繽紛三蔬肉捲飯
2008/07/19
【聯合報/記者周小仙/報導】
TIPS:
1.番茄劃十字紋,煮軟後,就很好拌勻。
2.如果覺得麻煩,玉米可用1/2至1杯的玉米罐頭替代。
材料(4人份):
米2杯、牛番茄2個、火鍋里肌肉5-8片、四季豆8-10根、玉米1/2根、高湯塊1個、番茄醬、鹽、胡椒、醬油、美乃滋適量
做法:
1.里肌肉片先用鹽與胡椒醃10分鐘。四季豆去頭尾折半,刮下玉米粒,番茄劃大十字紋。
2.1片里肌肉片捲3根四季豆,以此類推將四季豆捲完。
3.米洗好瀝乾,加入適量的水與醬油,再放入玉米粒、高湯塊、番茄與四季豆肉捲即可煮飯。
4.飯煮熟先取出肉捲,再將鍋內的番茄與玉米拌勻,盛入盤中,淋上番茄醬與美乃滋,再擺上肉捲即可。
昆布牛蒡小魚飯
TIPS:
日本人常拿昆布來燉湯,湯頭鮮而不膩,因此別急著將泡昆布的水倒掉,做為煮飯水,能讓米飯更美味喔。
材料(4人份):
米2杯、昆布40公分、牛蒡30公分、小魚100公克、砂糖1匙、醬油2大匙、米酒2大匙、芝麻油1大匙、水適量
做法:
1.昆布洗淨後,用冷水泡軟泡開,切成細絲,備用。
2.牛蒡削皮,同樣切成細絲,並泡在加醋的水中以防變黑。小魚沖水清洗,備用。
3.米洗淨瀝乾,將砂糖、醬油、米酒、麻油倒入煮飯用量杯(2杯的量,不足的全部以水補足),加入電鍋內。
4.再擺上昆布、牛蒡、小魚,開始煮飯即可。
鮭魚豆香飯
TIPS:
如果想增添米飯的香氣,除了加白芝麻,還可加些日式配飯吃的香鬆。
材料(4人份):
米2杯、鮭魚1片、毛豆100公克、鹽、米酒、水、白芝麻適量
做法:
1.鮭魚先用鹽與米酒醃8小時,可利用上班或上課前先醃,回家洗好米後,放入鮭魚片,加水開始煮飯。
2.趁煮飯的空檔,燒水將毛豆燙熟,備用。
3.飯煮熟之後,將鮭魚取出,去除魚骨並將魚肉拌碎。
4.盛出適量白飯,與鮭魚碎、毛豆拌勻,吃之前撒上適量白芝麻即可。
麻香雞肉蛋飯
TIPS:
醃雞肉的調味醬汁可替代部分煮飯水量,增添白飯滋味,在夏天很開胃。
材料(4人份):
醬油2大匙、砂糖1小匙、芝麻油1小匙、米2杯、去骨雞腿1隻、雞蛋2個、胡椒、鹽、薑末適量、蔥3-4根、水2杯
做法:
1.雞腿肉切小方塊,加入醬油、砂糖、胡椒、鹽、芝麻油、薑末,醃10分鐘。
2.雞蛋洗乾淨用鋁箔紙包好。米洗淨後瀝乾,加入雞腿肉及包好鋁箔紙的雞蛋,再加入2杯水,按下開關煮飯。
3.飯煮好後,拿出蛋切半,再將飯與雞肉拌勻,盛入碗中撒蔥花即可。
蔥薑雞腿飯
TIPS:
這道炊飯簡易又好吃,就算吃不完做便當菜也很讚。因為雞腿的香氣全被米飯吸收,滋味特別鮮。
材料(4人份):
米2杯、蔥1根、薑3-4片、去骨雞腿1支、米酒少許、水適量
做法:
1.米洗淨,蔥切成3-4段,雞腿沖淨後,全部放入電鍋內,並加米酒與適量的水(米酒和水共2杯的量)。
2.飯煮好的同時,雞腿也煮熟了,取出雞腿放涼後切片,搭配沾醬或胡椒鹽吃,再加上燙青菜,很對味喔。
Thursday, July 17, 2008
增加食慾大作戰
以前我當保母的時候,心裡很篤定我的孩子一定很好帶,但真的當媽媽之後,常常感嘆我兒子應該外人眼中難養的怪咖!!
最近阿娜答在外地工作,這兩個月來我跟兒子相依為命,日也操夜也操真的很累,原本的壞脾氣更有藉口對某人發揮;讓我最生氣的是怪咖LA BOY,這一陣子每到用餐時間餵他吃飯,我就火冒三丈想撞牆。
怎麼說呢?
《一》把正食(食物泥)放在兒子的嘴巴前,嘴巴硬是不張開,不論我怎麼娛樂他,不張嘴就不張嘴,甚至避開我的眼,把頭轉開。
《二》食物泥內不可以有顆粒狀食物(譬如米),有時候蔬菜泥內總是有微小的蔬菜顆粒,這也不行,兒子一定把顆粒從嘴巴內掏出來,搓搓揉揉,心情好時會把搓揉後的顆粒再送入嘴巴,頑皮時就東抹西抹,畫面慘不忍睹。
《三》兒子吃副食品已經進入第三階段,早已經可以吃有顆粒狀的食物,只要他肯開口吃飯,我也不怕他弄髒,但問題是就如上述,每樣食物都要被搓揉,常常一碗麵吃進肚子裡的只有三分之一吧。
《四》用餐時間喜歡把自已弄得很忙,雙手一定要有東西給他抓,不然就是要有焦點讓他目不轉睛;舉例,最近放暑假,鄰居小孩印度姊妹花都會在屋外玩耍,平常帶兒子在外面散步,他很喜歡看姊妹花,有一天我靈機一動,把兒子弄到陽台坐在搖搖椅內,讓他的眼睛有目標,我趁機把食物猛塞到他的嘴巴裡,這個時候最好餵食,管他什麼食物泥內有沒有顆粒,我塞什麼他就照單全收。
講實話,要不是走投無路,這麼做並不是正途,但是他的體重已經下降,大腿變細了,原本四號尿布快晉升五號,現在還倒退可以用三號,我擔心極了,暫時也管不了方法是否正確,只要我的孩子願意吃飯就先妥協。
《五》明明就還不會拿杯子,兒子就已經不喜歡吸有奶嘴的杯子,想模仿大人用杯子喝水;我教他用吸管杯喝水,他的時機顯然未到,完全不懂我在說什麼,拿到水杯就亂甩;我現在餵他喝水喝湯或者是喝解凍過的母奶都是用小杯子,但兒子吃東西真的閒不住,還要跟我搶杯子要自已喝,。
有一天三更半夜,我感到沮喪無力,於是撥了越洋電話給家姐,跟姐說明最近為了增加兒子的食慾在與他作戰,姐說每個小孩都有一段厭食期,可能剛好兒子的厭食期已經開始,我即使硬逼也沒用,千萬別逼他以免得反效果,只要兒子每天都有進食就不要擔心,如果兒子不吃不喝才要緊張。
聽了姐的話、緊繃的心情稍微得到釋放,但又按奈不住其它解決方法,上網看看別人怎麼說!!
有一位媽媽的文章深得我心,她舉出幾點增加食慾的具體做法:因為是別人的文章,我舉例她說的第一點心理不良狀態:當孩子感覺壓力大,缺乏被愛的安全感,有親近的人事物突然離開生活環境……等等,這些心理問題要盡早克服。
有親近的人突然離開生活環境,這句話正中下懷,我立刻想到把拔最近都不在家,Long weekend回來三天半,那三天兒子雖然還是照慣例黏我,但把拔餵他吃飯都蠻配合,假期結束把拔離開,星期天晚上,兒子睡醒發現家裡少了一人,不但不吃飯心情還很盪,三不五時給我臉色看呢。
最近跟夠輝母子出去,我們一塊去麥當然遊戲區,有夠輝表現很好吃多多,兒子依舊不張口,有夠輝的馬麻嚇一跳,一向都是LA BOY吃飯配合度很好,沒想到時來運轉,哈~哈~哈。
又一天,我們母子倆去有夠輝家做客,他們家含小朋友共有五人,兒子一到那看到人多熱鬧,再怎麼不爽也變得很爽,當晚吃飯配合度極佳,我看他恢復往日大口吃飯的樣子,真想跟有夠輝的阿母說慶讓我們母子倆在妳家後院搭帳蓬吧。(當了媽媽,為了孩子真是什麼事都做得出來啊)
這一週,兒子可能習慣家裡只有媽媽,吃飯的情況大有改善,雖然偶有凸搥,吃飯不張嘴還對我拼命搖頭,但比起之前求他求半天都不吃的情況來說,我已經很滿意了。
以上就是我對兒子前一陣子不愛吃飯的抱怨,碎碎唸啦,我發洩抒發情緒,妳們看得眼花撩亂,拍謝啦!!
最近阿娜答在外地工作,這兩個月來我跟兒子相依為命,日也操夜也操真的很累,原本的壞脾氣更有藉口對某人發揮;讓我最生氣的是怪咖LA BOY,這一陣子每到用餐時間餵他吃飯,我就火冒三丈想撞牆。
怎麼說呢?
《一》把正食(食物泥)放在兒子的嘴巴前,嘴巴硬是不張開,不論我怎麼娛樂他,不張嘴就不張嘴,甚至避開我的眼,把頭轉開。
《二》食物泥內不可以有顆粒狀食物(譬如米),有時候蔬菜泥內總是有微小的蔬菜顆粒,這也不行,兒子一定把顆粒從嘴巴內掏出來,搓搓揉揉,心情好時會把搓揉後的顆粒再送入嘴巴,頑皮時就東抹西抹,畫面慘不忍睹。
《三》兒子吃副食品已經進入第三階段,早已經可以吃有顆粒狀的食物,只要他肯開口吃飯,我也不怕他弄髒,但問題是就如上述,每樣食物都要被搓揉,常常一碗麵吃進肚子裡的只有三分之一吧。
《四》用餐時間喜歡把自已弄得很忙,雙手一定要有東西給他抓,不然就是要有焦點讓他目不轉睛;舉例,最近放暑假,鄰居小孩印度姊妹花都會在屋外玩耍,平常帶兒子在外面散步,他很喜歡看姊妹花,有一天我靈機一動,把兒子弄到陽台坐在搖搖椅內,讓他的眼睛有目標,我趁機把食物猛塞到他的嘴巴裡,這個時候最好餵食,管他什麼食物泥內有沒有顆粒,我塞什麼他就照單全收。
講實話,要不是走投無路,這麼做並不是正途,但是他的體重已經下降,大腿變細了,原本四號尿布快晉升五號,現在還倒退可以用三號,我擔心極了,暫時也管不了方法是否正確,只要我的孩子願意吃飯就先妥協。
《五》明明就還不會拿杯子,兒子就已經不喜歡吸有奶嘴的杯子,想模仿大人用杯子喝水;我教他用吸管杯喝水,他的時機顯然未到,完全不懂我在說什麼,拿到水杯就亂甩;我現在餵他喝水喝湯或者是喝解凍過的母奶都是用小杯子,但兒子吃東西真的閒不住,還要跟我搶杯子要自已喝,。
有一天三更半夜,我感到沮喪無力,於是撥了越洋電話給家姐,跟姐說明最近為了增加兒子的食慾在與他作戰,姐說每個小孩都有一段厭食期,可能剛好兒子的厭食期已經開始,我即使硬逼也沒用,千萬別逼他以免得反效果,只要兒子每天都有進食就不要擔心,如果兒子不吃不喝才要緊張。
聽了姐的話、緊繃的心情稍微得到釋放,但又按奈不住其它解決方法,上網看看別人怎麼說!!
有一位媽媽的文章深得我心,她舉出幾點增加食慾的具體做法:因為是別人的文章,我舉例她說的第一點心理不良狀態:當孩子感覺壓力大,缺乏被愛的安全感,有親近的人事物突然離開生活環境……等等,這些心理問題要盡早克服。
有親近的人突然離開生活環境,這句話正中下懷,我立刻想到把拔最近都不在家,Long weekend回來三天半,那三天兒子雖然還是照慣例黏我,但把拔餵他吃飯都蠻配合,假期結束把拔離開,星期天晚上,兒子睡醒發現家裡少了一人,不但不吃飯心情還很盪,三不五時給我臉色看呢。
最近跟夠輝母子出去,我們一塊去麥當然遊戲區,有夠輝表現很好吃多多,兒子依舊不張口,有夠輝的馬麻嚇一跳,一向都是LA BOY吃飯配合度很好,沒想到時來運轉,哈~哈~哈。
又一天,我們母子倆去有夠輝家做客,他們家含小朋友共有五人,兒子一到那看到人多熱鬧,再怎麼不爽也變得很爽,當晚吃飯配合度極佳,我看他恢復往日大口吃飯的樣子,真想跟有夠輝的阿母說慶讓我們母子倆在妳家後院搭帳蓬吧。(當了媽媽,為了孩子真是什麼事都做得出來啊)
這一週,兒子可能習慣家裡只有媽媽,吃飯的情況大有改善,雖然偶有凸搥,吃飯不張嘴還對我拼命搖頭,但比起之前求他求半天都不吃的情況來說,我已經很滿意了。
以上就是我對兒子前一陣子不愛吃飯的抱怨,碎碎唸啦,我發洩抒發情緒,妳們看得眼花撩亂,拍謝啦!!
增加食慾大作戰
管教者必須了解「飢餓是本能」,不餓時即使硬逼也沒用,反而讓孩子學到「吃真是痛苦的事情」,唯一能幫助孩子的,就是想辦法增加孩子的胃口。
瓜瓜從小就是不愛吃東西的孩子,「讓他多吃」一直都是周遭長輩的願望,你正苦思著孩子這樣的問題嗎?很想要擁有被孩子吃垮的日子嗎?那就先在心情上面準備好,馬上就能迎接這天的到來,下面是幫助瓜瓜增加食慾的具體做法:
一、排除心理不良狀態:當孩子感覺壓力大,缺乏被愛的安全感,有親近的人事物突然離開生活環境……等等,這些心理問題要盡早克服。
二、排除生理不良狀態:事先排除生病、過敏、受傷疼痛、腸胃病……等生理不適。
三、要求每天運動或增加活動量:平日在家跑跑跳跳,不要只讓孩子做靜態的事情,假日可以去遊玩,讓孩子自己走路。不餓常常是因為身體不需要太多熱量,如果活動量少,當然不需要吃太多,這是正常生理現象。
四、常常喝乳酸菌飲品:把腸胃道整頓一下,順便保養保養,還可能順便擁有良好排便習慣。
五、擴大胃口:
1.慎選給孩子糖果的時機:糖果還是可以吃,但如果要給孩子吃糖果,請在今天都不再吃正餐後才開始給予糖果;在瓜家通常是睡前兩小時開始。
2.越不吃就越不愛吃,初期不用堅持不給零食:在擴大孩子胃口的時期,可以多給孩子有營養的零食,首要條件必須孩子也愛吃,第二條件是非垃圾食物,第三條件則為體積較大的食物。
如果都不吃正餐,給些有營養的麵包或餅乾,加上幾餐牛奶、綜合維他命;確實能有效擴大孩子的胃口。我連蛋糕、麵包、玉米片,都是讓瓜瓜認為那是零食,久了孩子就認為那是零食,其實也能當作正餐,這樣他待會吃不吃正餐,我就能夠無壓力啦!
3.孩子吃零食的胃口明顯大增後:開始慢慢將零食放在正餐後頭吃,父母親可以開始堅持先吃飯才吃零食的規定,孩子的胃口變大後,對飢餓的忍耐力變弱很多,就會自己選擇先吃飯才吃零食。
這時候孩子就僵在旁邊不肯吃飯硬要吃零食時,請不要責備或做出不當管教,保持笑容與耐心,跟孩子耗下去絕對是正確的!孩子是因為你的不強迫,自己願意吃飯時,記得好好的抱緊他說:「真是我心愛的好寶貝!」
切記不能在這時候失去耐心打罵或威脅孩子,萬一真要淪於交換條件,也是以:「先吃完飯你就能吃零食囉!」而不是給孩子玩具或其他東西當誘因。吃零食反正也是在擴大孩子的胃口,玩具或其他東西就跟吃飯沒有任何關聯性。
六、其他注意事項:
1.絕對不強迫孩子吃飯:吃飯可以很快樂,只要不是追著他吃,打他或命令他吃。
2.給予適當份量:當父母的就只能自己拿捏囉!如果平常都吃得下,今天吃不下,千萬不要責怪孩子:「你是不是剛剛偷吃零食!」就算真是偷吃零食,責罵孩子他還是吃不下,對於事情沒有幫助性。
3.父母必須知道孩子也是有選擇性的:不好吃的食物,不用硬逼孩子吃,就算喜歡吃青椒也不必覺得偉大,每個人的口味都不同嘛!
4.和孩子同時同桌用餐:常常看到很多媽媽會先餵孩子吃飯,再自己坐上飯桌吃飯,其實孩子也能願意乖乖坐著吃飯,只要你多給他一些用餐氣氛—同桌吃飯;這也是瓜家的親子時間之一。
無論孩子會不會自己用餐,同桌吃飯不要太急忙,就算一邊餵孩子,一邊也能自己吃自己的飯,順便訓練孩子定點吃飯,沒有坐兒童餐椅也不會跑來跑去。
5.常偷吃零食,導致正餐吃不下:可以在偷吃的那餐做菜時,至少準備一道孩子非常愛吃的菜餚,讓孩子後悔自己吃零食的後果就是……吃不下愛吃的菜了!藉以得到反省的機會。
管教者必須了解「飢餓是本能」,不餓時即使硬逼也沒用,反而讓孩子學到「吃真是痛苦的事情」,唯一能幫助孩子的,就是想辦法增加孩子的胃口,不是什麼都不改變、或改變得不夠的情況下,就要求孩子改變食慾,這也未免太強人所難囉!
★教養小提醒
瓜瓜從小就是不愛吃東西的孩子,「讓他多吃」一直都是周遭長輩的願望,你正苦思著孩子這樣的問題嗎?很想要擁有被孩子吃垮的日子嗎?那就先在心情上面準備好,馬上就能迎接這天的到來,下面是幫助瓜瓜增加食慾的具體做法:
一、排除心理不良狀態:當孩子感覺壓力大,缺乏被愛的安全感,有親近的人事物突然離開生活環境……等等,這些心理問題要盡早克服。
二、排除生理不良狀態:事先排除生病、過敏、受傷疼痛、腸胃病……等生理不適。
三、要求每天運動或增加活動量:平日在家跑跑跳跳,不要只讓孩子做靜態的事情,假日可以去遊玩,讓孩子自己走路。不餓常常是因為身體不需要太多熱量,如果活動量少,當然不需要吃太多,這是正常生理現象。
四、常常喝乳酸菌飲品:把腸胃道整頓一下,順便保養保養,還可能順便擁有良好排便習慣。
五、擴大胃口:
1.慎選給孩子糖果的時機:糖果還是可以吃,但如果要給孩子吃糖果,請在今天都不再吃正餐後才開始給予糖果;在瓜家通常是睡前兩小時開始。
2.越不吃就越不愛吃,初期不用堅持不給零食:在擴大孩子胃口的時期,可以多給孩子有營養的零食,首要條件必須孩子也愛吃,第二條件是非垃圾食物,第三條件則為體積較大的食物。
如果都不吃正餐,給些有營養的麵包或餅乾,加上幾餐牛奶、綜合維他命;確實能有效擴大孩子的胃口。我連蛋糕、麵包、玉米片,都是讓瓜瓜認為那是零食,久了孩子就認為那是零食,其實也能當作正餐,這樣他待會吃不吃正餐,我就能夠無壓力啦!
3.孩子吃零食的胃口明顯大增後:開始慢慢將零食放在正餐後頭吃,父母親可以開始堅持先吃飯才吃零食的規定,孩子的胃口變大後,對飢餓的忍耐力變弱很多,就會自己選擇先吃飯才吃零食。
這時候孩子就僵在旁邊不肯吃飯硬要吃零食時,請不要責備或做出不當管教,保持笑容與耐心,跟孩子耗下去絕對是正確的!孩子是因為你的不強迫,自己願意吃飯時,記得好好的抱緊他說:「真是我心愛的好寶貝!」
切記不能在這時候失去耐心打罵或威脅孩子,萬一真要淪於交換條件,也是以:「先吃完飯你就能吃零食囉!」而不是給孩子玩具或其他東西當誘因。吃零食反正也是在擴大孩子的胃口,玩具或其他東西就跟吃飯沒有任何關聯性。
六、其他注意事項:
1.絕對不強迫孩子吃飯:吃飯可以很快樂,只要不是追著他吃,打他或命令他吃。
2.給予適當份量:當父母的就只能自己拿捏囉!如果平常都吃得下,今天吃不下,千萬不要責怪孩子:「你是不是剛剛偷吃零食!」就算真是偷吃零食,責罵孩子他還是吃不下,對於事情沒有幫助性。
3.父母必須知道孩子也是有選擇性的:不好吃的食物,不用硬逼孩子吃,就算喜歡吃青椒也不必覺得偉大,每個人的口味都不同嘛!
4.和孩子同時同桌用餐:常常看到很多媽媽會先餵孩子吃飯,再自己坐上飯桌吃飯,其實孩子也能願意乖乖坐著吃飯,只要你多給他一些用餐氣氛—同桌吃飯;這也是瓜家的親子時間之一。
無論孩子會不會自己用餐,同桌吃飯不要太急忙,就算一邊餵孩子,一邊也能自己吃自己的飯,順便訓練孩子定點吃飯,沒有坐兒童餐椅也不會跑來跑去。
5.常偷吃零食,導致正餐吃不下:可以在偷吃的那餐做菜時,至少準備一道孩子非常愛吃的菜餚,讓孩子後悔自己吃零食的後果就是……吃不下愛吃的菜了!藉以得到反省的機會。
管教者必須了解「飢餓是本能」,不餓時即使硬逼也沒用,反而讓孩子學到「吃真是痛苦的事情」,唯一能幫助孩子的,就是想辦法增加孩子的胃口,不是什麼都不改變、或改變得不夠的情況下,就要求孩子改變食慾,這也未免太強人所難囉!
