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瓶文化/提供】
書名:醫生的開竅教養學——把聰明教出來
系列:Catcher 23
定價/頁數:$270/256頁
出版日期:97/10/30
類別:親子教養
作者簡介:
王健宇醫師,台北醫學院醫學系畢,非常誠實、勇敢的當了兩年兵,曾任忠孝醫院家醫科醫師,87年至今從事基層醫療,目前為民生承安聯合診所副院長。育有一子一女,兒子目前國一,女兒是小五。
雖然是醫生,但他教養兩個孩子的方式卻和一般醫生很不同,他沒讓孩子讀明星學校,考幾分及第幾名不是他最重視的,他重視的是孩子喜不喜歡學習、有沒有認真學習;他以身作則的陪孩子逛書店、看漫畫書;超過5年的時間,他到兒子的學校當「愛心爸爸」念故事給孩子聽;他會讓孩子學才藝,但前提是因為孩子喜歡,沒有其他目的。
獨特的教養方式其實來自於他的成長背景。他小學功課不好,在小五時因為遇到好老師而開竅,小學畢業還拿到市長獎;國中畢業也拿校長獎,但考高中卻不順利,重考後上建中;大學聯考也在重考後考上醫學院。
最特別的是,他從高三開始教家教,時薪最高是1000元,因為他擅長讓學生開竅、讓學生愛上學習,他說:「教他們喜歡念書,是我當家教最大的樂趣。」而不僅僅只是讓學生提高分數或名次往前而已。
因為自己求學一波三折,加上教過許多不同類型的學生,他覺得所有的孩子,並不是腦筋不好,只是沒遇到適合他們的學習方式,也就是天底下沒有真正笨的小孩,只是少了讓笨孩子開竅的教育方法。
內容簡介:
你的孩子不愛念書?你一教孩子功課,親子間就火冒三丈?
最大的原因在學習方法不對,孩子沒有開竅。
這是一本擅長「讓孩子開竅」的醫生寫給台灣父母的教養書!
侯昌明(飛碟電台「生活大師」主持人)、常玉慧(台北市家長協會常務理事/教育電台節目主持人)、傅娟(飛碟電台「生活大師」主持人)推薦!(依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找到讓孩子開竅的方法,孩子自然愛上學習!
一個沒讓孩子讀明星學校,反而讀公立學校,更沒讓孩子上才藝班,卻超過5年風雨無阻到兒子學校當「愛心爸爸」,講故事給孩子們聽的醫生,專門為台灣父母所寫的教養書!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開竅老師,4個提醒,掌握孩子開竅關鍵期
‧每晚「引導式」的講床邊故事,既哄孩子睡覺,更培養孩子的記憶力、表達力、人格與品德。
‧以DVD取代第四台,培養孩子思考、邏輯與價值觀。
‧觀察孩子的特質,找到最適合的學習方式。
‧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學習,不為考試與名次,是為自己的興趣與成就感。
每個孩子都有他的聰明,3個叮嚀,擁有甜蜜溫馨的親子關係!
‧別怕孩子輸在起跑點,因為學習是跑馬拉松,不是短距離衝刺。
‧如果孩子不適合念書,培養其他專長,一樣發光發熱。
‧開發孩子的潛能,並適時放手,在學習的路上,父母的陪伴是孩子一生的力量。
許多的父母讓孩子上最好的學校、學最貴的才藝,希望他們未來出類拔萃,但卻忽略自身的角色。其實父母往往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無論在學習、在身心成長或人格培養,父母的角色都十分關鍵。「如果孩子念書是被逼的,會快樂嗎?會念得久嗎?」以及「當孩子有問題或麻煩時,他會尋求你的幫忙嗎?」王健宇醫師對父母提出的懇切提醒,值得所有父母省思。
我的孩子不是天才嗎?
