Saturday, May 24, 2008

從0歲起 陪養睡眠好習慣!

【文/張鈺鈴;採訪諮詢/黃基家小兒科診所院長黃基家;執行/蘇麗華】

你想過嗎?漫長人生有將近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覺,而生命的起源階段也是從「睡覺」開始的。黃基家小兒科診所院長黃基家解釋:「胎兒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並無生理時鐘的問題,他(她)大部分處於「動眼期睡眠」的狀態中。這也是為什麼剛出生的嬰兒幾乎都在睡覺,甚至有嬰兒出生頭一、二天,不管你怎麼吵他,他就是不會醒,連喝奶都是一邊喝一邊睡,甚至可以不用喝奶喔!」

認識「動眼期睡眠」~免驚!

動物的睡眠狀態可以簡單分成「非動眼期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s,NREM)及「動眼期睡眠」(Rapid Eye Movement,REM)。

黃基家院長表示,所謂「非動眼期睡眠」則簡單可以分成4個階段:昏昏欲睡、淺睡、深睡、深沉的睡。

而「動眼期睡眠」簡單來說就是當一個人睡覺時,眼睛卻一直在動,而呼吸、心跳也呈現忽快忽慢或不規則狀,甚至四肢也會跟著抖動等。這種情形在新生兒身上最為明顯。有統計數字顯示,新生兒睡眠的時間中,有50%處於動眼期睡眠的狀態,慢慢到6個月以後,動眼期睡眠的比例會降到25~30%左右。

此階段除了眼球會快速移動,大腦的神經元的活動與清醒的時候相同,所以多數在醒來後能夠回憶的栩栩如生的「夢」就是在動眼期睡眠時發生的。

【關鍵提醒】寶寶真的醒了嗎?

提醒新手父母,當你發現嬰幼兒睡覺時眼睛在那轉呀轉,或者手腳在那輕輕抖動,千萬不要第一時間就去驚動他,因為他可能還處在動眼期睡眠。一次優質的睡眠可能是多次動眼睡眠與非動眼睡眠週期相互交替完成!總之,過於緊張的父母反而可能會干擾寶寶的睡眠喔!

Part 1「一暝大一寸」~系金A?

或許你也聽過長輩在哄小寶寶睡覺時,嘴裏會喃喃哼唱著:「囝仔囝囝睏,一暝大一寸;囝仔囝囝惜,一暝大一尺。」睡覺對新生兒真有這麼大的好處嗎?

黃基家院長表示:「睡眠對成長中孩子的重要性早被證實,因為他們正處於腦部極速發育的黃金階段;父母除了要特別注意新生兒的睡眠時間與品質外,養成優良的睡眠習慣也同等重要!」

【醫學小常識】關於生長激素

研究指出:與人體生長所需最有關係的生長激素,在沉睡階段分泌的量最多,尤其嬰幼兒在睡眠時所釋出的生長激素幾乎是清醒時的3倍或以上。而且要有足夠的生長激素,才能促進神經系統和腦部發育,寶寶也才能健康成長。

另外,睡眠也能加強釋放肌肉生長與修復的主要激素,生長激素能幫助嬰幼兒燃燒脂肪,進而轉化成肌肉能量,幫助身體強化韌帶與肌腱,加強蛋白質合成等。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愛不愛睡覺」~天生注定?

就因為睡眠與寶寶發育成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許多父母對於不愛睡覺或者睡眠不佳的孩子分外頭疼。對此,黃基家院長強調:「睡多久才算睡飽、容不容易入眠、夜裡會不會常醒來……這些跟睡眠有關的問題都跟先天體質以及後天環境有關,而前者的影響力又大於後者。」

【睡眠糾察隊】2個優質睡眠檢測法

黃基家院長說,每個人所需的睡眠時間不同,嬰幼兒在未建立起自己的睡眠習慣前,父母可以從以下二方面來判斷寶寶的睡眠是否適當:

1.觀察喝奶及哭鬧狀況

俗話說,囡仔吃飽睡、睡飽吃。「如果孩子睡眠不佳,醒來就比較容易哭鬧,進而影響喝奶的情緒和量,這是常見的嬰幼兒照顧問題,它會呈現好的循環或壞的循環。」黃基家院長補充道:「根據統計,有90%的嬰兒在出生2、3個月之間,可以有一次晚上睡眠時間可長達5~6個小時以上。如果到了3個月大之後還是沒有,那父母就必須試著調整了。」

2.留意寶寶成長曲線表

一歲前的寶寶,每個月幾乎都有明顯的成長指標可供父母參考(詳見新生兒手冊),黃基家院長認為,每個人都有他的先天體質,對於不易入睡或睡眠時間較短的孩子,如果逐月的成長曲線(頭圍、身高、體重)在合理的範圍,醒著的時候也不會愛哭鬧,那父母最好放寬心情去接受這樣的特質。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Part 2「睡眠好習慣」~從0歲開始!

雖然睡眠有先天體質的限制,但黃基家院長認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後天的睡眠環境因素以及主要照顧者的態度,才是日後孩子成長中所需優質睡眠的影響關鍵。

【不易入睡寶寶這樣做】

1.檢查寶寶睡覺的聲光環境

光線

白天適時打開窗簾讓光線亮一些,傍晚以後燈光暗一些,晚上可以開小燈,讓寶寶有白天和晚上的區別。

聲音

白天時允許某種程度的聲音,到了傍晚或晚上,聲音就要盡量減少。

2. 讓寶寶白天醒著的時間多一些

黃基家院長建議,可以在白天時多陪寶寶玩、抱抱寶寶,藉機多認識寶寶,或稍微提早喚醒寶寶換尿布或餵奶。尤其在傍晚的時間不要睡太久,目的是希望寶寶晚上可以睡久一些。

3.慢慢拉長晚上的睡眠時間

晚上讓寶寶玩的時間少一些,講話少一些,燈光暗一些,循序漸進拉長晚上睡覺的時間。如果晚上需要餵奶或換尿布,不要打開大燈(開小燈),動作及聲音要儘量輕柔,讓寶寶的影響儘量減少。

【不優睡眠習慣要避免】

1. 拍打入睡。

2. 搖晃入睡。

3. 抱著入睡。

4. 含乳頭/奶嘴/奶瓶入睡。

5. 和大人同床或同房入睡。

外力助眠的困擾

黃基家院長解釋:「這些拍背、搖晃或抱著等安撫寶寶的動作,的確是多數寶寶安然入睡的最佳良伴,但這些動千萬不能一直持續到寶寶已經入睡了才停止,最好在寶寶昏昏欲睡時,就慢慢地、有節奏性的停止,然後把寶寶放在床上,讓寶寶自己睡著。否則,寶寶一旦養成有外力介入才能入睡,那半夜醒時,也同樣需要這些才能入睡!」

外物助眠的後遺症

很多媽媽為了省事,會讓奶嘴、奶瓶或者自己的乳頭陪伴孩子入睡,這樣除了容易造成寶寶蛀牙問題外,寶寶一旦沒了這些東西,就會產生不安全感的問題,甚至大一些會衍生戀物癖(固定拉扯枕頭、棉被一角)的問題。

同床同房的缺失

據國外研究發現:從小獨睡的孩子,其獨立性較與父母同睡的孩子高。黃基家院長建議,大人小孩分房睡,父母可藉助一些監視器來探勘孩子的睡眠情形;若無法分房至少也要分床,大小孩一起睡,容易互相影響,並非明智之舉。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2008年5月號媽媽寶寶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