★教養小提醒
Wednesday, July 16, 2008
改善過敏好幫手~益生菌
搭配益菌生配方‧腸胃好吸收
根據統計顯示,在台灣平均每3位小朋友當中就有一人是過敏體質。除了在生活中遠離過敏原之外,從小打好健康基礎,提升免疫力,相信將有助於改善過敏症狀。益生菌除了有助於促進腸胃道健康之外,近來也有研究指出正確的攝取有助於改善過敏症狀,到底效果如何,又應該如何正確攝取?請小兒科醫師為您解答。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Part 1理論篇
改善過敏新趨勢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劉明發表示,目前確實有越來越多這方面的討論,認為長期且高劑量的服用某些菌種,理論上能夠增強免疫功能,不過由於累積的實證醫學證據還不足夠,究竟是哪些菌種,服用的劑量及持續使用多久才有效果,這些都還有待更多的研究證實,但相信針對改善過敏的研究是一股未來趨勢。
常見菌種‧功能不同
市面上常見的乳酸菌,是益生菌的一種。臺灣乳酸菌協會將乳酸菌定義為:指能利用碳水化合物進行發酵生產多量乳酸之細菌總稱,為一相當龐雜的菌群。目前科學家們投入最多研究的菌種,包括了LGG菌(又稱G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A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以及B菌(Bifidus)。各種菌種的功能不一,劉明發醫師說,希望透過服用益生菌來促進身體健康時,應確保菌種的多樣性且每天服用的劑量必須高於10的10次方。
常見益生菌
.A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嗜酸乳桿菌,能夠協助對抗幽門桿菌、沙門桿菌及宋內氏桿菌。協助緩解因病毒引起的腸胃炎。
.B菌(Bifidus):此菌在出生2天的新生兒腸道中已經存在,作用為抑制腸胃道壞菌。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攝取外來食物後腸胃道內的B菌會漸漸減少,而壞菌則會增加。
.G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能夠緩解異位性皮膚炎症狀及兒童感染性腹瀉。並協助提高孩童腸胃道內的輪狀病毒抗體免疫力。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Part 2實踐篇
緩解異位性皮膚炎症狀
劉明發醫師指出,針對皮膚(異位性皮膚炎)、鼻子、氣喘等三大過敏症狀所做的研究顯示,使用益生菌有助於緩解異位性皮膚炎症狀。一份在芬蘭進行的研究報告指出,母親在產前及產後持續服用1~3個月高劑量的LGG菌(又稱G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其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獲得改善。但由於每個人的膚況、膚質不同,皮膚過敏的嚴重程度不同,因此,效果可說是因人而異。他提醒媽咪們,應先諮詢專業醫師的建議再決定是否給小寶寶服用。此外,對於因鼻子、氣喘引起的過敏症狀,目前仍看不出療效。
添加益菌生配方~果寡糖
要確保益生菌能夠正常發揮效用,除了必須天天持續且確保服用的劑量足夠之外,還得注意保存問題,應確保菌種在服用時是處於「活菌」的狀態。此外,劉明發醫師說,益菌在腸胃道「停留」的時間越長,表示存活的時間越久,對人體的效益就越大。因此,在服用益生菌時,應搭配有助於益菌存活的益菌生配方─果寡糖,果寡糖的作用在於提供益菌良好的生存環境。果寡糖也存在於母乳之中,食用含有果寡糖嬰兒食品的小寶寶,容易排出像喝母奶寶寶一樣稀稀水水的便便,且每天排便的次數會增加,這是正常的現象。
乳醣不耐症~建議選用優酪乳
對於1歲以上喝牛奶及相關製品就容易拉肚子的孩童來說,劉明發醫師建議可以飲用優酪乳來幫助攝取身體必須的營養素。他說,透過優酪乳中的菌種協助分解牛奶中的乳醣,能夠緩解乳醣不耐症狀,減少腹瀉情況。1歲以下孩童則不建議飲用優酪乳。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正確攝取益生菌
.菌種要多元:避免只服用單一菌種,研究證實菌種越多元效果越顯著。
.滿6個月大以前勿使用:在小寶寶滿6個月大以前,因為過敏情況不明朗,應請醫師評估,勿自行給小寶寶添加益生菌。
.添加益菌生配方:母乳中含有適合益菌生長的果寡糖,提供寶寶腸胃道良好的益菌生存環境;非母乳寶寶,則建議選擇含有益菌生配方的替代食品,以加強吸收效果。
.免疫不全、慢性病患者,應請醫師評估,勿自行購買市售益生菌產品。
.注意保存期限及方式,是否需要冷藏,某些菌種在水溫超過攝氏45度時,會破壞其生存環境,造成益菌死亡。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2008年5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根據統計顯示,在台灣平均每3位小朋友當中就有一人是過敏體質。除了在生活中遠離過敏原之外,從小打好健康基礎,提升免疫力,相信將有助於改善過敏症狀。益生菌除了有助於促進腸胃道健康之外,近來也有研究指出正確的攝取有助於改善過敏症狀,到底效果如何,又應該如何正確攝取?請小兒科醫師為您解答。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Part 1理論篇
改善過敏新趨勢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劉明發表示,目前確實有越來越多這方面的討論,認為長期且高劑量的服用某些菌種,理論上能夠增強免疫功能,不過由於累積的實證醫學證據還不足夠,究竟是哪些菌種,服用的劑量及持續使用多久才有效果,這些都還有待更多的研究證實,但相信針對改善過敏的研究是一股未來趨勢。
常見菌種‧功能不同
市面上常見的乳酸菌,是益生菌的一種。臺灣乳酸菌協會將乳酸菌定義為:指能利用碳水化合物進行發酵生產多量乳酸之細菌總稱,為一相當龐雜的菌群。目前科學家們投入最多研究的菌種,包括了LGG菌(又稱G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A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以及B菌(Bifidus)。各種菌種的功能不一,劉明發醫師說,希望透過服用益生菌來促進身體健康時,應確保菌種的多樣性且每天服用的劑量必須高於10的10次方。
常見益生菌
.A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嗜酸乳桿菌,能夠協助對抗幽門桿菌、沙門桿菌及宋內氏桿菌。協助緩解因病毒引起的腸胃炎。
.B菌(Bifidus):此菌在出生2天的新生兒腸道中已經存在,作用為抑制腸胃道壞菌。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攝取外來食物後腸胃道內的B菌會漸漸減少,而壞菌則會增加。
.G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能夠緩解異位性皮膚炎症狀及兒童感染性腹瀉。並協助提高孩童腸胃道內的輪狀病毒抗體免疫力。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Part 2實踐篇
緩解異位性皮膚炎症狀
劉明發醫師指出,針對皮膚(異位性皮膚炎)、鼻子、氣喘等三大過敏症狀所做的研究顯示,使用益生菌有助於緩解異位性皮膚炎症狀。一份在芬蘭進行的研究報告指出,母親在產前及產後持續服用1~3個月高劑量的LGG菌(又稱G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其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獲得改善。但由於每個人的膚況、膚質不同,皮膚過敏的嚴重程度不同,因此,效果可說是因人而異。他提醒媽咪們,應先諮詢專業醫師的建議再決定是否給小寶寶服用。此外,對於因鼻子、氣喘引起的過敏症狀,目前仍看不出療效。
添加益菌生配方~果寡糖
要確保益生菌能夠正常發揮效用,除了必須天天持續且確保服用的劑量足夠之外,還得注意保存問題,應確保菌種在服用時是處於「活菌」的狀態。此外,劉明發醫師說,益菌在腸胃道「停留」的時間越長,表示存活的時間越久,對人體的效益就越大。因此,在服用益生菌時,應搭配有助於益菌存活的益菌生配方─果寡糖,果寡糖的作用在於提供益菌良好的生存環境。果寡糖也存在於母乳之中,食用含有果寡糖嬰兒食品的小寶寶,容易排出像喝母奶寶寶一樣稀稀水水的便便,且每天排便的次數會增加,這是正常的現象。
乳醣不耐症~建議選用優酪乳
對於1歲以上喝牛奶及相關製品就容易拉肚子的孩童來說,劉明發醫師建議可以飲用優酪乳來幫助攝取身體必須的營養素。他說,透過優酪乳中的菌種協助分解牛奶中的乳醣,能夠緩解乳醣不耐症狀,減少腹瀉情況。1歲以下孩童則不建議飲用優酪乳。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正確攝取益生菌
.菌種要多元:避免只服用單一菌種,研究證實菌種越多元效果越顯著。
.滿6個月大以前勿使用:在小寶寶滿6個月大以前,因為過敏情況不明朗,應請醫師評估,勿自行給小寶寶添加益生菌。
.添加益菌生配方:母乳中含有適合益菌生長的果寡糖,提供寶寶腸胃道良好的益菌生存環境;非母乳寶寶,則建議選擇含有益菌生配方的替代食品,以加強吸收效果。
.免疫不全、慢性病患者,應請醫師評估,勿自行購買市售益生菌產品。
.注意保存期限及方式,是否需要冷藏,某些菌種在水溫超過攝氏45度時,會破壞其生存環境,造成益菌死亡。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2008年5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魔力BAGEL! 貝果完全好吃手冊
貝果,外表不花俏、內在更扎實,從紐約一路紅遍世界,連台灣也有不少貝果迷。這回我們從貝果歷史、製作、加工,到台北、高雄好吃的貝果店,全部推薦給你。請你來試試這種嚼勁十足、充滿麵香的魔力麵包。
在紐約被視為時尚美食的貝果,連《慾望城市》影集中都能發現主角們吃貝果的鏡頭。這飽滿圓胖、極富咬勁,源自於奧地利的麵包到底有何魅力?
貝果源起
根據英語版維基百科解釋,貝果由來眾說紛紜,可信度最高的說法,是1683年一位維也納烘焙師,為了紀念波蘭國王約翰三世解救被土耳其侵略的維也納,特別做了這種如馬蹬的麵包向國王致敬,造型靈感來自土耳其旗幟。19世紀中,貝果被帶到英國,20世紀猶太民族再將貝果傳進北美,隨著冷凍保存技術的進步,貝果也愈來愈普及。
貝果的祕密
貝果絕佳嚼感是魅力所在,秘密在於麵糰焙烤前,要先以滾水煮過。G&G歐系雜貨食品行老闆趙瑞徠說,美國一些知名貝果品牌,連要用什麼水煮都很講究,發酵度低的麵糰經過水溫與焙烤作用,讓貝果表面嚼勁足、內裡扎實,加上無油無糖,是很健康的美食。對粉絲而言,這種特殊的緊實口感正是迷人之處。
貝果甜鹹吃法
台灣常見的貝果,不外乎原味、洋蔥、藍莓三大口味,其中以原味最受歡迎,做法是對切烤熱後,抹上厚厚一層柔潤香濃的奶油乳酪抹醬(cream cheese),再大大地咬一口,嗯~兩者絕配,堪稱人間美味!而熱愛貝果的猶太民族,則喜歡將烤過的原味貝果夾入熏鮭魚、洋蔥、奶油乳酪抹醬,做為豐盛早餐。
★貝果製作大公開
1.解凍:貝果麵糰塑形為圈圈形狀後,冷凍保存。下鍋水煮前,先解凍回溫(此時麵糰會微微發酵膨脹)。
2.水煮:小心放入加了少許砂糖的滾水中,煮2分鐘後再翻面煮2分鐘。
3.膨起:水煮後的麵糰又比解凍時更膨脹些,此時表面會冒著微微蒸氣。
4.烘烤:將麵糰在烤盤上擺好,放入烤箱加熱。
5.出爐:經過精密計算的水煮與烘烤時間,表面光澤的貝果出爐了。
吃貝果》馬可孛羅 特殊工法超有嚼勁
說起口感扎實的貝果,一定少不了馬可孛羅,光是打著「每日手工現做」的特色,就吸引了一票貝果粉絲。除了貝果外,店內提供的道地歐式麵包,也全都是手工現做、嚼感十足的扎實貨,在與牙齒的拉鋸戰中,讓吃硬不吃軟的貝果迷獲得無上滿足。
綜合貝果
貝果表面光亮飽滿,咬起來結實有勁,這是因為馬可孛羅拉長麵糰的發酵時間,接著特殊的滾水蒸氣噴灑在麵糰表面,保留麵糰筋度,經過高溫烘烤後,就成了一個個特別有嚼勁的貝果。
除了原味外,馬可孛羅還提供芝麻口味,甚至在麵糰中加入墨魚汁,製成外表烏黑,宛如迷你輪胎的墨魚貝果,對切後不論夾入熏鮭魚、火腿片、生菜與番茄片,或僅僅是抹上滋味單純的奶油乳酪抹醬、果醬,都能讓貝果美味加分。
肉桂葡萄貝果
店長建議,吃不完的貝果只要包好放冷凍保存,下回品嘗前,進電鍋稍稍蒸一下,就能恢復貝果原有的滋味。
吃貝果》COSTCO 一天賣出1萬8千個
COSTCO好市多的熱賣商品很多,烘焙部常居人氣第一名的正是圓滾飽滿的貝果,光是內湖店就曾創下一天賣出18,000個超高紀錄!
原味貝果+楓糖核桃乳酪抹醬
有別於其他常溫蛋糕、餐包,COSTCO的貝果是從美國進口冷凍麵糰,銷售當天再加工、解凍、撒上芝麻,送進烤箱,烤出噴香渾圓的貝果,扎實新鮮。且依照價格平均算下來,每個貝果才12元多一點點,超有勁的口感卻能媲美市售昂貴的進口貝果,難怪在賣場常見人手兩袋,特別是無添加的原味最受歡迎。
COSTCO工作人員說,貝果麵糰完全不加糖、零油脂,熱量遠比一般麵包來得低,堪稱健康食品;由於要經沸水煮這道手續,可以發揮貝果特有的發酵香氣,加上表面的芝麻粒,或是麵糰中的莓果,又增添咀嚼間不同風味,賣場還會依季節推出限定口味,像是巧克力、肉桂、藍莓。
芝麻貝果
此外,COSTCO還特別調配了蒜味與楓糖核桃兩款乳酪抹醬,濃郁的乳酪香配上咬感十足的貝果,吃來真滿足!其中原味貝果加楓糖核桃乳酪抹醬組合最受歡迎,楓糖香氣濃郁,包你吃完還想再來一個。
貝果美味加工DIY》番茄起司貝果
材料:
半個貝果、起司1片、番茄2片、火腿2片、番茄糊(比番茄醬更稠一點)適量
步驟:
1.把稠稠的番茄糊抹滿整個貝果,如果沒有番茄糊,把整個新鮮番茄攪爛,抹上也可以。
2.放上起司片、火腿片。
3.再擺上番茄片。
4.放入烤箱烤3分鐘,就能拿出起司融化、熱呼呼的貝果,大口享用。
貝果美味加工DIY》蘋果肉桂貝果
貝果買回家只會塗塗抹抹?讓達人傳授兩招美味的「OPEN SANDWICH」,只要半個貝果,放上餡,再烤一烤便能完成,甜鹹皆宜喔!
材料:
半個貝果、蘋果片、奶油、肉桂粉、黃砂糖皆適量
步驟:
1.貝果表面塗奶油,要塗厚厚一層。
2.放上排好的蘋果片,蘋果片上撒滿砂糖。
3.接著撒肉桂粉。
4.放進烤箱烤3分鐘,等砂糖融化後,趁熱享用,滋味超棒,很像美式蘋果派。
吃貝果》福利麵包 紐約麵糰硬中帶軟
專業的紐約貝果麵糰,表皮韌、內鬆軟,烤熟後夾著陣陣麵香,還有6種口味供選擇。
芝麻貝果與巧克力貝果
說起福利麵包,多數人立刻聯想到香蒜麵包,但很少人知道,藏身在各式異國麵包裡的貝果,是福利麵包從紐約精選進口的「好貨色」,光是打開包裝,陣陣麵香就隨之充滿鼻腔。
「好的貝果應該是軟硬適中,扎實嚼感中還要有Q軟的口感,而不光是硬實就好。」福利麵包副總經理言妃春解釋,之所以會選擇進口貝果,是因為紐約人瘋狂的迷戀貝果,發明了許多專用烤爐、工具,就連滾水中該加什麼才能煮出好吃的貝果,都成了各家秘方,無怪乎紐約的貝果表皮韌,內Q軟,中空圓圈總是保持最完美的形狀,隨著拌入的巧克力豆、肉桂粉、葡萄乾、藍莓果,又替貝果增添不同風貌。其中藍莓口味是台灣人的最愛,福利麵包每個月光是這單一口味,就可以賣出 5,000個。
肉桂葡萄貝果
而福利麵包的貝果祕方,是將麵糰放入加了蜂蜜的熱水中煮透,烤過後麵皮表面亮澤,用手輕壓,麵體微微陷入,但又馬上恢復渾圓飽滿,顯示彈性極好。言妃春說,貝果除了抹奶油乳酪抹醬吃,做成三明治,口味也豐富多變。如果想單吃,口感乾一點,可以放進烤箱加熱;想讓貝果帶些微濕潤,則灑水入電鍋蒸,又是另一番風味。
吃貝果》G&G 最早引進NOAH’S 貝果麵糰
15年前,當台灣人還不太認識貝果時,G&G就引進美國三大品牌之一「NOAH’S」的貝果水煮麵糰,扎實的嚼勁,開風氣之先。
引進「NOAH’S」貝果,是G&G老闆趙瑞徠的堅持,「正統貝果麵糰,進烤箱前一定要經過水煮,在國外都稱這類貝果為『Kosher Bagel』(符合猶太教規的貝果),但台灣很少有人知道。」
肉桂貝果+法國進口蜂蜜
G&G成立30年,是天母少數賣歐系商品的生活雜貨舖。店內貨架上擺滿果醬、蜂蜜、歐式調味品,冷藏櫃中則有各式乳酪、新鮮優格、特色飲料,木質的裝潢和氛圍,彷彿來到歐洲小店。
後方是三明治熟食Bar,這個熟食Bar,15年前設櫃時,就引進台灣人還很陌生的NOAH’S貝果 ,當時只進口原味,一直到半年前才又陸續增加藍莓、肉桂葡萄、洋蔥共4種口味。
藍莓貝果+歐式果醬
除了以水煮出麵糰的韌性,NOAH’S 貝果連用什麼水都有講究,加上極短的發酵時間,每個貝果等於集中了1/3條吐司的麵粉量,難怪嚼起來特別扎實,咬勁十足,份量剛好可以當作一餐,像美國的猶太民族,就喜歡拿原味貝果搭配奶油乳酪抹醬、洋蔥、熏鮭魚,製成夾餡早餐,華麗而豐盛。
趙瑞徠建議,台灣人吃貝果,其實不用像國外那麼麻煩,只要退冰後對切,放入烤箱或烤麵包機,烤好趁酥熱時,抹上奶油乳酪抹醬,包準好吃!
吃貝果》Shih’s Bagel 猶太人每日現煮貝果
位於台大對面巷內的Shih’s Bagel,自2007年開幕至今已小有名氣。老闆施弘仁賣貝果的資歷長達10年,從早期的貝果供應商,到成立品牌經營專賣店,施弘仁對賣出去的每個貝果都嚴謹以對,每個貝果出爐後都要親自檢視品嘗,不良品絕對出不了門。
芝麻貝果
老闆為了營造紐約Style的歡樂氣氛,店內運用大量高彩度的紅、黃、橘色,搭出前衛普普風;進門第一眼,視線恰好能落在布籃正中的各式貝果,讓人食指大動。
配合即將開幕的永康門市,Shih’s Bagel 又加入了新口味,目前有12種貝果輪流提供,微甜的藍莓最受女生青睞,而健康系全麥口味則廣受外國人歡迎,還會指定夾煙熏鮭魚片做三明治。
除了口味有特色,Shih’s Bagel 或許是全台唯一每日現煮、現烤的貝果專賣店,麵糰由專用機器做好後,冷凍送至門市,每天早、晚由專人解凍、水煮、烘烤,不僅每個步驟要精確計時,施弘仁還特別請猶太人負責煮貝果,做出表面光亮,嚼起來軟硬適中又有勁的可口圓圈。
店家小檔案
.地址:台北市溫州街74巷3弄11號
.電話:02-8369-3409
.營業時間:09:00~21:00,假日08:00~21:00,周一休
.價位:起司貝果55元,其餘45元
在紐約被視為時尚美食的貝果,連《慾望城市》影集中都能發現主角們吃貝果的鏡頭。這飽滿圓胖、極富咬勁,源自於奧地利的麵包到底有何魅力?
貝果源起
根據英語版維基百科解釋,貝果由來眾說紛紜,可信度最高的說法,是1683年一位維也納烘焙師,為了紀念波蘭國王約翰三世解救被土耳其侵略的維也納,特別做了這種如馬蹬的麵包向國王致敬,造型靈感來自土耳其旗幟。19世紀中,貝果被帶到英國,20世紀猶太民族再將貝果傳進北美,隨著冷凍保存技術的進步,貝果也愈來愈普及。
貝果的祕密
貝果絕佳嚼感是魅力所在,秘密在於麵糰焙烤前,要先以滾水煮過。G&G歐系雜貨食品行老闆趙瑞徠說,美國一些知名貝果品牌,連要用什麼水煮都很講究,發酵度低的麵糰經過水溫與焙烤作用,讓貝果表面嚼勁足、內裡扎實,加上無油無糖,是很健康的美食。對粉絲而言,這種特殊的緊實口感正是迷人之處。
貝果甜鹹吃法
台灣常見的貝果,不外乎原味、洋蔥、藍莓三大口味,其中以原味最受歡迎,做法是對切烤熱後,抹上厚厚一層柔潤香濃的奶油乳酪抹醬(cream cheese),再大大地咬一口,嗯~兩者絕配,堪稱人間美味!而熱愛貝果的猶太民族,則喜歡將烤過的原味貝果夾入熏鮭魚、洋蔥、奶油乳酪抹醬,做為豐盛早餐。
★貝果製作大公開
1.解凍:貝果麵糰塑形為圈圈形狀後,冷凍保存。下鍋水煮前,先解凍回溫(此時麵糰會微微發酵膨脹)。
2.水煮:小心放入加了少許砂糖的滾水中,煮2分鐘後再翻面煮2分鐘。
3.膨起:水煮後的麵糰又比解凍時更膨脹些,此時表面會冒著微微蒸氣。
4.烘烤:將麵糰在烤盤上擺好,放入烤箱加熱。
5.出爐:經過精密計算的水煮與烘烤時間,表面光澤的貝果出爐了。
吃貝果》馬可孛羅 特殊工法超有嚼勁
說起口感扎實的貝果,一定少不了馬可孛羅,光是打著「每日手工現做」的特色,就吸引了一票貝果粉絲。除了貝果外,店內提供的道地歐式麵包,也全都是手工現做、嚼感十足的扎實貨,在與牙齒的拉鋸戰中,讓吃硬不吃軟的貝果迷獲得無上滿足。
綜合貝果
貝果表面光亮飽滿,咬起來結實有勁,這是因為馬可孛羅拉長麵糰的發酵時間,接著特殊的滾水蒸氣噴灑在麵糰表面,保留麵糰筋度,經過高溫烘烤後,就成了一個個特別有嚼勁的貝果。
除了原味外,馬可孛羅還提供芝麻口味,甚至在麵糰中加入墨魚汁,製成外表烏黑,宛如迷你輪胎的墨魚貝果,對切後不論夾入熏鮭魚、火腿片、生菜與番茄片,或僅僅是抹上滋味單純的奶油乳酪抹醬、果醬,都能讓貝果美味加分。
肉桂葡萄貝果
店長建議,吃不完的貝果只要包好放冷凍保存,下回品嘗前,進電鍋稍稍蒸一下,就能恢復貝果原有的滋味。
吃貝果》COSTCO 一天賣出1萬8千個
COSTCO好市多的熱賣商品很多,烘焙部常居人氣第一名的正是圓滾飽滿的貝果,光是內湖店就曾創下一天賣出18,000個超高紀錄!
原味貝果+楓糖核桃乳酪抹醬
有別於其他常溫蛋糕、餐包,COSTCO的貝果是從美國進口冷凍麵糰,銷售當天再加工、解凍、撒上芝麻,送進烤箱,烤出噴香渾圓的貝果,扎實新鮮。且依照價格平均算下來,每個貝果才12元多一點點,超有勁的口感卻能媲美市售昂貴的進口貝果,難怪在賣場常見人手兩袋,特別是無添加的原味最受歡迎。
COSTCO工作人員說,貝果麵糰完全不加糖、零油脂,熱量遠比一般麵包來得低,堪稱健康食品;由於要經沸水煮這道手續,可以發揮貝果特有的發酵香氣,加上表面的芝麻粒,或是麵糰中的莓果,又增添咀嚼間不同風味,賣場還會依季節推出限定口味,像是巧克力、肉桂、藍莓。
芝麻貝果
此外,COSTCO還特別調配了蒜味與楓糖核桃兩款乳酪抹醬,濃郁的乳酪香配上咬感十足的貝果,吃來真滿足!其中原味貝果加楓糖核桃乳酪抹醬組合最受歡迎,楓糖香氣濃郁,包你吃完還想再來一個。
貝果美味加工DIY》番茄起司貝果
材料:
半個貝果、起司1片、番茄2片、火腿2片、番茄糊(比番茄醬更稠一點)適量
步驟:
1.把稠稠的番茄糊抹滿整個貝果,如果沒有番茄糊,把整個新鮮番茄攪爛,抹上也可以。
2.放上起司片、火腿片。
3.再擺上番茄片。
4.放入烤箱烤3分鐘,就能拿出起司融化、熱呼呼的貝果,大口享用。
貝果美味加工DIY》蘋果肉桂貝果
貝果買回家只會塗塗抹抹?讓達人傳授兩招美味的「OPEN SANDWICH」,只要半個貝果,放上餡,再烤一烤便能完成,甜鹹皆宜喔!