大部分的父母都希望有個天才的孩子,但以現實情況來看,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的家長可能都要失望,因為「天才」在這世界上是鳳毛麟角,稀有動物。現在在檯面上很厲害的小朋友,我打從心裡認為他們的父母親一定非常了不起,因為要培養出天才型的孩子非常不容易,他們一定花了不少的心血與時間。
不過做父母的不用擔心自己的孩子不是天才,畢竟那是萬分之一的機率。所以我想談的重點不是如何生出「天才」兒童,而是如何培養孩子喜歡念書的興趣,父母應該如何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念書觀念。
我認為家長要在孩子不同的求學階段,幫孩子開發他學習新東西的方法,我說的開發也就是幫他「開竅」的意思——很多孩子不是不會念書,只是方法不對,沒「開竅」而已;而不同科別有不同的開竅方法,學習自然理工和學習社會史地的方法不同,開竅的方法也必須視孩子的學習狀況而定,無法一概而論。
例如我兒子只要學新的東西(國語生字或英文單字),如果沒有寫上二十遍,他一定記不起來;如果今天只寫五遍、明天又寫十遍、後天再寫五遍,一樣也學不起來,非得一鼓作氣,一次寫滿二十遍不可。所以學習英文單字時,就應該知道他的英文單字「記憶閥值」是二十遍。「閥值」是障礙的意思,沒有二十遍就無法超越障礙,就無法成功記憶。
我女兒的狀況卻相反,她的「記憶閥值」很低,今天念完的書馬上可以應付明天的考試,而且成績不錯。她有「現學現賣」的本領,卻記不久。我兒子「記憶閥值」雖然高,但忘記的速度也慢,每一個人的記憶體大小不一樣,就像有人快閃記憶體大,但硬碟記憶體小,有人卻相反;如果學習快又記得久,就是天才。
但有些父母可能會說:「我不知道孩子的『記憶閥值』,要用怎樣的方法幫他們開竅呢?」這就是父母的「家庭作業」了。因為孩子是你的,如果連你都不懂,當然孩子本身一定也不知,而別人的教導協助相對有限,除非遇到厲害的老師。
不見得以前讀書功課很好的父母就一定會教自己的孩子,就像好的選手未必是好教練一樣。有的父母從小到大都是班上的前幾名,這種父母念書方法可能都是自學的、自創的,而這已經讓他在求學考試中打遍天下無敵手,念書之路一帆風順;反而是求學階段遇過波折起伏的父母,比較會體驗出不同讀書困境,進而修正自己的念書方法,遇到困難時知道應修正讀書方式,而後成功突破障礙,這樣的父母反而對孩子的讀書開竅幫助比較大。
以我的學習為例,我小學功課不好,小五因為遇到好老師而開始開竅,小學畢業拿市長獎;國一到國三成績不錯,畢業時拿校長獎;但高中聯考卻沒考上前三志願,爸爸不願讓我念台北工專電機科或是北師專,逼我念國四班;重考上建中,應屆大學聯考分數可以上清大核工系或是台大醫計系,爸爸也不願讓我念,只好重考考上醫學院;由於我念書過程中經歷過很多波折,加上從高三就開始當家教,從時薪兩百五十元到五百元,到最後鐘點費一千元,看過不同類型的學生,回過頭看看自己孩子的功課時,反而變得容易指導他們,因為我了解他們的問題出在哪理。
反觀我太太,她從中山女中、台大經濟系、到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念MBA,學生時代一路應屆也一帆風順,念書很棒,也的確教導孩子很多功課,但有時她教的部分孩子就是不會,也聽不懂,弄得最後大人小孩都生氣,一個不想教了,一個不要聽了。這表示她只會用自己念書的那一招,但孩子無法領會、了解、吸收她那一招;相較之下,我的另類教法,孩子反而比較容易聽懂。