材料:
半個貝果、蘋果片、奶油、肉桂粉、黃砂糖皆適量
步驟:
1.貝果表面塗奶油,要塗厚厚一層。
2.放上排好的蘋果片,蘋果片上撒滿砂糖。
3.接著撒肉桂粉。
4.放進烤箱烤3分鐘,等砂糖融化後,趁熱享用,滋味超棒,很像美式蘋果派。
吃貝果》福利麵包 紐約麵糰硬中帶軟
專業的紐約貝果麵糰,表皮韌、內鬆軟,烤熟後夾著陣陣麵香,還有6種口味供選擇。
芝麻貝果與巧克力貝果
說起福利麵包,多數人立刻聯想到香蒜麵包,但很少人知道,藏身在各式異國麵包裡的貝果,是福利麵包從紐約精選進口的「好貨色」,光是打開包裝,陣陣麵香就隨之充滿鼻腔。
「好的貝果應該是軟硬適中,扎實嚼感中還要有Q軟的口感,而不光是硬實就好。」福利麵包副總經理言妃春解釋,之所以會選擇進口貝果,是因為紐約人瘋狂的迷戀貝果,發明了許多專用烤爐、工具,就連滾水中該加什麼才能煮出好吃的貝果,都成了各家秘方,無怪乎紐約的貝果表皮韌,內Q軟,中空圓圈總是保持最完美的形狀,隨著拌入的巧克力豆、肉桂粉、葡萄乾、藍莓果,又替貝果增添不同風貌。其中藍莓口味是台灣人的最愛,福利麵包每個月光是這單一口味,就可以賣出 5,000個。
肉桂葡萄貝果
而福利麵包的貝果祕方,是將麵糰放入加了蜂蜜的熱水中煮透,烤過後麵皮表面亮澤,用手輕壓,麵體微微陷入,但又馬上恢復渾圓飽滿,顯示彈性極好。言妃春說,貝果除了抹奶油乳酪抹醬吃,做成三明治,口味也豐富多變。如果想單吃,口感乾一點,可以放進烤箱加熱;想讓貝果帶些微濕潤,則灑水入電鍋蒸,又是另一番風味。
吃貝果》G&G 最早引進NOAH’S 貝果麵糰
15年前,當台灣人還不太認識貝果時,G&G就引進美國三大品牌之一「NOAH’S」的貝果水煮麵糰,扎實的嚼勁,開風氣之先。
引進「NOAH’S」貝果,是G&G老闆趙瑞徠的堅持,「正統貝果麵糰,進烤箱前一定要經過水煮,在國外都稱這類貝果為『Kosher Bagel』(符合猶太教規的貝果),但台灣很少有人知道。」
肉桂貝果+法國進口蜂蜜
G&G成立30年,是天母少數賣歐系商品的生活雜貨舖。店內貨架上擺滿果醬、蜂蜜、歐式調味品,冷藏櫃中則有各式乳酪、新鮮優格、特色飲料,木質的裝潢和氛圍,彷彿來到歐洲小店。
後方是三明治熟食Bar,這個熟食Bar,15年前設櫃時,就引進台灣人還很陌生的NOAH’S貝果 ,當時只進口原味,一直到半年前才又陸續增加藍莓、肉桂葡萄、洋蔥共4種口味。
藍莓貝果+歐式果醬
除了以水煮出麵糰的韌性,NOAH’S 貝果連用什麼水都有講究,加上極短的發酵時間,每個貝果等於集中了1/3條吐司的麵粉量,難怪嚼起來特別扎實,咬勁十足,份量剛好可以當作一餐,像美國的猶太民族,就喜歡拿原味貝果搭配奶油乳酪抹醬、洋蔥、熏鮭魚,製成夾餡早餐,華麗而豐盛。
趙瑞徠建議,台灣人吃貝果,其實不用像國外那麼麻煩,只要退冰後對切,放入烤箱或烤麵包機,烤好趁酥熱時,抹上奶油乳酪抹醬,包準好吃!
吃貝果》Shih’s Bagel 猶太人每日現煮貝果
位於台大對面巷內的Shih’s Bagel,自2007年開幕至今已小有名氣。老闆施弘仁賣貝果的資歷長達10年,從早期的貝果供應商,到成立品牌經營專賣店,施弘仁對賣出去的每個貝果都嚴謹以對,每個貝果出爐後都要親自檢視品嘗,不良品絕對出不了門。
芝麻貝果
老闆為了營造紐約Style的歡樂氣氛,店內運用大量高彩度的紅、黃、橘色,搭出前衛普普風;進門第一眼,視線恰好能落在布籃正中的各式貝果,讓人食指大動。
配合即將開幕的永康門市,Shih’s Bagel 又加入了新口味,目前有12種貝果輪流提供,微甜的藍莓最受女生青睞,而健康系全麥口味則廣受外國人歡迎,還會指定夾煙熏鮭魚片做三明治。
除了口味有特色,Shih’s Bagel 或許是全台唯一每日現煮、現烤的貝果專賣店,麵糰由專用機器做好後,冷凍送至門市,每天早、晚由專人解凍、水煮、烘烤,不僅每個步驟要精確計時,施弘仁還特別請猶太人負責煮貝果,做出表面光亮,嚼起來軟硬適中又有勁的可口圓圈。
店家小檔案
.地址:台北市溫州街74巷3弄11號
.電話:02-8369-3409
.營業時間:09:00~21:00,假日08:00~21:00,周一休
.價位:起司貝果55元,其餘45元
Friday, July 04, 2008
Bikini-clad baristas open shop across street from Space Needle
SEATTLE -- The Space Needle may have a new competitor vying for the attention of onlookers.
Across the street from one of the city's signature tourist attractions, a new espresso stand features baristas wearing nothing more than bikinis.
Sporting their bare midsections, the baristas at Java Girls say their skimpy out fits earn them big tips.
"I used to work mornings at another coffee stand. I used to make $30 in the morning, but here I make four, five times that much, if not more, because I'm wearing a bikini and people pay more for that," said barista Nicole Corpuz.
Barista Frances Schneider said their choice of attire is nothing more than a personal expression.
"It's kind of (the idea of allowing you to) be yourself. It's the city, I mean, every body's different and so I think it's OK," she said.
But the questions is whether the unsuspecting tourists feel the same when they see the half-naked baristas in the backdrop of one of the most photographed locations in the city.
"I thought it was kind of strange," said Mike Rosenberg from Minnesota. "They're behind the booth and stuff, so it's not as bad as it could be."
"That attracts more customers," said Tony Armendarez.
But the Seattle Center is no beach. With its Family Fun Forest and Children's Museum, the attraction draws many families.
"Well, the bikinis don't belong there; they belong on the beach. The coffee - yes," said Armendarez.
Seattle is already known for its coffee, but could it also become known for its baristas?
The answer may be yes. A group of tourists from India let out a collective "ohhh..." when they saw that the baristas were only wearing bikinis. They then began snapping pictures, no longer of the Space Needle but of the baristas.
The partners who opened the new stand said they would respect the wishes of the community.
If it cries out for cover, they said, their baristas will dress more conservatively in short shorts and aprons.
Across the street from one of the city's signature tourist attractions, a new espresso stand features baristas wearing nothing more than bikinis.
Sporting their bare midsections, the baristas at Java Girls say their skimpy out fits earn them big tips.
"I used to work mornings at another coffee stand. I used to make $30 in the morning, but here I make four, five times that much, if not more, because I'm wearing a bikini and people pay more for that," said barista Nicole Corpuz.
Barista Frances Schneider said their choice of attire is nothing more than a personal expression.
"It's kind of (the idea of allowing you to) be yourself. It's the city, I mean, every body's different and so I think it's OK," she said.
But the questions is whether the unsuspecting tourists feel the same when they see the half-naked baristas in the backdrop of one of the most photographed locations in the city.
"I thought it was kind of strange," said Mike Rosenberg from Minnesota. "They're behind the booth and stuff, so it's not as bad as it could be."
"That attracts more customers," said Tony Armendarez.
But the Seattle Center is no beach. With its Family Fun Forest and Children's Museum, the attraction draws many families.
"Well, the bikinis don't belong there; they belong on the beach. The coffee - yes," said Armendarez.
Seattle is already known for its coffee, but could it also become known for its baristas?
The answer may be yes. A group of tourists from India let out a collective "ohhh..." when they saw that the baristas were only wearing bikinis. They then began snapping pictures, no longer of the Space Needle but of the baristas.
The partners who opened the new stand said they would respect the wishes of the community.
If it cries out for cover, they said, their baristas will dress more conservatively in short shorts and aprons.
Thursday, July 03, 2008
陳家涼麵 消夜時段明星現身
就像24小時超商,陳家涼麵從早期賣下午、消夜,變成全天候營業。第二代陳小姐說,她從國小二年級就到店裡幫忙,現在已經40多歲,實在也算不清自家的店到底開了多久。
現在陳家涼麵是家族事業,全家10幾個人分成三時段排班,保守估計每天至少賣出幾百斤的麵;生意最好是消夜時段。除了好久不見的成龍對涼麵愛不釋手,每次返台必吃,像陳奕迅、S.H.E、徐乃麟等藝人也是常客。
店頭客人源源不絕,後方煮麵師傅也沒閒著。生麵下鍋先用滾水煮,煮麵時間依每天的溫度、溼度而定,當然必須靠老經驗判斷。煮好的麵先淋些油,以免麵糰糾結,再以大竹筷不停撥弄,冷氣吹涼,大約吹個20分鐘才算完成。
味噌湯加貢丸加蛋(三合一湯)
陳小姐說,許多涼麵煮熟後會泡冷水、再拌油,這樣會讓麵條變軟,失去口感。而陳家手工煮麵,麵條即使不加醬,反能吃出麵香。自家調配的醬汁分別有醬油、糖水、蒜泥、芝麻醬、辣油與醋,再撒上黃瓜絲。偏甜的本省口味,簡單卻耐人尋味。
推薦料理
●涼麵:陳家堅持涼麵要爽口,醬汁味道不可太重、太稠,所有醬汁都經過自家再調配,看似平常,卻都是獨門祕密。50元/大份
●味噌湯加貢丸加蛋(三合一湯):雞蛋打在滾沸的味噌湯中,蛋花滑嫩香,加上新竹貢丸,配料豐富。45元
店家小檔案
.地址:台北市南京東路5段123巷29號
.電話:02-2766-0171
.營業時間:24小時
.消費:無刷卡,無服務費
現在陳家涼麵是家族事業,全家10幾個人分成三時段排班,保守估計每天至少賣出幾百斤的麵;生意最好是消夜時段。除了好久不見的成龍對涼麵愛不釋手,每次返台必吃,像陳奕迅、S.H.E、徐乃麟等藝人也是常客。
店頭客人源源不絕,後方煮麵師傅也沒閒著。生麵下鍋先用滾水煮,煮麵時間依每天的溫度、溼度而定,當然必須靠老經驗判斷。煮好的麵先淋些油,以免麵糰糾結,再以大竹筷不停撥弄,冷氣吹涼,大約吹個20分鐘才算完成。
味噌湯加貢丸加蛋(三合一湯)
陳小姐說,許多涼麵煮熟後會泡冷水、再拌油,這樣會讓麵條變軟,失去口感。而陳家手工煮麵,麵條即使不加醬,反能吃出麵香。自家調配的醬汁分別有醬油、糖水、蒜泥、芝麻醬、辣油與醋,再撒上黃瓜絲。偏甜的本省口味,簡單卻耐人尋味。
推薦料理
●涼麵:陳家堅持涼麵要爽口,醬汁味道不可太重、太稠,所有醬汁都經過自家再調配,看似平常,卻都是獨門祕密。50元/大份
●味噌湯加貢丸加蛋(三合一湯):雞蛋打在滾沸的味噌湯中,蛋花滑嫩香,加上新竹貢丸,配料豐富。45元
店家小檔案
.地址:台北市南京東路5段123巷29號
.電話:02-2766-0171
.營業時間:24小時
.消費:無刷卡,無服務費
日本cafe愉悅路徑
日本cafe路徑(一)
有人說,Milly你的日本愉悅路徑上怎麼充滿了咖啡屋?
其實不論是日本或是其他城市,在Milly愉悅的旅行路徑上,一間美好情緒咖啡屋,幾乎是決定一切愉悅因子發酵的重要元素。
雖說旅行中,難免還是會是體驗一些觀光路徑,不過對於Milly來說,只要有藍天大樹好空氣和有個性的咖啡屋,一切就足夠。
甚至,多年來的旅行中,一天能邂逅一間美好的咖啡屋,就以為今天的旅程是充分。旅行的口味上,Milly其實很好養的。
也因此不論是新書[Milly的京都私路]或是[東京奢華小旅行]中,都充滿著愉悅咖啡屋的路徑。
如果可以,最完美的形式是~在一個城市裡[馴養]一間咖啡屋,成為這咖啡屋的常連客。
當你進入這間咖啡屋,寡言但是溫柔的老闆輕輕的點頭示意,然後自然的幫你煮起開始一天的咖啡,然後在朦朧的咖啡香中,你望著窗外~思索著這樣的天氣適合怎樣的散步。
幻想去一個城市,將這節奏置入吧。
但是旅途中就是過客,馴養一間咖啡屋的執念不易存在。
的確也想過,去住遊一段,為了去馴養一個城市一間咖啡屋,很大的奢侈。
只是就會不由的貪心起來。
這間咖啡屋也想去,那間咖啡屋也想去,這間咖啡屋巷頭,那間咖啡屋在巷尾~為了抉擇總是為難。
就是這樣的咖啡屋情結,才會如此迷戀著在日本路徑,因為在日本每個城市的某個街角,都那麼安靜的悠閒的隱藏著一間美好的咖啡屋。
為了去體驗或是巧遇這些咖啡屋,一次次的Milly徘徊在日本的路徑上。
接下來的幾個月中,Milly就跟你分享這些路徑上的美好咖啡屋,愉快的循著回憶進行。
第一間咖啡屋是在京都。
Café bibliotic HELLO
二条通柳馬場東入ル
AM11:30~23:00
星期二公休
某天Milly翻了一本關於全世界城市裡的咖啡屋,京都推薦的兩間之中,一眼就被其中一間高聳天井和門前香蕉樹的老屋咖啡屋給吸引,就想去京都一定要去。
可是不知是否是筆誤或是誤植圖片,書上的咖啡店名寫的卻是SECOND HOUSE東洞院,所以循著地址找去~很迷惑為什麼跟書上顯示的模樣完全不同。
後來在其他京都咖啡書上,才發現原來那門前一排香蕉樹的老屋咖屋是Café bibliotic HELLO。
(以下節錄在Milly的京都私路中,關於這咖啡屋的邂逅)
據說店主的夢想,就是想開一間有火爐,同時有一面高達天井書架的咖啡屋。
尋尋覓覓終於找到這間百年的和服屋,經過改造完成了現在店主堅持的溫暖又開放的空間。
前去Café bibliotic HELLO的那天,幸運的是雨後的晴天,陽光就這樣透過大面玻璃窗灑進室內,在地板上搖曳著光影。
喝著冰紅茶,看那窗外陽光下綠意盎然茂盛香蕉樹,抬頭望著天井轉動的風扇,自己彷彿不在百年建築的京都,而是在某個熱帶島嶼的度假屋內。
就是這樣日常非日常的交錯,讓你不能不溺愛這咖啡屋,恨不得為了成為它的常客,搬到附近來住。
日本cafe路徑(二)~越後湯澤篇
搭乘上越新幹線可以由東京直達新瀉,而[越後湯沢]位於中段位置,從東京出發乘坐前往只要一個半小時左右的時間,因此成為東京都年輕人冬季滑雪的聖地。
問題是Milly不滑雪,又為何在冬季前後前往越後湯沢兩次?
冬季~滑雪~豪雪~Milly是這樣推算,單純只是想去看雪景。
多年前第一次前去的確大大滿足了,幾乎是比人還高的積雪,在越後湯沢站途中下車的兩小時多,很亢奮的到處尋訪哪裡的積雪更高。
2007年2月再次前往,覬覦的同樣是印象中的豪雪景致,甚至預約了站前旅店,寄望盡情賞雪。
可是~~暖冬現象,什麼豪雪?!!車站周邊甚至沒積雪呢。
那比人高的積雪狀態根本不復存在。
當時混在滑雪客去遊晃的站前滑雪場,更是不能滑雪的狀態。
沒了壯烈的豪雪,好在還有第二個目標,那個站前旅館[HATAGO井仙]內的咖啡屋[水屋]。
[HATAGO井仙]經由第二代小老板的規劃,將這溫泉老店改成每個房間都不同的時尚設計風溫泉旅店,同時號稱全館都是塌塌米,連浴池都是呢,因此可以赤足的行走館間。
Milly其實出發前曾經預約了其中一間將近22000日元的住宿,但小氣計算發作加上趕車的動線,臨時放棄改定在一旁便宜10000多日元,同樣是一個月前重新翻修過的[越後のお宿 いなもと]。
這間旅店的房間雖沒[HATAGO井仙]的設計風,但是露天溫泉浴池卻大獲全勝,一大清早泡著全新寬廣的檜木浴池,看著面向的雪山漸漸天眀,真是一大享受。
另外,旅館前停著一輛復古的[越後雪国ロマンバス]~越後雪國浪漫巴士,會不定期的配合活動免費搭乘,可以留意。
說回[水屋]咖啡,位於[HATAGO井仙]的一樓,不限住宿房客使用。
整體是昏黃的老宅餐廳風情,由老屋木門改裝厚實的褐色木桌觸感極好,店內迴繞著爵士音樂,成功的隔開了外面的喧嘩。
特色是用和風陶杯端上的溫泉咖啡,是用[幻的溫泉水]和[神立高原的湧水]所沖調的咖啡。
聽起來頗為玄妙,喝起來倒是頗能感受印尼產地研磨咖啡豆的香醇。
另外配上也是推薦的[芝麻布丁],入口是滑潤又有濃郁的芝麻香。
只是黑咖啡,黑布丁,黑褐色基調的內裝,想成功用鏡頭捕捉有些吃力。
[水屋]還有一個很好的服務就是一大早8點半就營業,提供營養健康的鄉土料理早餐。
如果嫌足湯不過癮,越後湯沢站內的[CoCoLoゆざわ]複合式餐飲商店空間,還有湯の沢溫泉會館可以泡溫泉,泡完溫泉這裡有很多新瀉區域的[日本酒]販售和試飲,只是小心不要喝醉了誤了上車時間。對了,也不要錯過裡面很有特色的超級炸彈大飯糰,包你看過必定大大稱奇。
日本cafe路徑(三)~祐天寺篇
如果可以住遊東京一個月,Milly會想居住選擇的區域,一個是澀谷靠近代官山的區域,以及中目黑區域。
兩個區域都因為可以鄰近目黑川,兩個區域也都因為可以轉乘東急東橫線。
沿著東急東橫線,有許多個性的小小咖啡屋,能讓生活的步調悠閒起來。
Milly會習慣的從澀谷慢慢的走向代官山,再從代官山往下到中目黑。
如果是櫻花的季節,每天早上去中目黑旁的木黑川櫻花步道散步,是每天必定要走一次的路徑。
要一直等到櫻花都飄落了,才會捨得放棄。
如何~~這次就跟著Milly,一起去散步。
從中目黑車站出發,然後去尋找位於東急東橫線線上,祐天寺車站附近一間可愛的咖啡屋。
從中目黑車站出來沿著上目黑三丁目的鐵道邊道路走,可以看見當場趕麵條做麵條煮麵條的麵店フジヤマ製麵,然後鐵道下有眾多從黃昏開始熱鬧的庶民居酒屋和小酒吧,內臟燒烤也是這裡居酒屋的招牌。
穿過鐵道下步道,換個方位繼續走下去,是一個從上班族轉業年輕女子開的只有6個位子的藥味咖哩飯店KaKuRa。
轉個小彎看見講求LOHAS有機食物的咖啡屋ASMARA。在這裡再次穿過鐵道下步道也是沿著鐵道邊走。會看見一間很出鐵道迷開的咖哩屋ナイアガラ,這裡的開店時間是以運轉時間顯示,始發AM11:00~終車PM8:00,星期一公休。
走到祐天寺車站,從麥當勞對角的商店街繼續走,大約3~5分就會發現這可愛的小咖啡屋margo。
小小真的是比想像中還要小的咖啡屋,可能坐滿7個人就會擁擠起來的可愛小店。
很質樸但是很有心因此很溫暖,每個小角落都看見心思。
一個本間真理子的女子獨自看管的店,她希望這裡提供的食物是能對身體溫柔的手工料理,有機無農藥的蔬菜,自家製的天然酵母麵包。
店內小書架上放著繪本家荒井良二的作品,還有些小小的古董書籍。
店內的氣氛就像是本間小姐心思的完整呈現,尤其喜歡透明開放店門上的那盞燈以及桌上的牡丹花。
Milly點了950日元的豆饀漢堡套餐,好喝的青蕪湯,小小的番茄包含著有機誠意。
不用餐也可以在這裡喝咖啡配手工蛋糕。
平日午餐AM12:00~15:00,晚餐18:00~22:30
假日周日午後不休息
地址/祐天寺1-21-16B
星期二和每月第三星期一公休
日本cafe愉悅路徑~二玉川子篇
通常不容易發生,在東京的都會旅行中。
大多的人,只要去東京都會把行程排的滿滿的,購物購物繼續購物,累了~~不能自拔的還是購物。
但是,或許在第四次第五次,滯留東京的期間,或許你會突然的厭惡起澀谷原宿,突然想離開東京都會一下下,以下的路徑或許可以成為一種模式。
在東京的有一天,天氣不壞~你卻不知道今天該做什麼的時候,那不妨找一間距離東京有一些小距離的郊區,去體驗一間想去但是一直沒去的餐廳,吃個午餐然後在週邊小小的散步一下。
就是這樣,Milly去了這間位於都市田園線和東橫線交點上,位於二玉川子的MARKT咖啡屋。
是MARKT而不是MARKET
WHY?!
如果你大約熟悉日語的邏輯,會知道日語中夾雜了不少的外來語。這些外來語的起源未必都是來自英語,很大部分是來自德語,來自西班牙文或是葡萄牙文的狀況也不少。
MARKT是 [マルクト],是荷蘭語衍生的外來語。
青空市場的意思,青空市場大約就是我們的露天市場的意思。
那麼這間咖啡屋為什麼叫做青空市場?
原來這間咖啡屋是在一個複合式空間中,二樓是攝影工作室,一樓有一個叫做パイングレイン的木質歐式雜貨家具店,然後MARKT咖啡屋就在同層的另一邊。
パイングレイン所賣的廚房或是園藝雜貨和家具,就像是在歐洲的青空市場(跳蚤市場)可以找到的,所以咖啡屋就叫做MARKT。
是Milly最喜歡的完全木色空間,天井的挑高很高,畢竟是舊倉庫改裝的。
好天氣下陽光從窗戶穿入,溫暖的家庭氣氛。
或許就是這樣,很適合[二玉川子]這樣的中高階級聚集的郊外住宅區。
用餐的那天,隔壁大桌就正是幾個媽媽帶著小朋友在聚餐,一片和樂的幸福光景。這裡的餐點講求健康天然,食材是從高知的四万十川等地空運來的。
大大的料理調理櫃檯區,很特別的大黑板上洋洋灑灑的寫著,講求自然食材的健康概念。
料理是青菜和豆類為主,和風和洋風的混合料理。
不過Milly畢竟是肉食主義,點的是培根義大利麵套餐。
除了培根還有大量的各式菇類,還是健康的[笑]。
地址/玉川1-17-16
AM11:00~21:00
星期三公休
如果光是為了一個餐廳來到二子玉川,可能動機比較小。
好在從二子玉川車站出去的玉川通,有大型百貨公司高島屋的[本館][新館]和[新南館],可以體會跟當地同調的高檔時尚逛街樂趣。
日本cafe愉悅路徑(五)~學藝大學篇
在東京的私鐵[東急東橫線]上,有一個學藝大學站,但是在區域境內卻沒有學藝大學的存在。這個謎團,聽說是東京有名的傳說之一。
原來是學藝大學已經遷出,所以雖然站名是學藝大學,此區卻沒有學藝大學。這麼說有人會提出反論,因為的確學藝大學的舊跡還是可以在此區找到。
姑且不論學藝大學區有沒有學藝大學,對於熱愛HOTEL STAY的人來說,學藝大學區域更值得去要朝聖的是CLASKA HOTEL,這間很有想法的設計風HOTEL。
暫時沒能住宿,好在HOTEL一樓的有間咖啡屋THE LOBBY,可以藉由這咖啡屋來一窺這設計風HOTEL的風貌。
一個好天氣的早上,規劃的行程是從澀谷出發,乘坐山手線到目黑車站,從目黑車站轉巴士在清水站下車,到站牌對面CLASKA HOTEL的咖啡屋吃中飯,然後從HOTEL一旁路徑慢慢走到學藝大學站,乘坐東京東橫線回程澀谷。
THE LOBBY從10點開始營業,提早在11點半就點了很亞洲風的午餐,含咖啡加點好吃的南瓜布丁約1000日元。
所謂亞洲風的餐點包含著韓國越南和泰國的口味,Milly點的是韓式蓋飯。
位於住宅區的設計風旅館,或許住宿的客人很[國際]化,因為很多熱愛建築設計的人會特別從海外預約住宿。
但是咖啡屋的午餐時間卻是很生活感,感覺客人大約都是附近中高級住宅的居民。有運動後的退休族、時尚的媽媽們帶著小孩,或是三五少婦的在此用餐。
滿足的用完午餐,飯後飲料選的是冰紅茶,而不是一如往日的熱咖啡,因為在當日散步的終點有杯美學咖啡在期待中。
前往學藝大學站大約20分鐘的沿途步調很悠閒,有一些有趣的咖啡屋、餐廳、主題風格的BAR,風味的家具店和精緻小巧的二手衣店,然後接近車站時,還有像這麼一間很有趣的[燒鳥]串燒居酒屋。
窗台放著油煙痕跡的水壺,幾乎可以稱它是[裝置藝術]。
然後循線找到了在東口走路一分鐘處,叫做咖啡美學的咖啡屋。
資料上看,這咖啡屋已經開了半世紀以上,裝潢和氣氛都一直不變,老闆希望大家能在這裡聽聽美好的古典樂看著書喝咖啡。
咖啡整體的氣氛不是Milly喜歡的,這咖啡屋因為在車站的旁邊地下室,店內的氣氛.比較陳舊中年的,而且略嫌零亂。
可是還是選擇嚐試,被不少雜誌中介紹過的那開了白色玫瑰的咖啡凍。
有兩種選擇,一是點冰咖啡.一是點這咖啡凍。
上面都有主人精心裝置的[香草冰淇淋白玫瑰],櫃檯裡老闆一片一片的裝飾上去的。
不單是好看,其實是好吃的。
日本cafe愉悅路徑(六)~[東京消失咖啡屋?]
很喜歡一個說法。
咖啡屋就像是一隻在街角巷弄突然出現的貓咪,看見了牠,一溜煙的牠又不見了。
在旅程上,我們也許會巧遇一間咖啡屋。
然後有日再去時,咖啡屋依然存在,會異常的趕到安心。
消失了,則是難掩失落。
訝然著,如此美好的咖啡屋,何處去了?
咖啡屋的主人是帶著怎樣的故事,遺棄一間咖啡屋。
是帶著怎樣的故事,落角在另一個街尾,開始另一段故事。
思緒無限延伸。
在旅途上,企圖去[馴養]一家咖啡屋是如此奢華的想法,更何況咖啡的腳步是如此不確定。
有時不是咖啡屋消失了,而是記憶模糊了。
咖啡屋的名稱,不記得。
地點,模糊,只是知道就是在下北澤,Milly印象著一間咖啡屋。
印象它陽光灑入的樣子。
印象它白色木桌子的樣子。
印象它櫃檯玻璃櫃裡放著的美式三明治和蛋糕可愛鮮麗的樣子。
還有如果點了麵包,要自己去小烤箱加熱的印象。
上次去下北澤是幾年前,3年前或是4年前?
於是就直覺的往前走,感覺著向左向後。
似乎是,似乎不是…..然後,一個轉彎它就在眼前。
一進去所有印象就[拼圖]完成。
很熟悉的步驟,像是從來沒忘記過一般。
點了它的蛋糕杯甜點,坐在最喜歡的靠玻璃窗的長桌子上。
白色的油漆已經有些斑駁,在來到這咖啡之前經過很多新的咖啡屋,或許它的某些地位已經被一些咖啡屋取代。
下次Milly來下北澤,應該還是會來這咖啡屋。
方向,方位,名稱…..一樣迷路,也是樂趣。
說起咖啡屋的名稱,依舊不知道。
另外位於代官山Museum Café ema 繪馬,則是真的消失了。
由法人NPO所經營,主旨是將日本傳統美學以摩登的形式展現。
所以這咖啡屋外觀很和風,甚至像個茶屋,裡面卻融合了現代的元素。原以為是更ㄍ一ㄥ的空間,進去之後發現還頗為平易近人。
一樓是和風咖啡屋,喝茶吃和菓子和甜品,二樓是展示畫廊同樣可以用餐。
2005年4月開張,那年Milly來時電視情報還有介紹,東京人消耗時尚流行速度也太快退熱了。
Milly一人在二樓用餐,點了醃渍鮪魚飯套餐,也還好900日圓。
這間咖啡屋的企圖,應該多於美味。
看看展覽是重點,順便吃吃和風甜點,或許才是消費這空間的正確節奏。
2006年6月前往代官山,這間咖啡屋已經休業,真可惜!雖說料理不是特別好吃,卻是個空間很有想法的咖啡屋,希望有天重新開業。
另外則是這間位於銀座靠近有樂町車站的星巴克,喜歡它面向街道的落地窗位置。幾次都在這裡小歇看書。
再去時已經面目全非,店面在裝修中。
下次再去,是以新的面貌呈現,還是從此消失呢~?
有人說,Milly你的日本愉悅路徑上怎麼充滿了咖啡屋?
其實不論是日本或是其他城市,在Milly愉悅的旅行路徑上,一間美好情緒咖啡屋,幾乎是決定一切愉悅因子發酵的重要元素。
雖說旅行中,難免還是會是體驗一些觀光路徑,不過對於Milly來說,只要有藍天大樹好空氣和有個性的咖啡屋,一切就足夠。
甚至,多年來的旅行中,一天能邂逅一間美好的咖啡屋,就以為今天的旅程是充分。旅行的口味上,Milly其實很好養的。
也因此不論是新書[Milly的京都私路]或是[東京奢華小旅行]中,都充滿著愉悅咖啡屋的路徑。
如果可以,最完美的形式是~在一個城市裡[馴養]一間咖啡屋,成為這咖啡屋的常連客。
當你進入這間咖啡屋,寡言但是溫柔的老闆輕輕的點頭示意,然後自然的幫你煮起開始一天的咖啡,然後在朦朧的咖啡香中,你望著窗外~思索著這樣的天氣適合怎樣的散步。
幻想去一個城市,將這節奏置入吧。
但是旅途中就是過客,馴養一間咖啡屋的執念不易存在。
的確也想過,去住遊一段,為了去馴養一個城市一間咖啡屋,很大的奢侈。
只是就會不由的貪心起來。
這間咖啡屋也想去,那間咖啡屋也想去,這間咖啡屋巷頭,那間咖啡屋在巷尾~為了抉擇總是為難。
就是這樣的咖啡屋情結,才會如此迷戀著在日本路徑,因為在日本每個城市的某個街角,都那麼安靜的悠閒的隱藏著一間美好的咖啡屋。
為了去體驗或是巧遇這些咖啡屋,一次次的Milly徘徊在日本的路徑上。
接下來的幾個月中,Milly就跟你分享這些路徑上的美好咖啡屋,愉快的循著回憶進行。
第一間咖啡屋是在京都。
Café bibliotic HELLO
二条通柳馬場東入ル
AM11:30~23:00
星期二公休
某天Milly翻了一本關於全世界城市裡的咖啡屋,京都推薦的兩間之中,一眼就被其中一間高聳天井和門前香蕉樹的老屋咖啡屋給吸引,就想去京都一定要去。
可是不知是否是筆誤或是誤植圖片,書上的咖啡店名寫的卻是SECOND HOUSE東洞院,所以循著地址找去~很迷惑為什麼跟書上顯示的模樣完全不同。
後來在其他京都咖啡書上,才發現原來那門前一排香蕉樹的老屋咖屋是Café bibliotic HELLO。
(以下節錄在Milly的京都私路中,關於這咖啡屋的邂逅)
據說店主的夢想,就是想開一間有火爐,同時有一面高達天井書架的咖啡屋。
尋尋覓覓終於找到這間百年的和服屋,經過改造完成了現在店主堅持的溫暖又開放的空間。
前去Café bibliotic HELLO的那天,幸運的是雨後的晴天,陽光就這樣透過大面玻璃窗灑進室內,在地板上搖曳著光影。
喝著冰紅茶,看那窗外陽光下綠意盎然茂盛香蕉樹,抬頭望著天井轉動的風扇,自己彷彿不在百年建築的京都,而是在某個熱帶島嶼的度假屋內。
就是這樣日常非日常的交錯,讓你不能不溺愛這咖啡屋,恨不得為了成為它的常客,搬到附近來住。
日本cafe路徑(二)~越後湯澤篇
搭乘上越新幹線可以由東京直達新瀉,而[越後湯沢]位於中段位置,從東京出發乘坐前往只要一個半小時左右的時間,因此成為東京都年輕人冬季滑雪的聖地。
問題是Milly不滑雪,又為何在冬季前後前往越後湯沢兩次?
冬季~滑雪~豪雪~Milly是這樣推算,單純只是想去看雪景。
多年前第一次前去的確大大滿足了,幾乎是比人還高的積雪,在越後湯沢站途中下車的兩小時多,很亢奮的到處尋訪哪裡的積雪更高。
2007年2月再次前往,覬覦的同樣是印象中的豪雪景致,甚至預約了站前旅店,寄望盡情賞雪。
可是~~暖冬現象,什麼豪雪?!!車站周邊甚至沒積雪呢。
那比人高的積雪狀態根本不復存在。
當時混在滑雪客去遊晃的站前滑雪場,更是不能滑雪的狀態。
沒了壯烈的豪雪,好在還有第二個目標,那個站前旅館[HATAGO井仙]內的咖啡屋[水屋]。
[HATAGO井仙]經由第二代小老板的規劃,將這溫泉老店改成每個房間都不同的時尚設計風溫泉旅店,同時號稱全館都是塌塌米,連浴池都是呢,因此可以赤足的行走館間。
Milly其實出發前曾經預約了其中一間將近22000日元的住宿,但小氣計算發作加上趕車的動線,臨時放棄改定在一旁便宜10000多日元,同樣是一個月前重新翻修過的[越後のお宿 いなもと]。
這間旅店的房間雖沒[HATAGO井仙]的設計風,但是露天溫泉浴池卻大獲全勝,一大清早泡著全新寬廣的檜木浴池,看著面向的雪山漸漸天眀,真是一大享受。
另外,旅館前停著一輛復古的[越後雪国ロマンバス]~越後雪國浪漫巴士,會不定期的配合活動免費搭乘,可以留意。
說回[水屋]咖啡,位於[HATAGO井仙]的一樓,不限住宿房客使用。
整體是昏黃的老宅餐廳風情,由老屋木門改裝厚實的褐色木桌觸感極好,店內迴繞著爵士音樂,成功的隔開了外面的喧嘩。
特色是用和風陶杯端上的溫泉咖啡,是用[幻的溫泉水]和[神立高原的湧水]所沖調的咖啡。
聽起來頗為玄妙,喝起來倒是頗能感受印尼產地研磨咖啡豆的香醇。
另外配上也是推薦的[芝麻布丁],入口是滑潤又有濃郁的芝麻香。
只是黑咖啡,黑布丁,黑褐色基調的內裝,想成功用鏡頭捕捉有些吃力。
[水屋]還有一個很好的服務就是一大早8點半就營業,提供營養健康的鄉土料理早餐。
如果嫌足湯不過癮,越後湯沢站內的[CoCoLoゆざわ]複合式餐飲商店空間,還有湯の沢溫泉會館可以泡溫泉,泡完溫泉這裡有很多新瀉區域的[日本酒]販售和試飲,只是小心不要喝醉了誤了上車時間。對了,也不要錯過裡面很有特色的超級炸彈大飯糰,包你看過必定大大稱奇。
日本cafe路徑(三)~祐天寺篇
如果可以住遊東京一個月,Milly會想居住選擇的區域,一個是澀谷靠近代官山的區域,以及中目黑區域。
兩個區域都因為可以鄰近目黑川,兩個區域也都因為可以轉乘東急東橫線。
沿著東急東橫線,有許多個性的小小咖啡屋,能讓生活的步調悠閒起來。
Milly會習慣的從澀谷慢慢的走向代官山,再從代官山往下到中目黑。
如果是櫻花的季節,每天早上去中目黑旁的木黑川櫻花步道散步,是每天必定要走一次的路徑。
要一直等到櫻花都飄落了,才會捨得放棄。
如何~~這次就跟著Milly,一起去散步。
從中目黑車站出發,然後去尋找位於東急東橫線線上,祐天寺車站附近一間可愛的咖啡屋。
從中目黑車站出來沿著上目黑三丁目的鐵道邊道路走,可以看見當場趕麵條做麵條煮麵條的麵店フジヤマ製麵,然後鐵道下有眾多從黃昏開始熱鬧的庶民居酒屋和小酒吧,內臟燒烤也是這裡居酒屋的招牌。
穿過鐵道下步道,換個方位繼續走下去,是一個從上班族轉業年輕女子開的只有6個位子的藥味咖哩飯店KaKuRa。
轉個小彎看見講求LOHAS有機食物的咖啡屋ASMARA。在這裡再次穿過鐵道下步道也是沿著鐵道邊走。會看見一間很出鐵道迷開的咖哩屋ナイアガラ,這裡的開店時間是以運轉時間顯示,始發AM11:00~終車PM8:00,星期一公休。
走到祐天寺車站,從麥當勞對角的商店街繼續走,大約3~5分就會發現這可愛的小咖啡屋margo。
小小真的是比想像中還要小的咖啡屋,可能坐滿7個人就會擁擠起來的可愛小店。
很質樸但是很有心因此很溫暖,每個小角落都看見心思。
一個本間真理子的女子獨自看管的店,她希望這裡提供的食物是能對身體溫柔的手工料理,有機無農藥的蔬菜,自家製的天然酵母麵包。
店內小書架上放著繪本家荒井良二的作品,還有些小小的古董書籍。
店內的氣氛就像是本間小姐心思的完整呈現,尤其喜歡透明開放店門上的那盞燈以及桌上的牡丹花。
Milly點了950日元的豆饀漢堡套餐,好喝的青蕪湯,小小的番茄包含著有機誠意。
不用餐也可以在這裡喝咖啡配手工蛋糕。
平日午餐AM12:00~15:00,晚餐18:00~22:30
假日周日午後不休息
地址/祐天寺1-21-16B
星期二和每月第三星期一公休
日本cafe愉悅路徑~二玉川子篇
通常不容易發生,在東京的都會旅行中。
大多的人,只要去東京都會把行程排的滿滿的,購物購物繼續購物,累了~~不能自拔的還是購物。
但是,或許在第四次第五次,滯留東京的期間,或許你會突然的厭惡起澀谷原宿,突然想離開東京都會一下下,以下的路徑或許可以成為一種模式。
在東京的有一天,天氣不壞~你卻不知道今天該做什麼的時候,那不妨找一間距離東京有一些小距離的郊區,去體驗一間想去但是一直沒去的餐廳,吃個午餐然後在週邊小小的散步一下。
就是這樣,Milly去了這間位於都市田園線和東橫線交點上,位於二玉川子的MARKT咖啡屋。
是MARKT而不是MARKET
WHY?!
如果你大約熟悉日語的邏輯,會知道日語中夾雜了不少的外來語。這些外來語的起源未必都是來自英語,很大部分是來自德語,來自西班牙文或是葡萄牙文的狀況也不少。
MARKT是 [マルクト],是荷蘭語衍生的外來語。
青空市場的意思,青空市場大約就是我們的露天市場的意思。
那麼這間咖啡屋為什麼叫做青空市場?
原來這間咖啡屋是在一個複合式空間中,二樓是攝影工作室,一樓有一個叫做パイングレイン的木質歐式雜貨家具店,然後MARKT咖啡屋就在同層的另一邊。
パイングレイン所賣的廚房或是園藝雜貨和家具,就像是在歐洲的青空市場(跳蚤市場)可以找到的,所以咖啡屋就叫做MARKT。
是Milly最喜歡的完全木色空間,天井的挑高很高,畢竟是舊倉庫改裝的。
好天氣下陽光從窗戶穿入,溫暖的家庭氣氛。
或許就是這樣,很適合[二玉川子]這樣的中高階級聚集的郊外住宅區。
用餐的那天,隔壁大桌就正是幾個媽媽帶著小朋友在聚餐,一片和樂的幸福光景。這裡的餐點講求健康天然,食材是從高知的四万十川等地空運來的。
大大的料理調理櫃檯區,很特別的大黑板上洋洋灑灑的寫著,講求自然食材的健康概念。
料理是青菜和豆類為主,和風和洋風的混合料理。
不過Milly畢竟是肉食主義,點的是培根義大利麵套餐。
除了培根還有大量的各式菇類,還是健康的[笑]。
地址/玉川1-17-16
AM11:00~21:00
星期三公休
如果光是為了一個餐廳來到二子玉川,可能動機比較小。
好在從二子玉川車站出去的玉川通,有大型百貨公司高島屋的[本館][新館]和[新南館],可以體會跟當地同調的高檔時尚逛街樂趣。
日本cafe愉悅路徑(五)~學藝大學篇
在東京的私鐵[東急東橫線]上,有一個學藝大學站,但是在區域境內卻沒有學藝大學的存在。這個謎團,聽說是東京有名的傳說之一。
原來是學藝大學已經遷出,所以雖然站名是學藝大學,此區卻沒有學藝大學。這麼說有人會提出反論,因為的確學藝大學的舊跡還是可以在此區找到。
姑且不論學藝大學區有沒有學藝大學,對於熱愛HOTEL STAY的人來說,學藝大學區域更值得去要朝聖的是CLASKA HOTEL,這間很有想法的設計風HOTEL。
暫時沒能住宿,好在HOTEL一樓的有間咖啡屋THE LOBBY,可以藉由這咖啡屋來一窺這設計風HOTEL的風貌。
一個好天氣的早上,規劃的行程是從澀谷出發,乘坐山手線到目黑車站,從目黑車站轉巴士在清水站下車,到站牌對面CLASKA HOTEL的咖啡屋吃中飯,然後從HOTEL一旁路徑慢慢走到學藝大學站,乘坐東京東橫線回程澀谷。
THE LOBBY從10點開始營業,提早在11點半就點了很亞洲風的午餐,含咖啡加點好吃的南瓜布丁約1000日元。
所謂亞洲風的餐點包含著韓國越南和泰國的口味,Milly點的是韓式蓋飯。
位於住宅區的設計風旅館,或許住宿的客人很[國際]化,因為很多熱愛建築設計的人會特別從海外預約住宿。
但是咖啡屋的午餐時間卻是很生活感,感覺客人大約都是附近中高級住宅的居民。有運動後的退休族、時尚的媽媽們帶著小孩,或是三五少婦的在此用餐。
滿足的用完午餐,飯後飲料選的是冰紅茶,而不是一如往日的熱咖啡,因為在當日散步的終點有杯美學咖啡在期待中。
前往學藝大學站大約20分鐘的沿途步調很悠閒,有一些有趣的咖啡屋、餐廳、主題風格的BAR,風味的家具店和精緻小巧的二手衣店,然後接近車站時,還有像這麼一間很有趣的[燒鳥]串燒居酒屋。
窗台放著油煙痕跡的水壺,幾乎可以稱它是[裝置藝術]。
然後循線找到了在東口走路一分鐘處,叫做咖啡美學的咖啡屋。
資料上看,這咖啡屋已經開了半世紀以上,裝潢和氣氛都一直不變,老闆希望大家能在這裡聽聽美好的古典樂看著書喝咖啡。
咖啡整體的氣氛不是Milly喜歡的,這咖啡屋因為在車站的旁邊地下室,店內的氣氛.比較陳舊中年的,而且略嫌零亂。
可是還是選擇嚐試,被不少雜誌中介紹過的那開了白色玫瑰的咖啡凍。
有兩種選擇,一是點冰咖啡.一是點這咖啡凍。
上面都有主人精心裝置的[香草冰淇淋白玫瑰],櫃檯裡老闆一片一片的裝飾上去的。
不單是好看,其實是好吃的。
日本cafe愉悅路徑(六)~[東京消失咖啡屋?]
很喜歡一個說法。
咖啡屋就像是一隻在街角巷弄突然出現的貓咪,看見了牠,一溜煙的牠又不見了。
在旅程上,我們也許會巧遇一間咖啡屋。
然後有日再去時,咖啡屋依然存在,會異常的趕到安心。
消失了,則是難掩失落。
訝然著,如此美好的咖啡屋,何處去了?
咖啡屋的主人是帶著怎樣的故事,遺棄一間咖啡屋。
是帶著怎樣的故事,落角在另一個街尾,開始另一段故事。
思緒無限延伸。
在旅途上,企圖去[馴養]一家咖啡屋是如此奢華的想法,更何況咖啡的腳步是如此不確定。
有時不是咖啡屋消失了,而是記憶模糊了。
咖啡屋的名稱,不記得。
地點,模糊,只是知道就是在下北澤,Milly印象著一間咖啡屋。
印象它陽光灑入的樣子。
印象它白色木桌子的樣子。
印象它櫃檯玻璃櫃裡放著的美式三明治和蛋糕可愛鮮麗的樣子。
還有如果點了麵包,要自己去小烤箱加熱的印象。
上次去下北澤是幾年前,3年前或是4年前?
於是就直覺的往前走,感覺著向左向後。
似乎是,似乎不是…..然後,一個轉彎它就在眼前。
一進去所有印象就[拼圖]完成。
很熟悉的步驟,像是從來沒忘記過一般。
點了它的蛋糕杯甜點,坐在最喜歡的靠玻璃窗的長桌子上。
白色的油漆已經有些斑駁,在來到這咖啡之前經過很多新的咖啡屋,或許它的某些地位已經被一些咖啡屋取代。
下次Milly來下北澤,應該還是會來這咖啡屋。
方向,方位,名稱…..一樣迷路,也是樂趣。
說起咖啡屋的名稱,依舊不知道。
另外位於代官山Museum Café ema 繪馬,則是真的消失了。
由法人NPO所經營,主旨是將日本傳統美學以摩登的形式展現。
所以這咖啡屋外觀很和風,甚至像個茶屋,裡面卻融合了現代的元素。原以為是更ㄍ一ㄥ的空間,進去之後發現還頗為平易近人。
一樓是和風咖啡屋,喝茶吃和菓子和甜品,二樓是展示畫廊同樣可以用餐。
2005年4月開張,那年Milly來時電視情報還有介紹,東京人消耗時尚流行速度也太快退熱了。
Milly一人在二樓用餐,點了醃渍鮪魚飯套餐,也還好900日圓。
這間咖啡屋的企圖,應該多於美味。
看看展覽是重點,順便吃吃和風甜點,或許才是消費這空間的正確節奏。
2006年6月前往代官山,這間咖啡屋已經休業,真可惜!雖說料理不是特別好吃,卻是個空間很有想法的咖啡屋,希望有天重新開業。
另外則是這間位於銀座靠近有樂町車站的星巴克,喜歡它面向街道的落地窗位置。幾次都在這裡小歇看書。
再去時已經面目全非,店面在裝修中。
下次再去,是以新的面貌呈現,還是從此消失呢~?
Marie Callender Pies and Restaurant
Our story begins over 50 years ago, in 1948, when Marie Callender first baked pies for local restaurants. Baking from scratch, Marie used only the finest ingredients and put such love and care into each and every pie that people took notice. Before long, Marie began offering her good home cooking and legendary pies at a restaurant of her own. The word spread and soon Marie Callender restaurants were opened all across the West. We've been warming hearts and tummies with our famous recipies ever since.
Now you can enjoy the warmth and goodness of Marie's freshly baked pies at home with our frozen bake and serve pies based on Marie's original recipes.
Now you can enjoy the warmth and goodness of Marie's freshly baked pies at home with our frozen bake and serve pies based on Marie's original recipes.
Souplantation Salads Of Portland
1Clackamas Sweet Tomatoes
In The Sunnybrooke Center
13011 SE 84th Ave.
Clackamas, OR 97015
1225 NW Waterhouse Ave,Beaverton, OR 97006-5700
Beaverton Sweet Tomatoes
Cornell Rd. exit, off Hwy 26
Friday, July 4 we will be closing at 9 p.m.
Happy Independence Day!
http://www.souplantation.com
In The Sunnybrooke Center
13011 SE 84th Ave.
Clackamas, OR 97015
1225 NW Waterhouse Ave,Beaverton, OR 97006-5700
Beaverton Sweet Tomatoes
Cornell Rd. exit, off Hwy 26
Friday, July 4 we will be closing at 9 p.m.