我舉個例子。有一天晚上,我太太發現兒子的寒假作業居然有一半畫圖故事還沒做完,眼看後天就要開學了,她非常焦慮,大發脾氣,不斷責備兒子,我勸她不要生氣,「你去睡覺吧,這件事交給我來處理。」
我問兒子,「你還沒寫完的作業打算怎麼辦?」他說:「我會在後天開學之前做完啊!」顯然他有一套自我時間表來完成作業。我問他要怎麼做,他說:「今天要畫很多插圖和漫畫來說明寒假生活,明天再用文字說明、描述這些圖片。」
我說:「很好,那今天晚上爸爸就陪你畫畫。」我就坐在他旁邊看我的書,完全不打擾他,大概三個多小時過去,他說:「畫完了。」我看了一下,「畫得很好。」我們父子倆就一起上床睡覺了;明天他再把文字部分寫滿,就完成了一本圖文並茂的寒假作業,並且代表班上參加該年級的寒假作業比賽,還得到該年級的優良獎。
從這件事可以發現,當孩子有自己的做事節奏,如果父母了解他的習慣,就不需要多慮,在旁邊當一個旁觀者比當一架直升機盤旋(指現代父母好像「直升機」一樣,每天盤旋在子女上空,只要子女一有狀況,就馬上主動出擊)好多了。
除了功課之外,我也會協助孩子朗誦背詩。現在的小學老師常要求小朋友背誦《唐詩三百首》,他們也都能朗朗上口,但大部分的意思都不了解。我協助孩子的方法是從題目、作者開始講解,陪他們念一次,把整首詩一氣呵成,接著再解釋詩詞中的含意,了解整體意思後再開始背誦。詩詞的意境有時太美,小孩子不容易懂,我就用比較簡單的意思去解釋,讓小朋友吸收我們(家長)簡單的話,就更容易背熟了;否則,當他念到《三字經》裡的「苟不教,性乃遷」時會問你,「狗為什麼不叫呢?」
此外,我也會陪孩子看「漫畫書」,而「漫畫書」在一般世俗的評價都不太正面,它被污名化為「荒誕離奇、色情暴力、脫離現實」的不良刊物,許多師長都視漫畫為邪魔歪道、洪水猛獸,不贊成孩子看漫畫;但我不反對,因為我覺得「負面的東西」也可以拿來當作「正面的教材」。
漫畫書會成為時代潮流一定有它吸引人的地方,例如現在流行《海賊王》(現在改成航海王,海賊名字不雅),卡通和漫畫都有,這故事強調「就算在最為難、最危險的關頭,也絕不能拋棄夥伴,在心情低落的時候,夥伴會支持你;在危難的時候,夥伴一定會來救你,絕對不要放棄」,這故事告訴孩子朋友的重要。其實台灣還有很多優良的漫畫書,例如《細說三國志》,有有聲書、附CD,家長可以利用每年書展的時候去挑選適合小孩閱聽的書籍。
不過當孩子看漫畫書時,家長要特別注意,因為大部分的孩子只看圖畫不看文字,很多人把孩子「文字理解能力差」歸咎於看太多影像圖片所致,我同意部分;所以在孩子看漫畫時會特別陪在身邊,有時漫畫裡的文字問他懂不懂,「那個是意思什麼?」他似懂非懂的說:「好像……」其實那一次的對白講的是成語,我會把那句成語念出來問他是什麼意思,他說:「不懂。」
因為不懂當然不會了解作者的含意,我就利用當下的機會教他,因為這句成語是整頁漫畫的精髓所在。此後他只要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會發問,我也協助他迎刃而解。這是親子良性互動的方式,至少看漫畫在我家從來不是問題,即使是問題我也幫忙孩子順利的克服了。
有人問我,「做家長的要協助孩子念書到什麼時候?」其實家長不是萬能,不見得都可以解決孩子們所有的困擾,只是幫忙提供孩子解決問題的鑰匙而已,也許這把鑰匙就可以把孩子學習的門打開了呢!
粗心是個大問題嗎?