Happy Independence Day!
http://www.souplantation.com
Wednesday, July 02, 2008
【偏愛東京味 】咖啡群像
對東京的三十世代來說,咖啡是日常生活中最經常喝的飲料。早上在家喝一杯,上午在辦公室喝一杯,下午在咖啡館喝一杯;據統計,在二十五歲和三十九歲之間的日本人,平均一個星期喝十二杯的咖啡。
三十年前,當他們剛出生的時候,日本的國民飲料還是綠茶。每個家庭的餐桌上,整天都擺著茶壺、茶杯、茶葉罐。還有,象印公司製造的電熱水瓶所普及的程度,幾乎到了家家都有的地步。當年的日本人,每頓飯後,每頓飯之間,都動不動就泡一杯綠茶的。渴了就喝綠茶,客人來了也請喝茶。帶到熟人家去的見面禮是綠茶葉。上公司開始工作以後做的第一件差事是為了大家泡茶。那年代,如果有人在家或在職場喝咖啡的話,很可能就是雀巢牌的速溶咖啡,並且加大量牛奶和砂糖的。
當時,正宗咖啡只屬於商業性咖啡館。最初的日本咖啡館不是單純的消費場所,而是帶有非常濃厚的文化氣氛的。聽說,六○年代的新宿,曾有家咖啡館叫風月堂,乃年輕藝術家聚集的地方。後來出名的小說家、畫家等,很多都先在那裡認識,連伙計都是業餘詩人。
七○年代,我上中學的年代,東京的新宿、神田、早稻田等學生集中的地區,都有專門放古典音樂、爵士樂的咖啡館。一進門口,音量大得好驚人,完全超過了背景音樂的水準,簡直可以說是提供飲料的音樂會場了。
音樂咖啡館是老發燒友為年輕同好開的。當時,高級音響組合還相當貴,連唱片價錢也挺不俗,年輕音樂迷想接觸不同曲子,最好到唱片種類齊全的咖啡館。店裡氣氛很特殊,嚴肅到竟沒有人說話。畫架上擺著正在演奏中的唱片套子。若想點下一曲,就得默默地寫在字條上給老闆娘遞過去。以男生為主的顧客們,個個都皺著眉頭,閉著眼睛,抑或抱著腦袋,認真鑒賞西方藝術的樣子,現在回想煞有介事,可笑極了。至於擺在桌上的咖啡,當然早就冷卻了。
那年代的咖啡,與其說是一種飲料,倒不如說是文化符號了。雖然老闆一杯一杯都細心用手泡,但是客人更在乎裝做個文化人。當時,日本人的咖啡消費量仍只有綠茶的五分之一。八○年代,日本的消費文化成熟,街上到處都有大眾化咖啡館了。從北海道到沖繩,全國各地總共開了十五萬家。顧客中,女生越來越多。她們邊聊天,邊喝的咖啡有:巴黎式牛奶咖啡、維也納式奶油咖啡、美國式咖啡,以及亞洲風味冰咖啡等很多種。背景音樂是輕鬆的英美流行歌曲,菜單上有了各種土司、蛋糕、冰淇淋等甜點。跟七○年代的嚴肅咖啡館比,簡直就是富小姐的遊樂園了。整個八○年代,日本的咖啡消費量直線增加,到了九○年,終於超過綠茶,得到了國民飲料地位。
過去十多年,主要由於消費經濟蕭條,日本的咖啡館減少到高峰期的一半,現在只剩下八萬多家了。雖然九六年登場的星巴克,如今已增加到五百多家,而且其它西雅圖式咖啡館聯鎖店也開了不少,但是整體咖啡館文化的隆盛程度,還是遠不如八○年代了。
反之,對年輕一代日本人來說,咖啡早已是在家天天喝的日常飲料了。如今日本是全世界第三名的咖啡消費國。尤其是首都東京的三十世代,在成熟的咖啡文化裡成長,電動咖啡機是每個新婚小家庭的必需品。即使單身生活,自己燒水泡咖啡是男女都會的基本動作。喝慣了正宗咖啡的人,再也不會喝速溶的。於是,飯桌上從前有過茶壺的位置,今天改由咖啡壺佔領了。
另外,自動販賣機的罐頭咖啡也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嗜好品。日本全國的飲料自動販賣機多達三百二十萬台。咖啡類是最暢銷的商品,比可樂、汽水等還受歡迎。除了夏天最酷熱時候大家要喝冰涼的瓶裝礦泉水以外,其它三個季節都是罐頭咖啡得出售額冠軍。結果,平均一個日本人,每年喝掉大約一百個罐頭咖啡。特別是三十世代男性,要麼在街上,或者在車站月台,習慣性地在自動販賣機前邊停下來,投幣買一個罐頭咖啡,為的是解渴、解困、使自己放鬆一下。
三十年前,當他們剛出生的時候,日本的國民飲料還是綠茶。每個家庭的餐桌上,整天都擺著茶壺、茶杯、茶葉罐。還有,象印公司製造的電熱水瓶所普及的程度,幾乎到了家家都有的地步。當年的日本人,每頓飯後,每頓飯之間,都動不動就泡一杯綠茶的。渴了就喝綠茶,客人來了也請喝茶。帶到熟人家去的見面禮是綠茶葉。上公司開始工作以後做的第一件差事是為了大家泡茶。那年代,如果有人在家或在職場喝咖啡的話,很可能就是雀巢牌的速溶咖啡,並且加大量牛奶和砂糖的。
當時,正宗咖啡只屬於商業性咖啡館。最初的日本咖啡館不是單純的消費場所,而是帶有非常濃厚的文化氣氛的。聽說,六○年代的新宿,曾有家咖啡館叫風月堂,乃年輕藝術家聚集的地方。後來出名的小說家、畫家等,很多都先在那裡認識,連伙計都是業餘詩人。
七○年代,我上中學的年代,東京的新宿、神田、早稻田等學生集中的地區,都有專門放古典音樂、爵士樂的咖啡館。一進門口,音量大得好驚人,完全超過了背景音樂的水準,簡直可以說是提供飲料的音樂會場了。
音樂咖啡館是老發燒友為年輕同好開的。當時,高級音響組合還相當貴,連唱片價錢也挺不俗,年輕音樂迷想接觸不同曲子,最好到唱片種類齊全的咖啡館。店裡氣氛很特殊,嚴肅到竟沒有人說話。畫架上擺著正在演奏中的唱片套子。若想點下一曲,就得默默地寫在字條上給老闆娘遞過去。以男生為主的顧客們,個個都皺著眉頭,閉著眼睛,抑或抱著腦袋,認真鑒賞西方藝術的樣子,現在回想煞有介事,可笑極了。至於擺在桌上的咖啡,當然早就冷卻了。
那年代的咖啡,與其說是一種飲料,倒不如說是文化符號了。雖然老闆一杯一杯都細心用手泡,但是客人更在乎裝做個文化人。當時,日本人的咖啡消費量仍只有綠茶的五分之一。八○年代,日本的消費文化成熟,街上到處都有大眾化咖啡館了。從北海道到沖繩,全國各地總共開了十五萬家。顧客中,女生越來越多。她們邊聊天,邊喝的咖啡有:巴黎式牛奶咖啡、維也納式奶油咖啡、美國式咖啡,以及亞洲風味冰咖啡等很多種。背景音樂是輕鬆的英美流行歌曲,菜單上有了各種土司、蛋糕、冰淇淋等甜點。跟七○年代的嚴肅咖啡館比,簡直就是富小姐的遊樂園了。整個八○年代,日本的咖啡消費量直線增加,到了九○年,終於超過綠茶,得到了國民飲料地位。
過去十多年,主要由於消費經濟蕭條,日本的咖啡館減少到高峰期的一半,現在只剩下八萬多家了。雖然九六年登場的星巴克,如今已增加到五百多家,而且其它西雅圖式咖啡館聯鎖店也開了不少,但是整體咖啡館文化的隆盛程度,還是遠不如八○年代了。
反之,對年輕一代日本人來說,咖啡早已是在家天天喝的日常飲料了。如今日本是全世界第三名的咖啡消費國。尤其是首都東京的三十世代,在成熟的咖啡文化裡成長,電動咖啡機是每個新婚小家庭的必需品。即使單身生活,自己燒水泡咖啡是男女都會的基本動作。喝慣了正宗咖啡的人,再也不會喝速溶的。於是,飯桌上從前有過茶壺的位置,今天改由咖啡壺佔領了。
另外,自動販賣機的罐頭咖啡也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嗜好品。日本全國的飲料自動販賣機多達三百二十萬台。咖啡類是最暢銷的商品,比可樂、汽水等還受歡迎。除了夏天最酷熱時候大家要喝冰涼的瓶裝礦泉水以外,其它三個季節都是罐頭咖啡得出售額冠軍。結果,平均一個日本人,每年喝掉大約一百個罐頭咖啡。特別是三十世代男性,要麼在街上,或者在車站月台,習慣性地在自動販賣機前邊停下來,投幣買一個罐頭咖啡,為的是解渴、解困、使自己放鬆一下。
【東京迷上車】我這一代東京人
【壹】我這一代東京人
我是1962年在東京出生的。戶口簿上寫的出生地點是澀谷區紅十字會產院,算是東京較好的醫院之一。比我大兩歲的哥哥也在同一個地方出生。聽說,奶奶當初對兒媳婦的決定頗有意見;畢竟她自己把九個孩子都在家裡生下的,何必花好多錢到醫院生小孩?說家裡,其實是整天都有很多人來來去去的壽司店後面。母親屬於戰後受民主教育長大的一代,絕不肯服從婆婆的命令。多年以後,她還對我訴苦道:「剛懷孕的時候,你奶奶叫助產士來診察過我。就是跟鋪子只隔一張紙門的地方,又沒辦法鎖住,隨時會有人拉開門進來的。當時,店裡雇傭好幾個夥計、徒弟,全是年輕小伙子。我怎麼受得了他們好奇的眼光?」。
看統計,1955年在日本呱呱落地的孩子當中,在產院出生的只有18%,到了65年竟增加到84%:分歧點是60年,即皇孫德仁親王出生的一年,從此以後在產院出生的嬰兒永遠超過一半(直到二十世紀末,才出現一些人批判產院分娩造成母子之間的心理鴻溝,並主張恢復家庭分娩)。同年,謝國權醫生(台南詩人竹軒謝溪秋三男)寫的《性生活之智慧》問世,用照片介紹做愛姿勢的書轟動全日本,成了總發行量達三百萬本的超級暢銷書。當時,他就在紅十字會醫院當產科主任,我是由他接生的。可見母親多麼會趕時髦!奶奶一個人無法擋住時代潮流的勢頭,最後非讓步不可了。但是,婆媳矛盾日趨激化。我懂事的時候,父母早已從壽司店搬出來,在新宿區神田川邊只有一間房的木造平屋,獨立經營小家庭了。
我平生第一個記憶是64年10月10日開幕的東京奧運會。雖然當時我才兩歲半,但是全體社會極其興奮的氣氛還是留下了相當深刻的印象。父母不知從哪裡弄來了一挺手槍,乃用來發出競賽開始的信號聲,成了我和哥哥整個童年時代的頭號寶物。東京奧運會是戰後日本頭一次舉辦的國際級節目,全國上下齊心祝賀的狀況,跟三十多年後長野冬奧時多數人莫不關心的世情截然不一樣。為了迎接國外游客,東京、大阪兩大城市之間開通了東海道新幹線。在東京中心區,則完成了首都高速公路網第一工程。跟日本多數家庭一樣,我家也為了觀看奧運會直播而買了第一部電視機,乃黑白的樂聲牌(Panasonic)。
【貳】我這一代東京人
現在很多人都說:在奧運會以前和以後,東京的景觀徹底改變了。如今回顧「美好昨日」的文章,一般也就講到奧運會前夕,60年左右的日子,例如漫畫改編的走紅電影【ALWAYS三丁目的夕陽】。他們指出;直到50年代末,東京市內還處處看得見近代化以前的生活小景,如:水井、洗澡盆、蚊香、風鈴、煤炭爐、和服、塌塌米。但是,奧運會一來,古老的一切都走了。我小時侯,家裡每年增添新的電器、生活用品,如:電話、雙門冰箱、彩電、熱水器、空調、立體聲音響組合、微波爐。關起門來開冷氣,在塌塌米上鋪化纖地毯,放西式傢具,穿著牛仔褲看美國連續劇,或聽英國搖滾樂,大家都覺得很先進、好酷,卻甚少有人介意傳統文化和街坊生活同時遭破壞。戰後日本人的生活目的是趕快富起來過跟美國人一樣的日子;祖先留下的一切反而顯得陳舊落後。之前嚴禁孩子們站著吃東西的父母,後來鼓勵我們邊走路邊嚼口香糖甚至吞下漢堡包;因為整個社會認為學美國人就不會錯。
經濟高度成長的時代,差不多每個家庭的收入都直線提高;不是一部分人發財,而是大家一同富起來的。失業率幾乎等於零,大企業的終身雇傭制給上班族保證了一輩子的鐵飯碗。能夠毫無疑問地相信明天一定會更美好,社會風氣相當好。
我小時候父親一個人開辦的印刷廠,沒幾年工夫就雇請很多員工了。對曾經貧窮的日本有記憶的,我們可以說是最後一代。68年出生的妹妹沒有經歷每年購買新一種電器那樣的生活。她懂事的時候,家裡已經有錄影機,或者說,連續劇中的美國家庭擁有的一切,我們家也全有了。
【貳之二】我這一代東京人
以奧運會為標誌的近代化,不僅改變了市井生活,而且對整座城市的基本理念帶來了根本性的調整。比如說,為了趕上奧運會開幕而匆匆完成的首都高速公路網,主要建設在舊水路上的。東京的前身江戶曾是能跟蘇州、威尼斯相比的美麗水城,市內交通以水上航線為主,市民生活無論是交易還是娛樂都跟水路有很密切的關係。看江戶時代的浮世繪,很多都畫著水景。然而,1868年的明治維新以後,鐵路、公路運輸代替了水路的重要性,在市內四通八達的運河被放棄不用了。上世紀60年代初,奉命設計高速公路的一批工程師們,發現有現成的交通網淪落為惡臭衝鼻的髒水溝,毫不猶豫地決定填平起來了。他們千萬沒有想到,江戶城的遺產其實對居民生活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即確保東京灣颳來的海風通過的路。誰料到,四十年以後溫室效應成為全球性燃眉大問題時,東京的氣溫上昇幅度比全球平均高出兩倍,簡直呈著熱帶化趨勢,除非恢復綠地和水面,每年中暑喪命的人數只會直線增加!
當然,不能把所有責任都推到工程師們的身上去。當年,高速公路上汽車疾馳的情景是進步與未來的象徵,在科學漫畫家手塚治虫的作品中也常出現。人們只掛念經濟發展,環保意識尚未興起的時期,東京的各條水路確實骯髒至極。我童年時代聽父親說,他小時侯(1940年左右)曾在新宿區和中野區之間的神田川游泳抓過鰻魚,覺得難於置信,因為我認識的神田川是發出惡臭,滿處是廢物的渾水坑。每年購買新電器的居民往往把舊貨乾脆推下河中去的。政府清潔部門開始回收大型廢物是後來的事情。到了20世紀末,市議會才通過景觀條例企圖恢復水邊生態。如今神田川的水質已經明顯有改善,周遭更修成了挺舒適的散步路,似乎回到了我未曾見過的 1940年左右。難道我的孩提是日本社會的一場噩夢?
【參】我這一代東京人
1968年,我上小學。那年,日本的國民總產值到了世界第三名的水準,同時國內各地紛紛發生公害案件,經濟高度成長的反面效應逐漸明顯起來了。大學生共鳴全世界政治潮流,「全共鬥」學運達到高峰,學運分子與警察機動部隊在東京大學安田禮堂展開了兩天的激烈鬥爭,最後375名學生遭逮捕。參加示威的人大喊的政治口號「安保反對(反對日美安全保障條約)」,連我們小孩子也耳熟了。雖然社會上有種種矛盾,但是總體來說,大家對未來還很樂觀。那年另一個流行語是「昭和元祿」。江戶時代元祿年間是社會穩定、經濟發達、消費生活爛熟的高峰期。戰後二十多年的日本人自我感覺非常好,竟想起元祿年間的繁榮來了。街上走的年輕人,不分男女都流著長頭髮,穿喇叭褲和高跟靴,彈吉他唱反戰歌,也就是日本版本嬉皮士。
兩年以後,國際文壇上頗有名氣的小說家三島由紀夫,帶領私家小軍隊衝入自衛隊基地,呼喊起義而失敗,最後自行切腹並由徒弟砍掉腦袋的血腥案件發生了。他享年四十五。那是我有明確印象的第一宗社會案件。有些報紙竟刊登了跟身體全然隔離的三島頭部照片。周圍的大人包括父母和學校老師好象都不知道該怎樣解釋給孩子好,結果保持沉默了。我當時根本不懂是怎麼回事,只是非常驚愕,覺得特別可怕,不安至極。長大以後看各種評論才漫漫開始理解其所以然。總之,三島對戰後日本的美國化膚淺風氣看不順;他認為這樣子對戰爭中為國家犧牲的英靈對不住,非得糾正政治方向不可。但是,他一類的極右派政治思想在70年的日本完全得不到支持。社會上一般認為三島之死基本上是一種文學理念或者藝術審美觀的表現,如果不就是與眾不同的性愛趨向所致的越軌行為。畢竟他的同性戀傾向是公開的秘密;文章裡又多次提到過切腹場面使他興奮。(2005年,諾貝爾文學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長篇作品《告別了,我的書》裡探討:如果三島多活了十年或三十年,會否擁有較大的影響力。結論還是否定的。)
那年夏天,日本全國為大阪博覽會(EXPO70) 沸騰過一回。「你們好,你們好,從世界各國來的朋友們!你們好,你們好,到櫻花國來的賓客們!」:流行歌手三波春夫開朗做作的歌聲彌漫著東京的大街小道,社會風氣確實膚淺得可以。當時,我家已經有了弟弟和妹妹,母親肚子裡還有一個,即是年底將要出生的老五小弟。父母決定暑假舉家去大阪看博覽會,但是開支要盡量節約。坐新幹線太貴,於是父親開來回一千多公里的私家車去;小轎車後面的位子擠滿了四個孩子,睏了就要重疊地睡覺。住旅館太貴,於是托親戚訂了資生堂化妝品公司的休養所;但是一個在滋賀縣琵琶湖邊,另一個在神戶六甲山頂,都離大阪相當遠。酷熱的夏天在人山人海的博覽會場,到底看見了甚麼,老實說我不太記得的。美國館展出太空火箭太陽神號從月亮帶回來的石頭,吸引最多人,但是排隊好幾個小時才能進去的,好象我們沒有看到。模糊地記得我跟家人分開,單獨進去了一個東歐國家的展覽館,似乎是匈牙利的。我買票吃了一種當地食品:上面撒著酸酸的白色醬,不太合口,但是非常特別,而且是不折不扣的異國風味。當時,有個電視知識比賽節目送給冠軍的奬品是去夏威夷的團體旅行券。我周圍還沒有人戰後去過海外旅游;有個同學因父親調職而搬去德國,叫我們羡慕至極的。在博覽會場嘗到的歐洲小吃讓我長年忘不了。
【肆之一】我這一代東京人
1972年6月國會議員田中角榮發表《日本列島改造論》,7月被選上首相。他主張:日本各地建設高速公路和新幹線網絡才是拉近城鄉差距、解決公害的好方法。農民出身,只有小學畢業,外號叫推土機的土木公司老闆成為國家領袖,一時轟動了日本全國,好比他體現了社會的民主化、公平化。媒體紛紛報道田中刻苦奮鬥的經歷,連兒童出版社都推出了新首相的半生記。我記得從學校圖書館借來看,被班主任嘲笑了。他是左派教員工會的成員,一貫批判自民黨政權的。
田中角榮是名副其實的推土機,行動能力特別強,上台後兩個月就飛往北京會見周恩來和毛澤東,迅速完成了兩國建交的大事業。跟矮個田中比較,中國領導人顯得特別高大有風度;忽然間,日本社會掀起了中國熱。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年10月到東京來的一對大熊貓蘭蘭和康康。我跟一批同學們一起去上野動物園,隔者玻璃窗看了愛吃竹葉的中國大熊貓。當時它們在日本享有的名氣非常大,大概僅次於推土機首相本人。全國每個玩具店都推銷布做的大熊貓,服裝店則出售大熊貓花樣的衣服,至於兒童用品,從筆記本到牛奶杯全都印有蘭蘭和康康了。
日本跟中國建交,同時意味著跟台灣斷交。我當時知道的台灣人,只有歐陽菲菲一個人。她出現於電視節目中,唱《下雨的御堂筋》等流行歌曲,主持人問她道:「和妳的祖國以後來往不方便了。有甚麼感想?」。年輕歌星只是很不為難似地歪頭微笑了。
【肆之二】我這一代東京人
73年,我小學六年級時,中東戰爭爆發,石油震撼發生了。記得有一天,衛生紙卷開始從超市商品架上消失,有風聞說是石油價格急昇的緣故。大家半信半疑,但是沒有了衛生紙卷怎麼了得,於是每家主婦都爭先恐後地去搶購,沒半天就真的賣光了。當時六十多歲的姥姥無所其事地說:「沒有了衛生紙卷就可以用新聞紙吧。」但是,我們一代的東京小孩是從小用衝水馬桶長大的,從來沒有用硬硬的新聞紙來擦過屁股(其實,下水道普及的只有市中心而已。姥姥住在東京東部葛飾區,直到86年她去世,厠所裡一直有個大黑洞)。很快,衛生紙卷重新出現,但是比從前貴得多了。
莫名其妙的衛生紙事件預兆了將要來臨的大變化。第二年,日本經濟創下了戰後頭一次的「零下成長」記錄。從56年起維持了十多年的高度經濟成長到此結束了。我家經濟也到此直線上昇,日後卻是有起有落了。
還清楚地記得,最後墜落臨前,有一段時間飯卓上的情景特豪華起來,又不是過年過節還天天擺著烤雞腿甚麼的,叫我預感到不祥了。果然,初中二年級的一天,父親的公司倒閉。聽母親說是買了太多太貴的印刷機。父親則認為上了壞律師的當;他要我長大以後學法律,替他跟不公平的社會算個帳。父母賣掉所有設備,解雇全部員工,把住家客廳改造成辦公室,開始經營小出版社了。幸虧,早幾年經濟還好的時候,買過一棟舊房子,雖然破舊但是有五間二廳,我們至少沒有失去窩。當年日本有個規則:經濟越不好書賣得越好(社會進入後現代階段後,則不適用了),何況父母賣的是算盤、簿記學、會計學等的習題集,找工作的人很多都要買的。他們年紀還輕,起死回生得相當快,但是那幾年裡,我平生第一次嘗到了生活水準下降的滋味。來幫忙的姥姥發現,晚飯吃的咖哩汁不含肉;我們小孩子早已司空見慣,只要整個鍋裡有幾片,就算是有肉的了,即使沒分到自己的盤子上來也不會埋怨。父母拼命工作,拼命存錢,四年以後重新辦起印刷廠了。同時改建住房,乃母親出的主意。她不要丈夫把所有的錢都拿去花在事業上。幾年不停地挺身奮鬥的結果,母親得了胃潰瘍。我高中三年級那年,她割掉了三分之二的胃,為了手術住院長達一整月。比我大兩歲的哥哥高中畢業後,只上了半年的職業訓練班,便開始幫父母工作。果然是當時的家計情況叫他放棄了昇學的念頭。
【伍之一】我這一代東京人
我小學、初中都上了家附近的公立學校,高中則考進了國立名校:東京教育大學(現筑波大學)附屬高中。同學們的父母親幾乎清一色是大學畢業生,其中不乏醫生等社會地位很高的人士,叫我心中很委屈。
我父母都沒上過大學,高中畢業就在社會上做事的。父親在爺爺創辦的壽司店當廚師,白天有空時還做皮鞋賣過;母親則當美容師。1945年日本戰敗時,他們分別為十歲和八歲的小孩,均在政府命令下離開家人跟老師同學們一起在外地農村過著避難生活,回到了東京,不僅自家的房子連帶整個地區都在美軍空襲中早已化為灰燼的。父母親告訴我:在廢墟般的東京成長的一代,先得考慮如何吃飽穿暖,即使想讀書也根本沒有條件。但是,我上了國立名校就發現,其實跟他們同代的日本人當中也有不少人讀過大學的。說實在,只有小學畢業搞土木的田中角榮當首相而轟動全國,就是其他領導人全有大學文憑的緣故。看看在他前後掌權的佐藤榮作、大平正芳、三木武夫、中曾根康弘等政治家,沒有一個是例外的。推土機首相的好日子沒有維持很久,上台的兩年後發生的金錢醜聞迫他辭職,我還沒上高中之前的76年,因貪污罪遭逮捕了。
70年代的日本有個流行語叫「一億總中流」。中央政府每年施行的輿論調查中,被問及「你家經濟狀態屬於上層,中上,中中,中下,還是下層?」,回答說「中上,中中,或中下」的比率,1958年有72%,到了73年則超過了90%。這15年裡,國民平均收入上昇幅度為兩點八倍,絕大多數日本人的生活確實改善了。同時,隨著都市化的進展,從前很明顯的白領/藍領區別不再容易看得出來了:穿著西裝系領帶、開著私家車上班的公司職工,到了職場就換穿工作服而從事生產線勞動,沒人覺得奇怪了。結果,很多其實屬於藍領/工人階級的日本人,一相情願地把自己划為「中層」;我們家也不是例外。父親雖然中學畢業,但是白手起家做了小公司老闆,雖然有起有落,從不窮到挨餓穿不暖的田地,自我感覺還不壞呢。誰敢說我們家屬於下層?
【伍之二】我這一代東京人
然而,在高中同學們面前,我的自尊心受了嚴重的創傷。母親受的打擊好象比我還厲害;陪我參加入學典禮後,她再也不肯來我學校了。主要不是人家有錢,而是文化根基之厚壓倒了我們的。比如說,我父母沒有閱讀的習慣,至多看報紙翻雜誌而已,當然沒甚麼藏書可說;同學們家倒有高達天花板的書架,裝滿的東西名著是家庭成員之間聊家常時候的話題。又比如說,我父母喜歡跟著爵士樂跳舞,哥哥則玩吉他、搞搖滾樂,在親戚朋友當中,我們家算是有文化的;名校的同學們卻是從小聽古典名曲長大的,個個都會彈鋼琴、拉小提琴、或者日本三弦。放學以後的課外活動項目中,竟然有交響樂團、歌劇團。我當時連一次古典音樂會都沒有去過,更何況歌劇演出,聽到從附小上來的令媛們哼著意大利語歌曲,不能不受到極其深刻的階級震撼。要參加體育社團吧,騎馬、帆船等專門屬於上流社會的項目可不少,叫我只好從遠處向往而不敢插手。我十五歲就發現了日本社會的establishment,也意識到難以跨越的階級鴻溝。到底是從那裡來的區別?恐怕至少追溯到三代以前;人家的祖先不是武士就是富農,我祖先則是吃不到干飯的貧農。
日本所謂的名門中學,主要意味著昇學成績好,具體來說考上東京大學的人數多。同時,越是程度高、難考進的學校,越有標榜自由主義的趨勢。學校當局對學生的管理相當松弛;沒有制服,沒甚麼校規,跟其他學校比較,自由得多了。我們是高中生,但是所受到的待遇基本上跟大學生沒有分別,一點不拘束地泡咖啡廳也去酒吧,盡情享受名門生的特權。同班男同學們,一來出身不錯,二來書念得也不差,即使沒考進東大也都上了好大學。幾年以後畢業找工作時,他們的職業選擇頗為保守。除了繼承家業做醫生的少爺們以外,很多要麼做了高級官僚,或者加入了三井、三菱、住友等大財閥旗下的銀行、商社、製造業公司。女同學的選擇當時還很有限;成績最好的人都做了醫生,其次則做了學者,任職於普通企業的人一般就很快碰到了「玻璃花板」,即使沒有被迫辭職,也不能擔任重要職務。等到85年,即我們多數人畢業本科後的第二年,男女雇傭平等法才施行,法律上保證兩性就業機會該平等了。但是,法律歸法律;現實為,直到今天,日本是女性社會地位在全世界最低的國家之一。
【陸之一】我這一代東京人
81年,我上了私立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系。該系一年級共1100名學生當中,女學生只有70多,所占比率才7%,而且連一個女教授都沒有。果然,政經系校捨內沒有女厠所,要解手一定得到院子裡後來添蓋的小屋子去,不方便極了。
我選擇的第二外語是當年算冷門的漢語,結果兩班同學共100名裡,竟然僅有我一個女學生(也就是1%正)。90年代以後,學漢語的日本人大幅度增加,除了英語以外,這些年最多人學的外語就是中國話了。如今在早大政經系也有多半學生選修漢語。但是,80年代初,日中經濟交流還不太緊密,剛建交時期的中國熱稍退了之後,只有少數人在學漢語的。作為唯一的女學生,我在漢語課堂上無法避開老師的視線,非得努力學習不可了。好在我對這一門課,從一開始就特別喜歡。
當年我們系的漢語主任是著名的音韻學者藤堂明保老師;他是日本中國語文學界的泰鬥,本來做東京大學教授,卻在68年的學生運動中支持學生造反而辭職,轉到早大來當客座教授的。後來回想,我深深感覺到,由藤堂老師親自教一年級學生漢語是老天爺給我送來的人生禮物。記得第一次上課時,他在桌子上放下索尼牌錄音機,一按扣子就傳出來充滿異國情調的中國音樂,前奏完畢後,女高音開始唱:「北風那個吹•••••」。(後來我得知那是文革時期江青審定的八個樣板戲之一《白毛女》的主題歌。)接著,全體學生跟著老師練習四聲:「媽、麻、馬、罵」。那瞬間,好象一股電力通過了我整個人,被雷劈了一般,從頭到腳全身發鬥。漢語美麗極了!不僅聽起來特別悅耳,而且說起來非常舒服,說一句話就象唱一段歌。說我對中國話是一見鐘情,一點兒也不誇張。藤堂老師看見我的表情,馬上建議說:「你真要學好,光在大學每星期上兩堂課是完全不夠的。去日中學院吧。上傍晚的課,每個星期三次,學費很便宜,而且我當院長。」
【陸之二】我這一代東京人
我選修漢語,主要出於對遠處的向往。在早大的入學申請書上填寫「第二外語選擇」時,在「德、法、西、俄、中」共五種語言當中,對我最有「異國魅力」的就是中文。自從在大阪博覽會場嘗到了東歐風味以後,我是一直憧憬遠處的。小時侯,接觸到外國文化的機會少之又少;偶爾被父母帶去橫濱中華街吃飯,我都興奮至極。好熱鬧的大街小巷邊,擠滿著大餐廳小飯館,大紅大綠的招牌就是跟日本食肆的素淡顏色不一樣,而且門前掛有全雞全鴨之類,有的更是壓扁過的。哇,多麼特別!可以說,橫濱中華街是1960,70年代的東京小孩唯一能踏足的外國領域。進入了青春時期,別人大多熱中於英美文化,我卻始終被稍微不一般的地方所吸引。十三歲,自己看書學過一點西班牙語;十四歲,集中看了日本作家五木寬之以東歐、蘇聯為背景的小說。十六歲,在高中上了兩年的德語課,但被複雜的語法嚇壞,也嫌語音不悅耳。當年,「漢文」還是日本高中生必修課之一;把古漢語用古日語念下來,很不好啃。但是,我們滿喜歡聽老師講有關古代中國文人的種種插話,比方說,愛酒如命的大詩人李白晚上坐船要捕捉水面上的月亮而不幸溺死等。另外,「國語」課本收錄的魯迅作品《故鄉》(竹內好譯),對我們影響也相當大,幾乎每一個同學都能背誦最後兩行,登場人物閏土又親切得猶如住在遠處的老朋友。對我來說,中國文化一方面並不陌生,另一方面由於政治上的距離與社會體制之不同而覺得非常遙遠。兩個互相矛盾的因素加起來就造成了很強烈的「異國魅力」。
【柒之一】我這一代東京人
高中、大學時期,我經常因沒趕上「火紅的年代」而感到遺憾。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日本學生,早已失去了對政治的興趣,連文學都開始受冷落,大家各管各的後現代風氣正在成氣候。大學校園和平安靜卻充滿著頹廢的享樂主義。只有少數男同學認真上課,其他人則從大白天起忙於打麻將,到了晚上就帶女校學生去迪斯科舞廳。她們打扮得跟最新一期的時裝雜誌《JJ》一模一樣,有時像衝浪族,有時像美國常春藤大學女生,始終沒有個性可說。因為政經系裡的男女學生人數不平衡實在過頭,我在大學總覺得不自在。加上,早大學生多數來自外地,沒見過世面,不懂得都會生活,和我那些瀟灑成性的高中同學們比較,真是土得要命,羞死人了。
由於對早大環境的疏遠感,我一方面去參加跨大學的文化活動,另一方面又相當積極地上日中學院的課了。那裡有不同年齡的學生們,小的跟我一樣歲數,大的則跟我父母差不多,平均年齡三十出頭。有些人為了專業、工作的需要而來學中文,更多人純粹出於個人興趣。他們的學習態度比我在大學的同學們認真得不知多少倍。其中不乏當時三十多歲,曾經歷過「火紅的年代」的一代人。他們普遍崇拜毛澤東的新中國,有的在文革時期作為日本學生代表團成員坐船去中國參加過交流活動。我開始學漢語時,中國早已進入了改革開放階段,但是在一衣帶水對岸的中國話學校,清一色的日本學生還在和聲唱歌頌毛澤東的革命歌曲《不落的紅太陽》。還有高年級同學們在聯歡會上唱的一首歌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至今都忘不了,那竟然是打日本鬼子的《游擊隊之歌》!
【柒之二】我這一代東京人
我的大學時代正巧是東京學這一門學問興起的時候。文學評論家磯田光一寫的《作為思想的東京》已在78年問世。他在文中指出:東京不是一個地方而是概念,乃有作為的年輕人從全國各地要「上」來的「中心」。就像田中角榮小學一畢業就離開冬天下大雪的農村而到東京,從土木工人起一步一步爬上社會梯子,最後做了國家首相一樣,很多日本人都把東京當作拼搏一番的舞台。土生土長的東京人始終是少數,多數是從外地來奮鬥的新居民;他們對這座城市的感情自然不深,主要想好好利用她。這是經過明治維新,江戶城改名為東京市時候就開始的現象;連天皇家都是那時侯從京都搬過來的異鄉人。戰後復興期,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活動都越來越集中於東京;相對而言,大阪、名古屋等其它城市的地位低落了許多。日本沒有上海之對於北京,洛杉磯之對於紐約,從頭到為只有一個東京,使得這座城市的「概念化」特別嚴重。
這樣想來,我在故鄉東京感到異化,也許可以說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老東京作家谷崎潤一郎早在1934年發表的散文《思東京》裡慨嘆過他曾經優美的故鄉被鄉下武士糟蹋到底了;半世紀以後,我在早大教室被外地出身的同學們包圍時候的感覺也有所類似。外地人可以「上」來東京,我作為東京人,卻得另找個方向,就像谷崎潤一郎中年以後遷居京都、神戶等地,沉浸在關西地區的精緻傳統文化中。從高中一年級起,每逢假期我都一個人坐長途火車到各地旅行;美麗的小城市可多,如京都、金澤、弘前、仙台、松江。但是,只要從東京往日本國內的其他地方去,那移動一定是「下」去的;作為胸懷大志的年輕人,我想要「上」去,或者找另一個坐標軸。
1982年,大學二年級的夏天,我平生第一次辦護照,平生第一次坐飛機,平生第一次從上空看見的萬家燈火是上海的。我赴北京參加華僑補習學校為外國人舉辦的暑期漢語進修班。中國民航班機入夜後才離開了成田機場,飛越東海後向北,是當時中國跟韓國還沒有邦交,中國班機不能飛行韓國上空的緣故。我們乘坐的飛機於北京首都機場落地時候,周圍已是一片漆黑。坐了一個多小時的巴士,忽然看見了天安門上亮堂堂的毛澤東肖像。長安街上幾乎看不到其它汽車的影子,深夜在暗淡的路燈下,竟有些年輕人在踢足球。古老的北京城就像魯迅所描述,也像我在東京看過的影片《城南舊事》、《駱駝祥子》。那夏天,我終於發現了地球上日本以外的地方;北京對我成了世界的入口。
【捌】我這一代東京人
1983年,東京迪士尼樂園隆重開幕了;不僅小朋友,連大人都爭先恐後地去享受美式娛樂。大學生也不例外,男女雙雙約會去,有些人更購買通年卡經常去。我自己卻怎麼也興奮不起來;一方面,始終不太欣賞美國的通俗文化,另一方面,有東京人的寶貴記憶。迪士尼樂園所在地東京灣北岸,我小時侯曾經是每年春天全家一起去找蛤子的淺灘。一手拿著小鍬子,一手拿著塑料桶,在潮濕的沙灘上蹲下來挖洞,發現小小的貝兒在噴出鹽水,是多麼令小孩子驚喜的經驗!而且每次都一定是特別豐收,塞滿了好幾個塑料桶的蛤子不容易吃完,還送給鄰居朋友,場面真熱鬧、愉快。跟美國公司攜手的投資商把那淺灘填平起來建設徹頭徹尾美國式的主題公園,甚至禁止游客帶飯團(即傳統日本食品)進場,由我看來豈有此理。
二十一歲的我對周遭現實感到疏遠,寧願被魯迅、老舍、巴金等中國作家帶到另一個世界去。獨自坐在白天都昏黑的咖啡館裡頭,一個詞兒、一個詞兒地查著詞典看五四小說,我的心臟不由得撲通撲通跳起來。當初搞不明白是怎麼回事,後來忽而想通:這難道不是戀情?
那年年底,我平生第一次在家以外的地方迎接新年,乃在上海賓館頂樓的迪斯科。回東京後,馬上申請去中國的公費留學,幸虧順利地通過了選拔考試,出發日期定為84年8月底。出發之前,我先到香港和台北旅遊一下。當時竟有人替我擔心,護照上有了中華民國的出入境記錄,北京官員會不會有意見?(實際上沒這回事。)台灣給我的印象和中國完全不一樣;當年的台北街頭很像日本小鎮,雜貨店門前有賣紫菜卷、豆皮包等壽司。我在香港灣仔的天地圖書買到皇冠出版的《張愛玲小說集》,發現了漢語文學的一個高峰,尤其是其中一篇〈心經〉成了我青春時期最愛看的作品之一。
我到了中國以後,第一年在北京外語學院漢語進修班,第二年則在廣州中山大學歷史系上課;每次放假都褙上背包跑去神州各地:從沿海地區到四川、雲南、東北、內蒙、新疆、青海、西藏、海南島,越遠的地方越值得去。我對中國大陸的理解主要來自當年天南地北的自由旅行,對中文的掌握則來自旅途上跟各地老百姓的交談中,真得感謝中國教育部每月270塊人民幣的奬學金了。一離開家鄉就不大想回去多想看世界,恐怕是很多人年輕時候的經驗。為期兩年的留學生活結束後,我回國畢業當了記者,可是老夢想著海外,不久就提辭呈,訂了往加拿大的飛機票。根本沒預料到,這一趟會是從多倫多到香港長達十年的大漂流。
【九】我這一代東京人
永遠改變了日本社會文化的泡沫經濟,是1985年由紐約廣場飯店的國際金融協議開始的。之前,一美元換240日元,廣場協議之後,則換120日元了。日元的購買力一夜之間翻了一番,很多人趕緊跑到國外去搶買名牌皮包,回到國內炒股炒地了。本來節約勤勞的日本民族,忽而全變成了投資家、投機家。
我偶爾從國外回東京探親,不管是家人還是朋友,大家異口同聲地談著股票、外匯、房價、銀行、利率等。股票和地價都越炒越熱,東京舊市區的土地總價格竟等同於全美國了。在新宿等鬧區,幾乎每個行人都穿者名牌服裝、名牌鞋子,花大筆錢喝最高級的紅酒、白蘭地到酩酊大醉,然後不怕車費多貴都一定要坐計程車回郊區的住家去。那幾年的日本,簡直開著沒完沒了的嘉年華,或者說是天天過年晚晚過節的全民性瘋狂。
經濟過熱的副作用很快就明顯了。本來一點不值錢的小塊土地,在短短幾年內昇了幾倍,竟值幾百萬美元了;這麼一來,傳統的長子單獨繼承制行不通了,因為小弟弟小妹妹都要分到一杯羹。我爺爺、奶奶留下的壽司店,成了父親兄弟姐妹八個人互相打官司爭奪的對象;姥姥留下的小公寓也成了母親三姐妹互相打官司爭奪的對象。官司總有一天要打完,但是骨肉之間的感情,鬧了徹底彆扭以後,再也沒有辦法修復的。於是,我結束十餘年的海外生活回國時,父母雙方親戚之間的來往差不多都斷絕了。可悲的是,我家並不是例外,很多東京人的家庭在80年代末的幾年裡解體的。
同時,傳統習俗也在那幾年內消失了。比如說,元旦曾是全家老小團聚的場合:一月一日早晨大家一起去附近的神社拜年,然後回家吃年飯,小孩子受到壓歲錢,並用「雙六」、「福笑」、「羽子板」等只有新年才看到的玩具玩耍;二日則去姥姥家吃吉祥食物、年糕,再一次領到壓歲錢。可是,泡沫以後,那些習慣一去就不回了。父母開始每年都參加旅行團到國外過年去,為了休息,也為了省事。果然,合理化、計算化思考壓倒了古來的生活文化。
泡沫經濟只維持了五年左右,89年達高峰,90年就破裂。看最後決算,雖然有些人在炒買炒賣中發了大財,但也有不少人高利率借來的錢沒來得及還清,結果破產或背上重債了。本來經營壽司店的我四叔,就是在投機游戲中抽了大王吃大虧,最後失蹤的。
此間媒體把20世紀90年代稱做「失落的十年」。在廣大世界,89年冷戰結束,開始了國際政治經濟秩序以及價值觀念的大調整;然而,當時的日本人還在經濟泡沫中集體跳著瘋狂舞:第二年,泡沫破裂以後則茫然若失好幾年,沒有及時去對應在外面發生的重大變化。結果,國民經濟長期停留在低迷狀態。
90年代末,一些評論家開始用「第二次戰敗」一詞;美國、中國等國家的經濟很活躍,相對而言,日本的國際地位下降得厲害,有必要重新復興了。幾乎同時普及的「全球化」一詞實際上意味著「美國化」,讓日本人更加感到失意。各大企業進行裁員,一些銀行差不多倒閉而被國有化,客觀情況非常嚴重。但是,很多人還忘不了80年代的陶醉感,只要自己的銀行戶口裡還有點儲蓄,不想認真去考慮國家財政面臨的危機多麼大。
我對泡沫時期的社會風氣非常反感,當初以為經濟冷卻一陣會是好事情,若迫使大家冷靜下來重新過樸素塌實生活的話。可是,後來的發展卻不如我所願。進入了21世紀,世界受了911的大衝擊,日本則在小泉純一郎首相領導下越走越非理性化了。社會上,泛濫於各媒體的流行語是「贏組VS輸組」。在新的經濟環境裡,不是大家一起過樸素塌實的生活,也不是全民協力復興國家,而是兩極分化日趨懸殊,不屬於「贏組」就屬於「輸組」的弱肉強食時代已經開始了。日本人不可能再做「一億總中流」的美夢,即使只是夢;2005年的一本暢銷書就叫做《下流社會》,消費市場分析家三浦展在文中預測,今後的日本社會,人口的15%屬於上層,45%屬於中層,40%屬於下層,而越年輕的一代越有可能從中層滑到下層去。
【十】我這一代東京人
2004年秋天,我參加了高中畢業二十五周年的校友會,甚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之感。上層階級出身,名牌大學畢業,任職於第一流公司的同學們,幾乎無例外地對自己的未來感到悲觀。有一個人,東京大學經濟學系畢業後加入了大銀行,在當時看來是保證高收入的穩定選擇。誰料到,十多年以後,一些大銀行消滅,一些互相合併,一些竟被外資收買。他很尷尬地報告近況說:「我已經在第三家,替外資銀行做事了」,但是在座的人聽了那家銀行的名字都很陌生,讓人家更加尷尬。他是很典型的例子。在其他公司工作的朋友們,處境也好不到哪裡去。對自己的職業最滿意的似乎是東大法律系畢業後任職於大藏省(現財務省)的一個同學。最保守的選擇,獲利最多:這是低成長社會的悲哀。
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大多同學門今天失意的原因,就是他們一貫太保守了。那段時期常在經濟新聞上曝光的市場強人,如Livedoor(互聯網金融業者,中譯“活力門“)的堀江貴文、樂天公司(網上購物中心)的三木谷浩史、村上基金的村上世彰,雖然都是東京大學、一橋大學等名門的校友,而且三木谷和村上兩人也分別在日本興業銀行和政府通產省做過事,但是都中途離開了既定的人生道路而投入於互聯網等新興產業的。我們一屆已超過了日本人的平均年齡;那麼,市場強人多數比我們小(三木谷65年生,堀江則72年生)也不足為怪。非得指出的是,在這些市場強人當中,沒有一個是東京人;他們要麼在關西或者在九州長大,十八歲單兵獨馬「上」來東京,氣勢勁頭之大就是東京少爺們學也學不到的。谷崎潤一郎在《思東京》一文中,把自己家人罵為「敗北的江戶兒」;他們有都會人的瀟灑,但是缺乏奮鬥的力氣,於是在社會大轉變的時刻,總是跟不上潮流,必定為敗者。從前的江戶兒是,21世紀初的東京人也是。
堀江、三木谷、村上,三位強人的辦公室都設在東京西南部,六本木HILLS森塔裡。2003年完成的54層綜合大樓是「贏組」公司的根據地,老闆們又集中住在鄰近的住宅塔。用大眾媒體的說法,「HILLS族」是「贏組」中的「贏組」。
二次大戰後的六本木,因為曾經有美軍基地,附近出沒的洋人挺多,所以西式食肆、酒吧等夜生活場所特別繁榮;東京第一家漢堡包店、比薩店都開在六本木的(於是日本人習慣性地把香港蘭桂芳形容為當地六本木)。高中時候的我,有一次被富裕女同學帶去白人顧客占半的高級俱樂部,在充滿異國情調的薄荷色燈光下目眩過。80年代,六本木的迪斯科倒成了人人皆去的消費大眾聖地;在泡沫經濟時期,其熱鬧庸俗的程度,稱得上是大人的迪士尼樂園了。後來,一時淪落為滿街都是東歐妓女的低級紅燈區。誰料到,進入了21世紀,六本木竟會起死回生為東京的新經濟中心。
新世代經濟強人的好日子沒有維持多久。05年初,堀江貴文和村上世彰兩人均涉及違反證券交易法案件而前後被捕。不少人認為他們是出了風頭挨打的鳥。大概是吧。不過,更年輕,屬於所謂「76世代」(乃1976年出生)的啟業家也紛紛出來在六本木設辦公室而開拓Web2.0時代的新市場。最近的同學會上,那個銀行家向大家報告近況說,已經以外資機構專業人士的資格被拉龍到日本一家銀行去了。坐在我旁邊的同學小聲說:「他現在跟我是同事了,年薪大概有我的一倍呢。」果然,人間萬事塞翁之馬;最終的勝負是還太早說的。
我回國定居後,這些年一直住在東京西郊,離六本木一個多小時的地方。但是,心理上的距離則遠多了。反之,最近的我被不久將要消滅的東西更吸引,可以說是著迷於夕陽之美的。是我年紀大了?還是屬於「輸組」了?不能否定的一點是:我也有根深蒂固,很難甩掉的「敗北的江戶兒」屬性。
我是1962年在東京出生的。戶口簿上寫的出生地點是澀谷區紅十字會產院,算是東京較好的醫院之一。比我大兩歲的哥哥也在同一個地方出生。聽說,奶奶當初對兒媳婦的決定頗有意見;畢竟她自己把九個孩子都在家裡生下的,何必花好多錢到醫院生小孩?說家裡,其實是整天都有很多人來來去去的壽司店後面。母親屬於戰後受民主教育長大的一代,絕不肯服從婆婆的命令。多年以後,她還對我訴苦道:「剛懷孕的時候,你奶奶叫助產士來診察過我。就是跟鋪子只隔一張紙門的地方,又沒辦法鎖住,隨時會有人拉開門進來的。當時,店裡雇傭好幾個夥計、徒弟,全是年輕小伙子。我怎麼受得了他們好奇的眼光?」。
看統計,1955年在日本呱呱落地的孩子當中,在產院出生的只有18%,到了65年竟增加到84%:分歧點是60年,即皇孫德仁親王出生的一年,從此以後在產院出生的嬰兒永遠超過一半(直到二十世紀末,才出現一些人批判產院分娩造成母子之間的心理鴻溝,並主張恢復家庭分娩)。同年,謝國權醫生(台南詩人竹軒謝溪秋三男)寫的《性生活之智慧》問世,用照片介紹做愛姿勢的書轟動全日本,成了總發行量達三百萬本的超級暢銷書。當時,他就在紅十字會醫院當產科主任,我是由他接生的。可見母親多麼會趕時髦!奶奶一個人無法擋住時代潮流的勢頭,最後非讓步不可了。但是,婆媳矛盾日趨激化。我懂事的時候,父母早已從壽司店搬出來,在新宿區神田川邊只有一間房的木造平屋,獨立經營小家庭了。
我平生第一個記憶是64年10月10日開幕的東京奧運會。雖然當時我才兩歲半,但是全體社會極其興奮的氣氛還是留下了相當深刻的印象。父母不知從哪裡弄來了一挺手槍,乃用來發出競賽開始的信號聲,成了我和哥哥整個童年時代的頭號寶物。東京奧運會是戰後日本頭一次舉辦的國際級節目,全國上下齊心祝賀的狀況,跟三十多年後長野冬奧時多數人莫不關心的世情截然不一樣。為了迎接國外游客,東京、大阪兩大城市之間開通了東海道新幹線。在東京中心區,則完成了首都高速公路網第一工程。跟日本多數家庭一樣,我家也為了觀看奧運會直播而買了第一部電視機,乃黑白的樂聲牌(Panasonic)。
【貳】我這一代東京人
現在很多人都說:在奧運會以前和以後,東京的景觀徹底改變了。如今回顧「美好昨日」的文章,一般也就講到奧運會前夕,60年左右的日子,例如漫畫改編的走紅電影【ALWAYS三丁目的夕陽】。他們指出;直到50年代末,東京市內還處處看得見近代化以前的生活小景,如:水井、洗澡盆、蚊香、風鈴、煤炭爐、和服、塌塌米。但是,奧運會一來,古老的一切都走了。我小時侯,家裡每年增添新的電器、生活用品,如:電話、雙門冰箱、彩電、熱水器、空調、立體聲音響組合、微波爐。關起門來開冷氣,在塌塌米上鋪化纖地毯,放西式傢具,穿著牛仔褲看美國連續劇,或聽英國搖滾樂,大家都覺得很先進、好酷,卻甚少有人介意傳統文化和街坊生活同時遭破壞。戰後日本人的生活目的是趕快富起來過跟美國人一樣的日子;祖先留下的一切反而顯得陳舊落後。之前嚴禁孩子們站著吃東西的父母,後來鼓勵我們邊走路邊嚼口香糖甚至吞下漢堡包;因為整個社會認為學美國人就不會錯。
經濟高度成長的時代,差不多每個家庭的收入都直線提高;不是一部分人發財,而是大家一同富起來的。失業率幾乎等於零,大企業的終身雇傭制給上班族保證了一輩子的鐵飯碗。能夠毫無疑問地相信明天一定會更美好,社會風氣相當好。
我小時候父親一個人開辦的印刷廠,沒幾年工夫就雇請很多員工了。對曾經貧窮的日本有記憶的,我們可以說是最後一代。68年出生的妹妹沒有經歷每年購買新一種電器那樣的生活。她懂事的時候,家裡已經有錄影機,或者說,連續劇中的美國家庭擁有的一切,我們家也全有了。
【貳之二】我這一代東京人
以奧運會為標誌的近代化,不僅改變了市井生活,而且對整座城市的基本理念帶來了根本性的調整。比如說,為了趕上奧運會開幕而匆匆完成的首都高速公路網,主要建設在舊水路上的。東京的前身江戶曾是能跟蘇州、威尼斯相比的美麗水城,市內交通以水上航線為主,市民生活無論是交易還是娛樂都跟水路有很密切的關係。看江戶時代的浮世繪,很多都畫著水景。然而,1868年的明治維新以後,鐵路、公路運輸代替了水路的重要性,在市內四通八達的運河被放棄不用了。上世紀60年代初,奉命設計高速公路的一批工程師們,發現有現成的交通網淪落為惡臭衝鼻的髒水溝,毫不猶豫地決定填平起來了。他們千萬沒有想到,江戶城的遺產其實對居民生活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即確保東京灣颳來的海風通過的路。誰料到,四十年以後溫室效應成為全球性燃眉大問題時,東京的氣溫上昇幅度比全球平均高出兩倍,簡直呈著熱帶化趨勢,除非恢復綠地和水面,每年中暑喪命的人數只會直線增加!