有一次我參加家長會,由於在月考之後舉行,家長私下討論的內容都是月考成績的點點滴滴。
會中一角落有幾個家長正在談孩子寫考卷時「粗心」的問題。我湊過去聽,令我訝異的是,他們一致認為「粗心」沒關係,「提醒他,只要下一次考試不粗心就好。」其中一位家長還把孩子因粗心而失去的分數默默的加回去,藉此自我安慰,「其實我兒子的分數『應該是』一百分才對!」頓時我覺得不可思議,家長要追究的是孩子「為什麼粗心」才對啊,怎麼會「護航」自己孩子的粗心呢?
我兒子有一次數學考試拿到四十九分,我嚇了一跳,因為他的數學不差,不可能考這麼低的分數。原來考卷有A面和B面,他只寫了A面;無獨有偶的,他班上另一同學跟我兒子一樣,但那位家長卻說:「我孩子也考四十九分啊,但如果他兩面都作答,應該有九十八分的實力,我就當他是考九十八分。」
我跟兒子說,考四十九分是不正常的,他笑著回答:「我知道啊,當時以為自己寫很快!我還檢查了兩遍哩!」我反問他,「你不覺得這麼快寫完有問題嗎?」他說:「對啊,我也這麼認為。」這就是問題,「你的警覺性不夠,如果你覺得有問題,應該想一下:是不是考卷還有另一面的題目?」他告訴我班上有同學更慘,考卷A、B兩面都作答,答案全對,他也都檢查過一遍,但不是一百分,「因為他一拿到考卷就開始算題目,結果名字忘了寫,被老師扣分了。」我說:「那位同學也不對,他有時間檢查考卷,為什麼沒時間檢查自己的名字到底寫了沒?」
我後來才知道,家長們所說的粗心,包羅萬象。「我兒子這一次數學只是加法加錯了,粗心啦!」另一個家長附和,「我兒子也是粗心,小數點點錯了!」其他的家長繼續接力,「我女兒的數學很棒,但這一次考試,把哥哥大弟弟十歲看成哥哥小弟弟十歲,真是可惜,這也是粗心啦!」但哥哥怎麼可能比弟弟小呢?
這表示孩子的邏輯有問題;其中一位家長則說,他孩子把「『下列何者為真』看成『下列何者為錯』,也是粗心啊!」這更嚴重了,因為「下列何者為真」表示這道選擇題有三個是錯誤的,但他選出其中的一個表示把其他兩個錯的也認為是對的,這顯示孩子背後的思維也是錯的……這些問題家長視而不見,最後竟異口同聲地下了一個結論,「粗心是所有學習結果最不嚴重的問題。」其實父母這樣的想法才是最嚴重的問題。
試想,把「粗心」放在將來的工作上,如果是做一項工程,「粗心」足以讓橋梁崩塌;如果是會計算帳,「粗心」足以讓一家公司倒閉;如果是藥劑師,「粗心」足以使病人斃命……這些都是基本功夫出問題導致的結果,怎能說不嚴重呢?
以數學為例,它考驗孩子「國語觀念」、「邏輯推理」和「四則演算」三方的能力,通常粗心的演算都是國語觀念和邏輯推理出了問題,如果是四則演算粗心,那只好每天做二十題數學運算。
我念高中時遇過一位很棒的數學老師,他會在考題中設下很多陷阱,考完試後,他把每一個題目的答案做統計歸納,分門別類的指出答案選A或B或C的同學,分別代表他們在哪一個步驟出錯,這些錯誤代表哪些思考方式出問題;我覺得父母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應該採用這位老師的分析才對,如果家長理解這位老師的用心就會知道,不能只用「粗心」來帶過孩子潛在的重大問題。
我兒子最近參加一支籃球隊,很多孩子參加的目的就是要投籃,把球投進籃框,但教練卻很重視體能、耐力及運球,這讓很多同學失望,但是這一點我卻非常贊成,因為這些就是基本功。打棒球也一樣,不管打擊手或投手、捕手,他們集訓時一定也是從練習基本的傳接球、打擊、體能、耐力開始,如果這些基本功不好,不可能應付一場三個小時以上的棒球賽,也不可能在球場上虎虎生風;換言之,每一個成績好的球員,他們的基本功都是扎實的。
試想:如果棒球隊在比賽的關鍵時刻,擔任第四棒的強打者在防守時,因一時的漏接而輸了比賽,當球迷的你會原諒他的「粗心」嗎?