當然,不能把所有責任都推到工程師們的身上去。當年,高速公路上汽車疾馳的情景是進步與未來的象徵,在科學漫畫家手塚治虫的作品中也常出現。人們只掛念經濟發展,環保意識尚未興起的時期,東京的各條水路確實骯髒至極。我童年時代聽父親說,他小時侯(1940年左右)曾在新宿區和中野區之間的神田川游泳抓過鰻魚,覺得難於置信,因為我認識的神田川是發出惡臭,滿處是廢物的渾水坑。每年購買新電器的居民往往把舊貨乾脆推下河中去的。政府清潔部門開始回收大型廢物是後來的事情。到了20世紀末,市議會才通過景觀條例企圖恢復水邊生態。如今神田川的水質已經明顯有改善,周遭更修成了挺舒適的散步路,似乎回到了我未曾見過的 1940年左右。難道我的孩提是日本社會的一場噩夢?
【參】我這一代東京人
1968年,我上小學。那年,日本的國民總產值到了世界第三名的水準,同時國內各地紛紛發生公害案件,經濟高度成長的反面效應逐漸明顯起來了。大學生共鳴全世界政治潮流,「全共鬥」學運達到高峰,學運分子與警察機動部隊在東京大學安田禮堂展開了兩天的激烈鬥爭,最後375名學生遭逮捕。參加示威的人大喊的政治口號「安保反對(反對日美安全保障條約)」,連我們小孩子也耳熟了。雖然社會上有種種矛盾,但是總體來說,大家對未來還很樂觀。那年另一個流行語是「昭和元祿」。江戶時代元祿年間是社會穩定、經濟發達、消費生活爛熟的高峰期。戰後二十多年的日本人自我感覺非常好,竟想起元祿年間的繁榮來了。街上走的年輕人,不分男女都流著長頭髮,穿喇叭褲和高跟靴,彈吉他唱反戰歌,也就是日本版本嬉皮士。
兩年以後,國際文壇上頗有名氣的小說家三島由紀夫,帶領私家小軍隊衝入自衛隊基地,呼喊起義而失敗,最後自行切腹並由徒弟砍掉腦袋的血腥案件發生了。他享年四十五。那是我有明確印象的第一宗社會案件。有些報紙竟刊登了跟身體全然隔離的三島頭部照片。周圍的大人包括父母和學校老師好象都不知道該怎樣解釋給孩子好,結果保持沉默了。我當時根本不懂是怎麼回事,只是非常驚愕,覺得特別可怕,不安至極。長大以後看各種評論才漫漫開始理解其所以然。總之,三島對戰後日本的美國化膚淺風氣看不順;他認為這樣子對戰爭中為國家犧牲的英靈對不住,非得糾正政治方向不可。但是,他一類的極右派政治思想在70年的日本完全得不到支持。社會上一般認為三島之死基本上是一種文學理念或者藝術審美觀的表現,如果不就是與眾不同的性愛趨向所致的越軌行為。畢竟他的同性戀傾向是公開的秘密;文章裡又多次提到過切腹場面使他興奮。(2005年,諾貝爾文學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長篇作品《告別了,我的書》裡探討:如果三島多活了十年或三十年,會否擁有較大的影響力。結論還是否定的。)
那年夏天,日本全國為大阪博覽會(EXPO70) 沸騰過一回。「你們好,你們好,從世界各國來的朋友們!你們好,你們好,到櫻花國來的賓客們!」:流行歌手三波春夫開朗做作的歌聲彌漫著東京的大街小道,社會風氣確實膚淺得可以。當時,我家已經有了弟弟和妹妹,母親肚子裡還有一個,即是年底將要出生的老五小弟。父母決定暑假舉家去大阪看博覽會,但是開支要盡量節約。坐新幹線太貴,於是父親開來回一千多公里的私家車去;小轎車後面的位子擠滿了四個孩子,睏了就要重疊地睡覺。住旅館太貴,於是托親戚訂了資生堂化妝品公司的休養所;但是一個在滋賀縣琵琶湖邊,另一個在神戶六甲山頂,都離大阪相當遠。酷熱的夏天在人山人海的博覽會場,到底看見了甚麼,老實說我不太記得的。美國館展出太空火箭太陽神號從月亮帶回來的石頭,吸引最多人,但是排隊好幾個小時才能進去的,好象我們沒有看到。模糊地記得我跟家人分開,單獨進去了一個東歐國家的展覽館,似乎是匈牙利的。我買票吃了一種當地食品:上面撒著酸酸的白色醬,不太合口,但是非常特別,而且是不折不扣的異國風味。當時,有個電視知識比賽節目送給冠軍的奬品是去夏威夷的團體旅行券。我周圍還沒有人戰後去過海外旅游;有個同學因父親調職而搬去德國,叫我們羡慕至極的。在博覽會場嘗到的歐洲小吃讓我長年忘不了。
【肆之一】我這一代東京人
1972年6月國會議員田中角榮發表《日本列島改造論》,7月被選上首相。他主張:日本各地建設高速公路和新幹線網絡才是拉近城鄉差距、解決公害的好方法。農民出身,只有小學畢業,外號叫推土機的土木公司老闆成為國家領袖,一時轟動了日本全國,好比他體現了社會的民主化、公平化。媒體紛紛報道田中刻苦奮鬥的經歷,連兒童出版社都推出了新首相的半生記。我記得從學校圖書館借來看,被班主任嘲笑了。他是左派教員工會的成員,一貫批判自民黨政權的。
田中角榮是名副其實的推土機,行動能力特別強,上台後兩個月就飛往北京會見周恩來和毛澤東,迅速完成了兩國建交的大事業。跟矮個田中比較,中國領導人顯得特別高大有風度;忽然間,日本社會掀起了中國熱。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年10月到東京來的一對大熊貓蘭蘭和康康。我跟一批同學們一起去上野動物園,隔者玻璃窗看了愛吃竹葉的中國大熊貓。當時它們在日本享有的名氣非常大,大概僅次於推土機首相本人。全國每個玩具店都推銷布做的大熊貓,服裝店則出售大熊貓花樣的衣服,至於兒童用品,從筆記本到牛奶杯全都印有蘭蘭和康康了。
日本跟中國建交,同時意味著跟台灣斷交。我當時知道的台灣人,只有歐陽菲菲一個人。她出現於電視節目中,唱《下雨的御堂筋》等流行歌曲,主持人問她道:「和妳的祖國以後來往不方便了。有甚麼感想?」。年輕歌星只是很不為難似地歪頭微笑了。
【肆之二】我這一代東京人
73年,我小學六年級時,中東戰爭爆發,石油震撼發生了。記得有一天,衛生紙卷開始從超市商品架上消失,有風聞說是石油價格急昇的緣故。大家半信半疑,但是沒有了衛生紙卷怎麼了得,於是每家主婦都爭先恐後地去搶購,沒半天就真的賣光了。當時六十多歲的姥姥無所其事地說:「沒有了衛生紙卷就可以用新聞紙吧。」但是,我們一代的東京小孩是從小用衝水馬桶長大的,從來沒有用硬硬的新聞紙來擦過屁股(其實,下水道普及的只有市中心而已。姥姥住在東京東部葛飾區,直到86年她去世,厠所裡一直有個大黑洞)。很快,衛生紙卷重新出現,但是比從前貴得多了。
莫名其妙的衛生紙事件預兆了將要來臨的大變化。第二年,日本經濟創下了戰後頭一次的「零下成長」記錄。從56年起維持了十多年的高度經濟成長到此結束了。我家經濟也到此直線上昇,日後卻是有起有落了。
還清楚地記得,最後墜落臨前,有一段時間飯卓上的情景特豪華起來,又不是過年過節還天天擺著烤雞腿甚麼的,叫我預感到不祥了。果然,初中二年級的一天,父親的公司倒閉。聽母親說是買了太多太貴的印刷機。父親則認為上了壞律師的當;他要我長大以後學法律,替他跟不公平的社會算個帳。父母賣掉所有設備,解雇全部員工,把住家客廳改造成辦公室,開始經營小出版社了。幸虧,早幾年經濟還好的時候,買過一棟舊房子,雖然破舊但是有五間二廳,我們至少沒有失去窩。當年日本有個規則:經濟越不好書賣得越好(社會進入後現代階段後,則不適用了),何況父母賣的是算盤、簿記學、會計學等的習題集,找工作的人很多都要買的。他們年紀還輕,起死回生得相當快,但是那幾年裡,我平生第一次嘗到了生活水準下降的滋味。來幫忙的姥姥發現,晚飯吃的咖哩汁不含肉;我們小孩子早已司空見慣,只要整個鍋裡有幾片,就算是有肉的了,即使沒分到自己的盤子上來也不會埋怨。父母拼命工作,拼命存錢,四年以後重新辦起印刷廠了。同時改建住房,乃母親出的主意。她不要丈夫把所有的錢都拿去花在事業上。幾年不停地挺身奮鬥的結果,母親得了胃潰瘍。我高中三年級那年,她割掉了三分之二的胃,為了手術住院長達一整月。比我大兩歲的哥哥高中畢業後,只上了半年的職業訓練班,便開始幫父母工作。果然是當時的家計情況叫他放棄了昇學的念頭。
【伍之一】我這一代東京人
我小學、初中都上了家附近的公立學校,高中則考進了國立名校:東京教育大學(現筑波大學)附屬高中。同學們的父母親幾乎清一色是大學畢業生,其中不乏醫生等社會地位很高的人士,叫我心中很委屈。
我父母都沒上過大學,高中畢業就在社會上做事的。父親在爺爺創辦的壽司店當廚師,白天有空時還做皮鞋賣過;母親則當美容師。1945年日本戰敗時,他們分別為十歲和八歲的小孩,均在政府命令下離開家人跟老師同學們一起在外地農村過著避難生活,回到了東京,不僅自家的房子連帶整個地區都在美軍空襲中早已化為灰燼的。父母親告訴我:在廢墟般的東京成長的一代,先得考慮如何吃飽穿暖,即使想讀書也根本沒有條件。但是,我上了國立名校就發現,其實跟他們同代的日本人當中也有不少人讀過大學的。說實在,只有小學畢業搞土木的田中角榮當首相而轟動全國,就是其他領導人全有大學文憑的緣故。看看在他前後掌權的佐藤榮作、大平正芳、三木武夫、中曾根康弘等政治家,沒有一個是例外的。推土機首相的好日子沒有維持很久,上台的兩年後發生的金錢醜聞迫他辭職,我還沒上高中之前的76年,因貪污罪遭逮捕了。
70年代的日本有個流行語叫「一億總中流」。中央政府每年施行的輿論調查中,被問及「你家經濟狀態屬於上層,中上,中中,中下,還是下層?」,回答說「中上,中中,或中下」的比率,1958年有72%,到了73年則超過了90%。這15年裡,國民平均收入上昇幅度為兩點八倍,絕大多數日本人的生活確實改善了。同時,隨著都市化的進展,從前很明顯的白領/藍領區別不再容易看得出來了:穿著西裝系領帶、開著私家車上班的公司職工,到了職場就換穿工作服而從事生產線勞動,沒人覺得奇怪了。結果,很多其實屬於藍領/工人階級的日本人,一相情願地把自己划為「中層」;我們家也不是例外。父親雖然中學畢業,但是白手起家做了小公司老闆,雖然有起有落,從不窮到挨餓穿不暖的田地,自我感覺還不壞呢。誰敢說我們家屬於下層?
【伍之二】我這一代東京人
然而,在高中同學們面前,我的自尊心受了嚴重的創傷。母親受的打擊好象比我還厲害;陪我參加入學典禮後,她再也不肯來我學校了。主要不是人家有錢,而是文化根基之厚壓倒了我們的。比如說,我父母沒有閱讀的習慣,至多看報紙翻雜誌而已,當然沒甚麼藏書可說;同學們家倒有高達天花板的書架,裝滿的東西名著是家庭成員之間聊家常時候的話題。又比如說,我父母喜歡跟著爵士樂跳舞,哥哥則玩吉他、搞搖滾樂,在親戚朋友當中,我們家算是有文化的;名校的同學們卻是從小聽古典名曲長大的,個個都會彈鋼琴、拉小提琴、或者日本三弦。放學以後的課外活動項目中,竟然有交響樂團、歌劇團。我當時連一次古典音樂會都沒有去過,更何況歌劇演出,聽到從附小上來的令媛們哼著意大利語歌曲,不能不受到極其深刻的階級震撼。要參加體育社團吧,騎馬、帆船等專門屬於上流社會的項目可不少,叫我只好從遠處向往而不敢插手。我十五歲就發現了日本社會的establishment,也意識到難以跨越的階級鴻溝。到底是從那裡來的區別?恐怕至少追溯到三代以前;人家的祖先不是武士就是富農,我祖先則是吃不到干飯的貧農。
日本所謂的名門中學,主要意味著昇學成績好,具體來說考上東京大學的人數多。同時,越是程度高、難考進的學校,越有標榜自由主義的趨勢。學校當局對學生的管理相當松弛;沒有制服,沒甚麼校規,跟其他學校比較,自由得多了。我們是高中生,但是所受到的待遇基本上跟大學生沒有分別,一點不拘束地泡咖啡廳也去酒吧,盡情享受名門生的特權。同班男同學們,一來出身不錯,二來書念得也不差,即使沒考進東大也都上了好大學。幾年以後畢業找工作時,他們的職業選擇頗為保守。除了繼承家業做醫生的少爺們以外,很多要麼做了高級官僚,或者加入了三井、三菱、住友等大財閥旗下的銀行、商社、製造業公司。女同學的選擇當時還很有限;成績最好的人都做了醫生,其次則做了學者,任職於普通企業的人一般就很快碰到了「玻璃花板」,即使沒有被迫辭職,也不能擔任重要職務。等到85年,即我們多數人畢業本科後的第二年,男女雇傭平等法才施行,法律上保證兩性就業機會該平等了。但是,法律歸法律;現實為,直到今天,日本是女性社會地位在全世界最低的國家之一。
【陸之一】我這一代東京人
81年,我上了私立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系。該系一年級共1100名學生當中,女學生只有70多,所占比率才7%,而且連一個女教授都沒有。果然,政經系校捨內沒有女厠所,要解手一定得到院子裡後來添蓋的小屋子去,不方便極了。
我選擇的第二外語是當年算冷門的漢語,結果兩班同學共100名裡,竟然僅有我一個女學生(也就是1%正)。90年代以後,學漢語的日本人大幅度增加,除了英語以外,這些年最多人學的外語就是中國話了。如今在早大政經系也有多半學生選修漢語。但是,80年代初,日中經濟交流還不太緊密,剛建交時期的中國熱稍退了之後,只有少數人在學漢語的。作為唯一的女學生,我在漢語課堂上無法避開老師的視線,非得努力學習不可了。好在我對這一門課,從一開始就特別喜歡。
當年我們系的漢語主任是著名的音韻學者藤堂明保老師;他是日本中國語文學界的泰鬥,本來做東京大學教授,卻在68年的學生運動中支持學生造反而辭職,轉到早大來當客座教授的。後來回想,我深深感覺到,由藤堂老師親自教一年級學生漢語是老天爺給我送來的人生禮物。記得第一次上課時,他在桌子上放下索尼牌錄音機,一按扣子就傳出來充滿異國情調的中國音樂,前奏完畢後,女高音開始唱:「北風那個吹•••••」。(後來我得知那是文革時期江青審定的八個樣板戲之一《白毛女》的主題歌。)接著,全體學生跟著老師練習四聲:「媽、麻、馬、罵」。那瞬間,好象一股電力通過了我整個人,被雷劈了一般,從頭到腳全身發鬥。漢語美麗極了!不僅聽起來特別悅耳,而且說起來非常舒服,說一句話就象唱一段歌。說我對中國話是一見鐘情,一點兒也不誇張。藤堂老師看見我的表情,馬上建議說:「你真要學好,光在大學每星期上兩堂課是完全不夠的。去日中學院吧。上傍晚的課,每個星期三次,學費很便宜,而且我當院長。」
【陸之二】我這一代東京人
我選修漢語,主要出於對遠處的向往。在早大的入學申請書上填寫「第二外語選擇」時,在「德、法、西、俄、中」共五種語言當中,對我最有「異國魅力」的就是中文。自從在大阪博覽會場嘗到了東歐風味以後,我是一直憧憬遠處的。小時侯,接觸到外國文化的機會少之又少;偶爾被父母帶去橫濱中華街吃飯,我都興奮至極。好熱鬧的大街小巷邊,擠滿著大餐廳小飯館,大紅大綠的招牌就是跟日本食肆的素淡顏色不一樣,而且門前掛有全雞全鴨之類,有的更是壓扁過的。哇,多麼特別!可以說,橫濱中華街是1960,70年代的東京小孩唯一能踏足的外國領域。進入了青春時期,別人大多熱中於英美文化,我卻始終被稍微不一般的地方所吸引。十三歲,自己看書學過一點西班牙語;十四歲,集中看了日本作家五木寬之以東歐、蘇聯為背景的小說。十六歲,在高中上了兩年的德語課,但被複雜的語法嚇壞,也嫌語音不悅耳。當年,「漢文」還是日本高中生必修課之一;把古漢語用古日語念下來,很不好啃。但是,我們滿喜歡聽老師講有關古代中國文人的種種插話,比方說,愛酒如命的大詩人李白晚上坐船要捕捉水面上的月亮而不幸溺死等。另外,「國語」課本收錄的魯迅作品《故鄉》(竹內好譯),對我們影響也相當大,幾乎每一個同學都能背誦最後兩行,登場人物閏土又親切得猶如住在遠處的老朋友。對我來說,中國文化一方面並不陌生,另一方面由於政治上的距離與社會體制之不同而覺得非常遙遠。兩個互相矛盾的因素加起來就造成了很強烈的「異國魅力」。
【柒之一】我這一代東京人
高中、大學時期,我經常因沒趕上「火紅的年代」而感到遺憾。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日本學生,早已失去了對政治的興趣,連文學都開始受冷落,大家各管各的後現代風氣正在成氣候。大學校園和平安靜卻充滿著頹廢的享樂主義。只有少數男同學認真上課,其他人則從大白天起忙於打麻將,到了晚上就帶女校學生去迪斯科舞廳。她們打扮得跟最新一期的時裝雜誌《JJ》一模一樣,有時像衝浪族,有時像美國常春藤大學女生,始終沒有個性可說。因為政經系裡的男女學生人數不平衡實在過頭,我在大學總覺得不自在。加上,早大學生多數來自外地,沒見過世面,不懂得都會生活,和我那些瀟灑成性的高中同學們比較,真是土得要命,羞死人了。
由於對早大環境的疏遠感,我一方面去參加跨大學的文化活動,另一方面又相當積極地上日中學院的課了。那裡有不同年齡的學生們,小的跟我一樣歲數,大的則跟我父母差不多,平均年齡三十出頭。有些人為了專業、工作的需要而來學中文,更多人純粹出於個人興趣。他們的學習態度比我在大學的同學們認真得不知多少倍。其中不乏當時三十多歲,曾經歷過「火紅的年代」的一代人。他們普遍崇拜毛澤東的新中國,有的在文革時期作為日本學生代表團成員坐船去中國參加過交流活動。我開始學漢語時,中國早已進入了改革開放階段,但是在一衣帶水對岸的中國話學校,清一色的日本學生還在和聲唱歌頌毛澤東的革命歌曲《不落的紅太陽》。還有高年級同學們在聯歡會上唱的一首歌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至今都忘不了,那竟然是打日本鬼子的《游擊隊之歌》!
【柒之二】我這一代東京人
我的大學時代正巧是東京學這一門學問興起的時候。文學評論家磯田光一寫的《作為思想的東京》已在78年問世。他在文中指出:東京不是一個地方而是概念,乃有作為的年輕人從全國各地要「上」來的「中心」。就像田中角榮小學一畢業就離開冬天下大雪的農村而到東京,從土木工人起一步一步爬上社會梯子,最後做了國家首相一樣,很多日本人都把東京當作拼搏一番的舞台。土生土長的東京人始終是少數,多數是從外地來奮鬥的新居民;他們對這座城市的感情自然不深,主要想好好利用她。這是經過明治維新,江戶城改名為東京市時候就開始的現象;連天皇家都是那時侯從京都搬過來的異鄉人。戰後復興期,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活動都越來越集中於東京;相對而言,大阪、名古屋等其它城市的地位低落了許多。日本沒有上海之對於北京,洛杉磯之對於紐約,從頭到為只有一個東京,使得這座城市的「概念化」特別嚴重。
這樣想來,我在故鄉東京感到異化,也許可以說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老東京作家谷崎潤一郎早在1934年發表的散文《思東京》裡慨嘆過他曾經優美的故鄉被鄉下武士糟蹋到底了;半世紀以後,我在早大教室被外地出身的同學們包圍時候的感覺也有所類似。外地人可以「上」來東京,我作為東京人,卻得另找個方向,就像谷崎潤一郎中年以後遷居京都、神戶等地,沉浸在關西地區的精緻傳統文化中。從高中一年級起,每逢假期我都一個人坐長途火車到各地旅行;美麗的小城市可多,如京都、金澤、弘前、仙台、松江。但是,只要從東京往日本國內的其他地方去,那移動一定是「下」去的;作為胸懷大志的年輕人,我想要「上」去,或者找另一個坐標軸。
1982年,大學二年級的夏天,我平生第一次辦護照,平生第一次坐飛機,平生第一次從上空看見的萬家燈火是上海的。我赴北京參加華僑補習學校為外國人舉辦的暑期漢語進修班。中國民航班機入夜後才離開了成田機場,飛越東海後向北,是當時中國跟韓國還沒有邦交,中國班機不能飛行韓國上空的緣故。我們乘坐的飛機於北京首都機場落地時候,周圍已是一片漆黑。坐了一個多小時的巴士,忽然看見了天安門上亮堂堂的毛澤東肖像。長安街上幾乎看不到其它汽車的影子,深夜在暗淡的路燈下,竟有些年輕人在踢足球。古老的北京城就像魯迅所描述,也像我在東京看過的影片《城南舊事》、《駱駝祥子》。那夏天,我終於發現了地球上日本以外的地方;北京對我成了世界的入口。
【捌】我這一代東京人
1983年,東京迪士尼樂園隆重開幕了;不僅小朋友,連大人都爭先恐後地去享受美式娛樂。大學生也不例外,男女雙雙約會去,有些人更購買通年卡經常去。我自己卻怎麼也興奮不起來;一方面,始終不太欣賞美國的通俗文化,另一方面,有東京人的寶貴記憶。迪士尼樂園所在地東京灣北岸,我小時侯曾經是每年春天全家一起去找蛤子的淺灘。一手拿著小鍬子,一手拿著塑料桶,在潮濕的沙灘上蹲下來挖洞,發現小小的貝兒在噴出鹽水,是多麼令小孩子驚喜的經驗!而且每次都一定是特別豐收,塞滿了好幾個塑料桶的蛤子不容易吃完,還送給鄰居朋友,場面真熱鬧、愉快。跟美國公司攜手的投資商把那淺灘填平起來建設徹頭徹尾美國式的主題公園,甚至禁止游客帶飯團(即傳統日本食品)進場,由我看來豈有此理。
二十一歲的我對周遭現實感到疏遠,寧願被魯迅、老舍、巴金等中國作家帶到另一個世界去。獨自坐在白天都昏黑的咖啡館裡頭,一個詞兒、一個詞兒地查著詞典看五四小說,我的心臟不由得撲通撲通跳起來。當初搞不明白是怎麼回事,後來忽而想通:這難道不是戀情?