哄孩子睡覺的法寶
我有一個朋友,常為孩子不肯早睡而煩惱。他問我:「難道你們家沒有這個問題嗎?」我家的確沒有;他很訝異。「你有什麼法寶呢?」我回答說:「我講床邊故事哄小孩入睡!」他更驚訝了,「什麼時代了,還講床邊故事。乾脆唱搖籃曲算了,況且你的孩子也不小了!」沒錯,但只要是小孩子應該都愛聽床邊故事吧!
小朋友經過一天的活動,睡前腦子紛亂,想東想西,不易入睡,如果在睡前說故事可以讓他們的思緒逐漸沈澱而趨於平靜,容易進入夢鄉。
床邊故事的種類繁多,古今中外皆可,像《三隻小豬》、《小紅帽》、《西遊記》……說床邊故事的小訣竅是「家長講,小孩聽」,如果家長講床邊故事的同時又迫使孩子去思考情節,甚至逼他回答問題,等於強迫孩子的腦子持續想事情而無法平靜,那麼就算他躺半小時也睡不著;雖然不讓他一直插話,但是小朋友在聽故事時也還是會問「接下來呢?小紅帽怎麼了?外婆怎麼了?大野狼怎麼了?然後呢?然後呢?」
這時候家長要告訴小朋友不要急,慢慢來……當你發現他越問聲音越小,問的間隔也越來越長,表示他已經快進入睡眠狀態,你只要再加把勁耐心地繼續講幾分鐘,放慢語氣地講,很快地他就睡著了,甚至有時還會說夢話問你「後來怎麼了……」
朋友問我是否每天都講床邊故事。「幾乎每天,只要有時間,有靈感,我就會講。」我這樣回答。他聽了搖搖頭,一來佩服我的能耐,二來表明自己做不到;因為他們兩夫妻都忙,怎麼可能每天為孩子講床邊故事呢?「更何況我不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
其實我們兩夫妻也都上班,但我以一個當老爸的身分,把講床邊故事當作我的家庭作業。每個人一生中都會歷經不同階段的角色轉換,從男孩轉成男人再變成爸爸,每個階段都被賦予不同的角色扮演與任務。我以前也不會講故事,但有個電視廣告深深地打動我,「我是當了爸爸之後,才開始學習當爸爸的。」我也是當上爸爸之後才開始學習怎樣作爸爸的。
當上爸爸後,發現孩子願意聽我講故事的時候,便欣然接受當床邊故事的主講者。目前我家儼然有一個時間表——睡覺時間一到,就把明天上學的書包先準備好,然後刷牙、上床,爸爸我就會登場講睡前故事。
為了讓孩子有參與感,每一個故事開始,我會先問:「小朋友,你們今天要聽什麼故事?」在故事開始之初,我會依孩子的期待設定一個場景,例如「時間」,問他們希望是古代、現代還是未來;又如「地點」,是森林、草原、海洋還是外太空;「主角」是人類或動物;人物是大人或小孩,男生或女生;動物是何種動物,是大象、獅子或老虎等等,性別是雄性或雌性;個性是勇敢或膽小;外表是可愛的,帥的,還是醜的……我的經驗是,小孩最喜歡的主角是動物,但動物有很多種,我會繼續問他們喜歡哪一類或是哪一種動物,這時我會加入國中生物課本的一些知識(例如生物的分類有界、門、綱、目、科、屬、種,以老虎為例:老虎屬於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食肉目、貓科、虎屬,下有華南虎種、孟加拉虎種……),最後我會問故事的結局希望是悲劇結束還是喜劇收場,以上元素設定完成,我會加上一些冒險性和趣味性的情節,加上自己的胡思亂想組織成一個床邊故事。
我講的床邊故事習慣結合最近的電影主題,尤其是以「迪士尼電影動畫」作為題材。我記得當《馬達加斯加》這部有關動物園動物的電影上映時,我講的床邊故事就跟動物有關。有人問我為什麼有這麼多題材可以用來講故事,「靈感是從哪裡來的?」這可能跟我從高中開始,長時間大量閱讀書籍或是欣賞電視影集和電影有關,所以我講故事時常會利用這些素材,偶有靈光一現或天外飛來一筆之作,連自己都會覺得很好笑。
講床邊故事的時間不宜過長,十五分鐘左右較為恰當,但不要超過半小時,我會先說明,「不要擔心今天故事聽得不夠長,不過癮,明天保證一定會繼續下去,」有時一個故事要說五、六天才說得完。家長要注意,也不要把點心變成正餐,萬一把床邊故事講得太刺激或太可怕或是太久,孩子可能因此睡不著,所以教育專家提醒家長,不要讓孩子在睡前一小時做太興奮的活動,就是這個緣故。
我的兩個孩子目前一個小六要升國一,一個小四要升小五,我講床邊故事已有一段時間。每天講床邊故事之前,我會先問他們前幾晚的內容,請小朋友先把「前情提要」「大略」講一遍給我聽;於是孩子就必須把前幾集的床邊故事經過自己的回想、消化、吸收後再講出來,等我聽完再接下去延續今天的故事情節。
當兩個孩子一起敘述前情提要時,總會出現一些有趣的現象,「你漏講一段話了啦!」或是「你講錯了啦!」或者另一個人插話補充某個情節,聽他們彼此互相吐槽對方或補強自己所吸收的部分,把前幾集的故事拼湊得更完整;而我也可以從中了解這兩個孩子的專注力和吸收程度。
另外,孩子在敘述的過程中會將故事做章節段落的分析,讓一個故事按照小朋友自己的認同度和合理性來解釋,同時也考驗著孩子的記憶力和表達力,進而訓練孩子的邏輯思考能力,久而久之,他們的語言表達和組織能力以及作文寫作能力都會進步。
有些家長會擔心自己的故事講不好,其實這是多慮的,因為在小朋友的心目中,爸爸媽媽都是最棒的人;即使大人的故事說得不是很好,請放心,沒有孩子會吐槽的。一開始爸媽可以照著市面上的故事書念給小朋友聽,但不用一字一句照著書念,適時加入自己的用字,再配合書中的氣氛,加上抑揚頓挫的語調,有喜有悲的戲劇效果,加上自製的特殊音效,小朋友一定會很喜歡的。
有些家長不習慣講故事或者害怕說不好,會在睡前拿一本故事書給孩子自己看,我比較不贊成。這樣一來除了失去親子的互動之外,大人不知道孩子從故事中得到什麼。此外,我也希望藉床邊故事傳達我的觀念,這算是一種「置入性傳播」,因為孩子現在的人格發展還沒有成型,就像是一塊軟軟的黏土,但看父母怎麼捏塑,未來他們就可能發展成什麼成品,而且這是培養親子關係最好的時候,同時人格成長過程中需要的重要元素,例如邏輯、思考、價值觀、判斷力、人性……等等,可藉此機會傳輸正確的觀念給他們。這是當父母教育小孩的重要機會,值得家長好好把握。
曾有家長問我床邊故事要講到孩子幾歲為止,一般孩子在幼稚園和小一到小三階段跟家長的關係比較親,小四到小六和國中以後的大孩子比較重視朋友,「同儕效應」遠大於父母教導;就我而言,只要孩子不排斥,我願意一直講下去。
一旦養成講床邊故事的習慣,相對的也帶動孩子在家裡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時間一到,孩子就會自動上床,因為身體生理時鐘已經調整配合,生理作息過程就自動進入睡眠狀態,如此一來,孩子也就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