那年年底,我平生第一次在家以外的地方迎接新年,乃在上海賓館頂樓的迪斯科。回東京後,馬上申請去中國的公費留學,幸虧順利地通過了選拔考試,出發日期定為84年8月底。出發之前,我先到香港和台北旅遊一下。當時竟有人替我擔心,護照上有了中華民國的出入境記錄,北京官員會不會有意見?(實際上沒這回事。)台灣給我的印象和中國完全不一樣;當年的台北街頭很像日本小鎮,雜貨店門前有賣紫菜卷、豆皮包等壽司。我在香港灣仔的天地圖書買到皇冠出版的《張愛玲小說集》,發現了漢語文學的一個高峰,尤其是其中一篇〈心經〉成了我青春時期最愛看的作品之一。
我到了中國以後,第一年在北京外語學院漢語進修班,第二年則在廣州中山大學歷史系上課;每次放假都褙上背包跑去神州各地:從沿海地區到四川、雲南、東北、內蒙、新疆、青海、西藏、海南島,越遠的地方越值得去。我對中國大陸的理解主要來自當年天南地北的自由旅行,對中文的掌握則來自旅途上跟各地老百姓的交談中,真得感謝中國教育部每月270塊人民幣的奬學金了。一離開家鄉就不大想回去多想看世界,恐怕是很多人年輕時候的經驗。為期兩年的留學生活結束後,我回國畢業當了記者,可是老夢想著海外,不久就提辭呈,訂了往加拿大的飛機票。根本沒預料到,這一趟會是從多倫多到香港長達十年的大漂流。
【九】我這一代東京人
永遠改變了日本社會文化的泡沫經濟,是1985年由紐約廣場飯店的國際金融協議開始的。之前,一美元換240日元,廣場協議之後,則換120日元了。日元的購買力一夜之間翻了一番,很多人趕緊跑到國外去搶買名牌皮包,回到國內炒股炒地了。本來節約勤勞的日本民族,忽而全變成了投資家、投機家。
我偶爾從國外回東京探親,不管是家人還是朋友,大家異口同聲地談著股票、外匯、房價、銀行、利率等。股票和地價都越炒越熱,東京舊市區的土地總價格竟等同於全美國了。在新宿等鬧區,幾乎每個行人都穿者名牌服裝、名牌鞋子,花大筆錢喝最高級的紅酒、白蘭地到酩酊大醉,然後不怕車費多貴都一定要坐計程車回郊區的住家去。那幾年的日本,簡直開著沒完沒了的嘉年華,或者說是天天過年晚晚過節的全民性瘋狂。
經濟過熱的副作用很快就明顯了。本來一點不值錢的小塊土地,在短短幾年內昇了幾倍,竟值幾百萬美元了;這麼一來,傳統的長子單獨繼承制行不通了,因為小弟弟小妹妹都要分到一杯羹。我爺爺、奶奶留下的壽司店,成了父親兄弟姐妹八個人互相打官司爭奪的對象;姥姥留下的小公寓也成了母親三姐妹互相打官司爭奪的對象。官司總有一天要打完,但是骨肉之間的感情,鬧了徹底彆扭以後,再也沒有辦法修復的。於是,我結束十餘年的海外生活回國時,父母雙方親戚之間的來往差不多都斷絕了。可悲的是,我家並不是例外,很多東京人的家庭在80年代末的幾年裡解體的。
同時,傳統習俗也在那幾年內消失了。比如說,元旦曾是全家老小團聚的場合:一月一日早晨大家一起去附近的神社拜年,然後回家吃年飯,小孩子受到壓歲錢,並用「雙六」、「福笑」、「羽子板」等只有新年才看到的玩具玩耍;二日則去姥姥家吃吉祥食物、年糕,再一次領到壓歲錢。可是,泡沫以後,那些習慣一去就不回了。父母開始每年都參加旅行團到國外過年去,為了休息,也為了省事。果然,合理化、計算化思考壓倒了古來的生活文化。
泡沫經濟只維持了五年左右,89年達高峰,90年就破裂。看最後決算,雖然有些人在炒買炒賣中發了大財,但也有不少人高利率借來的錢沒來得及還清,結果破產或背上重債了。本來經營壽司店的我四叔,就是在投機游戲中抽了大王吃大虧,最後失蹤的。
此間媒體把20世紀90年代稱做「失落的十年」。在廣大世界,89年冷戰結束,開始了國際政治經濟秩序以及價值觀念的大調整;然而,當時的日本人還在經濟泡沫中集體跳著瘋狂舞:第二年,泡沫破裂以後則茫然若失好幾年,沒有及時去對應在外面發生的重大變化。結果,國民經濟長期停留在低迷狀態。
90年代末,一些評論家開始用「第二次戰敗」一詞;美國、中國等國家的經濟很活躍,相對而言,日本的國際地位下降得厲害,有必要重新復興了。幾乎同時普及的「全球化」一詞實際上意味著「美國化」,讓日本人更加感到失意。各大企業進行裁員,一些銀行差不多倒閉而被國有化,客觀情況非常嚴重。但是,很多人還忘不了80年代的陶醉感,只要自己的銀行戶口裡還有點儲蓄,不想認真去考慮國家財政面臨的危機多麼大。
我對泡沫時期的社會風氣非常反感,當初以為經濟冷卻一陣會是好事情,若迫使大家冷靜下來重新過樸素塌實生活的話。可是,後來的發展卻不如我所願。進入了21世紀,世界受了911的大衝擊,日本則在小泉純一郎首相領導下越走越非理性化了。社會上,泛濫於各媒體的流行語是「贏組VS輸組」。在新的經濟環境裡,不是大家一起過樸素塌實的生活,也不是全民協力復興國家,而是兩極分化日趨懸殊,不屬於「贏組」就屬於「輸組」的弱肉強食時代已經開始了。日本人不可能再做「一億總中流」的美夢,即使只是夢;2005年的一本暢銷書就叫做《下流社會》,消費市場分析家三浦展在文中預測,今後的日本社會,人口的15%屬於上層,45%屬於中層,40%屬於下層,而越年輕的一代越有可能從中層滑到下層去。
【十】我這一代東京人
2004年秋天,我參加了高中畢業二十五周年的校友會,甚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之感。上層階級出身,名牌大學畢業,任職於第一流公司的同學們,幾乎無例外地對自己的未來感到悲觀。有一個人,東京大學經濟學系畢業後加入了大銀行,在當時看來是保證高收入的穩定選擇。誰料到,十多年以後,一些大銀行消滅,一些互相合併,一些竟被外資收買。他很尷尬地報告近況說:「我已經在第三家,替外資銀行做事了」,但是在座的人聽了那家銀行的名字都很陌生,讓人家更加尷尬。他是很典型的例子。在其他公司工作的朋友們,處境也好不到哪裡去。對自己的職業最滿意的似乎是東大法律系畢業後任職於大藏省(現財務省)的一個同學。最保守的選擇,獲利最多:這是低成長社會的悲哀。
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大多同學門今天失意的原因,就是他們一貫太保守了。那段時期常在經濟新聞上曝光的市場強人,如Livedoor(互聯網金融業者,中譯“活力門“)的堀江貴文、樂天公司(網上購物中心)的三木谷浩史、村上基金的村上世彰,雖然都是東京大學、一橋大學等名門的校友,而且三木谷和村上兩人也分別在日本興業銀行和政府通產省做過事,但是都中途離開了既定的人生道路而投入於互聯網等新興產業的。我們一屆已超過了日本人的平均年齡;那麼,市場強人多數比我們小(三木谷65年生,堀江則72年生)也不足為怪。非得指出的是,在這些市場強人當中,沒有一個是東京人;他們要麼在關西或者在九州長大,十八歲單兵獨馬「上」來東京,氣勢勁頭之大就是東京少爺們學也學不到的。谷崎潤一郎在《思東京》一文中,把自己家人罵為「敗北的江戶兒」;他們有都會人的瀟灑,但是缺乏奮鬥的力氣,於是在社會大轉變的時刻,總是跟不上潮流,必定為敗者。從前的江戶兒是,21世紀初的東京人也是。
堀江、三木谷、村上,三位強人的辦公室都設在東京西南部,六本木HILLS森塔裡。2003年完成的54層綜合大樓是「贏組」公司的根據地,老闆們又集中住在鄰近的住宅塔。用大眾媒體的說法,「HILLS族」是「贏組」中的「贏組」。
二次大戰後的六本木,因為曾經有美軍基地,附近出沒的洋人挺多,所以西式食肆、酒吧等夜生活場所特別繁榮;東京第一家漢堡包店、比薩店都開在六本木的(於是日本人習慣性地把香港蘭桂芳形容為當地六本木)。高中時候的我,有一次被富裕女同學帶去白人顧客占半的高級俱樂部,在充滿異國情調的薄荷色燈光下目眩過。80年代,六本木的迪斯科倒成了人人皆去的消費大眾聖地;在泡沫經濟時期,其熱鬧庸俗的程度,稱得上是大人的迪士尼樂園了。後來,一時淪落為滿街都是東歐妓女的低級紅燈區。誰料到,進入了21世紀,六本木竟會起死回生為東京的新經濟中心。
新世代經濟強人的好日子沒有維持多久。05年初,堀江貴文和村上世彰兩人均涉及違反證券交易法案件而前後被捕。不少人認為他們是出了風頭挨打的鳥。大概是吧。不過,更年輕,屬於所謂「76世代」(乃1976年出生)的啟業家也紛紛出來在六本木設辦公室而開拓Web2.0時代的新市場。最近的同學會上,那個銀行家向大家報告近況說,已經以外資機構專業人士的資格被拉龍到日本一家銀行去了。坐在我旁邊的同學小聲說:「他現在跟我是同事了,年薪大概有我的一倍呢。」果然,人間萬事塞翁之馬;最終的勝負是還太早說的。
我回國定居後,這些年一直住在東京西郊,離六本木一個多小時的地方。但是,心理上的距離則遠多了。反之,最近的我被不久將要消滅的東西更吸引,可以說是著迷於夕陽之美的。是我年紀大了?還是屬於「輸組」了?不能否定的一點是:我也有根深蒂固,很難甩掉的「敗北的江戶兒」屬性。
【東京迷上車】銀座,總是走在東京前端
【壹】銀座,總是走在東京前端
前些時,台灣《費加洛》雜誌越洋來東京做專題,編輯問我:「如果你在東京有整整一天的自由時間的話,想去哪裡做甚麼?」雖然本人是老東京,現在又定居於斯,但是身為一男一女的母親,過去好幾年都沒有過自由時間。所以,人家提的問題,對我來說,純粹屬於假設。儘管如此,作為老東京兼職業寫作者,本想給以出人意表的新奇答復。可是,想來想去,我腦海中只浮現出一個很不新奇的地名:銀座。若真有整整一天的時間能在銀座花,那會多麼好!
1:有文化氣味的商業區
日本人常把王府井比作「北京的銀座」,意思是全城最繁榮有氣派的地段。過去一百多年,不僅在全東京,而且在全日本,銀座一貫是最有地位的繁華區。後來興起的新鬧區如六本木、新宿、澀谷、原宿、台場,從來沒凌駕過她頭上。全國最昂貴的黃金地段幾乎每年都是銀座四丁目十字路口。日本人對銀座的憧憬程度好厲害;曾在全國各地出現過借用銀座這地名的商業區多達幾百個(我小時候常被母親帶去買東西的地方就叫做「東中野銀座」。)
銀座位於日本皇宮東南方,乃南北大約一千一百米的銀座大街(中央通)為軸,東西寬度大約六百米的一個地區。這裡是日本近代商業的發祥地,老闆們重視信用,主動提供第一流商品和第一流服務的結果,全國最好喝的啤酒和全國最好穿的鞋子都能在這兒找到。形容銀座的修飾語,最常聽到的是「大人的」和「高級的」;她不曾賣俏給年輕時髦分子。
不僅如此,銀座的文化氣氛又特別濃厚。曾有一度,銀座中心四丁目的十字路口四個角落全有報館;東京第一家咖啡館則由著名文人畫家出錢開在這兒的;二十世紀後半葉的日本文壇,具體的所在地就是銀座後街的幾家酒吧。現在,畫廊仍林立於小巷裡;影片公司的試映會多在這裡舉行;音樂大學生專程來找古典樂譜;穿著絲綢和服的年輕太太們結伴來看歌舞伎;商店老闆們辦的小雜誌《銀座百點》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編輯水平超過商業刊物,曾輩出過向田邦子等名作家。
銀座夠大夠小恰到好處,相當集中而不擴散,馬路猶如棋盤格子,門牌編得很好懂,北端是一丁目南端是八丁目,所以特適合於溜達溜達的。這在「狂人做的拼湊手工般」(某西方人語)的東京特別難得。若要從頭到尾走銀座大街,也用不上半個鐘頭;銀座是不勞纍你的。最初是東京灣內獨立小島的緣故,至今南北兩邊各有一座橋(新橋和京橋),以致保持截然分開於鄰近地區的獨特氣氛。銀座真有點島嶼的感覺,或者說像,在東京這無邊無際的大海裡發亮的一顆珍珠。
【貳】銀座,總是走在東京前端
2:國家的陳列窗
銀座的歷史跟近代日本一樣長。一八七0年代,在明治維新後不久的新首都東京,日本政府雇請愛爾蘭出身的設計師Thomas James Walters建設了完全西方式的一條街:中間鋪十五米寬的馬路,兩邊則為各六米多的人行道。路旁更蓋了左右各一排的兩層樓磚頭長房子,一層有連環拱廊,乃日本人從來沒見過的喬治王朝新古典式建築,據說模仿了倫敦Regent Street。人們把這條街叫做銀座磚頭街了。
磚頭街的南端有全國第一條火車的終點站新橋;從開放港口橫濱坐火車來首都的西方人,下車以後看到的第一條街就是銀座,而且這裡離東京市內的外國人居留地築地也很近。也就是說,銀座猶如國家的陳列窗,政府非得修成國際水準不可。一八七二年,跟鐵路開通同一年發生的大火災把銀座一帶化為灰燼。政府沒錯過好機會,以建設耐火地區為藉口,驅趕原居民而蓋起了磚頭街的。然而,國家的體面和居民感受是兩回事。這裡自從十七世紀初是通往京都的重要街道東海道之一部分;有小飯莊、點心鋪、蕎麥麵館等為旅客服務,也有各行匠人生活著。忽而改建成不符合日本潮濕的氣候與傳統生活方式的洋樓,怎麼了得?
東京前身江戶的歷史追溯到一六0三年(相當於中國的明朝末年),統治全日本的德川家康將軍在此地開幕府的時候。雖然之前也有人在這裡蓋過小城堡,但是發展為大城市是德川時代的事情。政權基礎一穩定,德川將軍馬上進行了大規模的土木水利工程。江戶城堡蓋在武藏野台地的尖端,東南邊面向太平洋江戶灣(現東京灣);下面沼澤中,本來叫做前島的一帶填拓起來,划為工商界平民生活的地區「下町」了。海裡造出來的陸地,如意大利威尼斯一般;四通八達的運河為最重要的交通路線。銀座西邊有城壕,東南北三邊則有運河,乃去哪兒都要過橋的小島。城堡大手門外的日本橋定為全國街道的基准點。當時從江戶通往各地的大街道共有五條;其中通往京都(天皇居住地)的東海道為最重要。離開日本橋後一個多公里,過了第一座京橋後進入的地段,一六一二年開設了銀幣鑄造所,就是銀座這地名的起源。
兩百多年後的十九世紀中,在江戶灣忽而出現的美國「黑船」導致德川政權崩潰;經明治維新,天皇從京都搬過來,江戶城翻身為國家新首都東京了。
【叁】銀座,總是走在東京前端
3:文明開化的銀座
從一八七二年到七七年,花五年完成的銀座磚頭街,最初受老居民的冷落,開始的幾年多為空房。政府要在東京各地推行耐火建築的計劃,也只好放棄了。再說,看到磚頭街的外國人也一般表示失望;因為一點都感覺不到東方特色。儘管如此,在馬路和人行道分開的大街上,領全國之先點起的總共八十五個煤氣路燈,晚上開得亮晶晶,明顯象徵著文明開化的新時代。銀座的身價一下子提高。思想開放的新世代東京人逐漸開始理解磚頭街的商業價值了。
當初在磚頭街開羅的店鋪中,只有少數屬於老居民。例如,民俗學者池田彌三郎(著有《日本的幽靈》《我的故鄉銀座》等)的爺爺池田金太郎開的天麩羅店「天金」,江戶時代是晚上在路邊起火賣油炸海鮮蔬菜的攤子;地點在於四丁目十字路口東北角,今天三越百貨公司門前獅子銅像睥睨天下的地方。磚頭街完成後,「天金」在馬路對面開大鋪子,很快受市民的歡迎,周圍每天從一大早就聞得到燒大量麻油的味道了(老江戶喜歡用麻油炸東西)。「天金」被稱為東京頭號天麩羅店,後來連附近的電車站都叫做「銀座四丁目天金前」了,應該說金太郎老闆很有先見之明。不過,鄰居中,從外地來東京的新住民占多數。
當時「天金」隔壁有英國人布拉克(John Reddie Black)經營的日文報館「日新真事志」,乃日本頭一份的近代報紙。布拉克曾在橫濱辦過英文報紙《Japan Gazette》和照片雜誌《Far East》,一八七三年遷到東京來辦日文報紙的。銀座離新政府辦公樓和外國人居留地都很近,而且磚頭洋樓合適於設置印刷機。雖然該報不久就停刊;但是日本人開的報社紛紛跟上,銀座很快就成為日本報業的故鄉了。「日新真事志」的舊址改為「朝野新聞」;二丁目開了「東京日日新聞(後改名為「每日新聞」)」;一丁目則開了「讀賣新聞」;「東京曙新聞」搬來四丁目;七八年,日本頭一家廣告公司也開在銀座了。
【肆】銀座,總是走在東京前端
4:銀座鐘塔
磚頭街上開的店鋪逐漸多起來,所經銷的商品,很多是針對於西方人的實用品,如:眼鏡、皮包、帽子、金庫、西式傢具等。其中,在當時的日本人看來,最具有文明開化的新時代特色,因而成為磚頭街象徵的,是鐘錶。
至今說到銀座,多數日本人首先想起的,就是位於四丁目十字路口西北角的鐘塔。在東京拍攝的電影片中也往往出現這鐘塔;可以說,它不僅是銀座的象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東京。這鐘塔屬於和光,乃鐘錶商精工舍(SEIKO)之零售部門。一八八一年服部金太郎創業的服部鐘錶店,九二年開始以精工舍的品牌出售自家商品;九四年從「朝野新聞」買下中心區的社址,同時建設了鐘塔的。
這之前,銀座磚頭街已經有幾座鐘塔。最早的一座,好象是一八七六年四月小林傳次郎鐘錶店在八丁目的鋪子屋頂上設置的四角鐘;同年十二月,京屋鐘錶店也建設了鐘塔。在服部之後,九九年,在八丁目開張的博品館勸工場(顧客能夠自己選商品的新式商場)也以美麗的鐘塔出名。十九世紀,在連洋樓都還很少見時候的東京出現的好多鐘塔,由當年的人們看來非常摩登,充滿西方氣氛。
本來規格完全統一的銀座磚頭街,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很死板,但是商店老闆們加建鐘塔或巨大廣告牌後,漫漫呈現出活潑的性格來了。
銀座街上陸續開張西式商店;如基督教書籍的十字屋(一八七四年創業,後來變成樂器店)、打字機的黑澤商店(0一年創業)、文具的伊東屋(0四年創業)等,其中不少至今還在經營。
【伍】銀座,總是走在東京前端
5:木村屋和資生堂
在銀座磚頭街上領先降臨的西方文化,逐漸開始影響到廣大東京市民的生活了。日本人在衣食住各方面的西方化,幾乎全從銀座開始的。
如今在東亞各地受歡迎的日式麵包,就在這時代從磚頭街普及的。木村屋麵包店一八六九年創業,乃在銀座歷史最長的商店之一。從西方傳來的麵包跟東方傳統的點心相結合而成的豆沙麵包,特別符合日本人的口味。上面加了腌櫻花的「櫻餡包」則獻給皇家。後來也推銷果醬包等不同種類的新商品,定了日式麵包將發展的基本方向。木村屋的豆沙包至今在四丁目和光隔壁的門市部非常暢銷;有紅豆沙、白豆(菜豆)沙、綠豆(豌豆)沙、栗子包等,在這兒都是剛出爐,熱騰騰的,像小娃娃的面頰般胖嘟嘟,既好看又好吃,而且價錢很便宜。黃金地段跟平民化麵包的搭配非常有趣,也可以說,很有銀座特色。
以化妝品聞名世界的資生堂,其起源則是一八八七年在銀座創業的日本第一家西式藥房。一九0二年,效法美國的drug store而附設的蘇打水供應器(soda fountain)轟動一時,好多人特地來喝蘇打水,也嘗嘗當時全東京只有銀座兩家店出售的冰淇淋。後來,資生堂一方面逐漸擴大化妝品生意,另一方面繼續在銀座大街上經營食肆。
資生堂Parlor曾在二十世紀上半葉為東京最高級的西餐廳之一。設有樓廳的宮廷般華麗建築內,由交響樂團現場演奏背景音樂,在白桌布上用銀制盤碟供應的烤牛肉三明治、茄醬雞肉飯等老派西式料理,即使價錢比一般飯堂貴十倍也很多人要排隊去吃了。時代小說家池波正太郎終年沒忘記十多歲當股票行徒弟時候在資生堂餐廳嘗到的美味,直到晚年都在散文裡重復地講到:「真沒想到世界上竟然有這麼好吃的東西」。
資生堂Parlor至今在八丁目很槍眼的紅色大樓上層營業中,仍保持著非常高級的姿態。消費標準還比其他餐廳貴出兩倍。雖然沒有了交響樂團;盤碟刀叉還是銀子做的。我在大學的時候,曾為資生堂的宣傳雜誌《花椿》撰過稿;每次跟總編輯見面都在那裡。即使揀家裡最好的衣服穿去,都不能不覺得自己是個貧民女孩,因為周圍環境實在絢爛華麗極透了。
【陸之一】銀座,總是走在東京前端
6-1:啤酒與咖啡
一八九九年,日本第一家啤酒堂惠比壽Beer Hall開張。惠比壽(YEBISU)是日本財神爺的名字,圖象裡常用魚桿釣上有吉祥意味的紅色鯛魚。用其名字和圖象的啤酒,發祥於今天的山手線惠比壽火車站附近,自從一八九0年上市以來一直很受歡迎;後來成了札幌啤酒的高級品牌。當初在銀座八丁目的啤酒館,一九三四年翻身為七丁目宏大的德國式建築;一樓花板竟有七米高,櫃台後邊的墻上嵌著巨大的馬賽克,氣派非凡。東京少見的巨大啤酒屋二次大戰後被美國占領軍看中,接管使用到五二年日本獨立;不過,那是後來的事情了。
啤酒堂誕生以後,英文hall這個單詞忽而流行起來;不久,銀座各地開了milk hall即牛奶堂,是供應牛奶和麵包的簡便食堂。直到江戶時代,日本人受佛教影響,一般不吃葷菜也不喝牛奶。明治維新以後,這傳統一下子改變,連東京市內都有了好幾所牧場。作家芥川龍之介(一八九二年出生)的生父就是在離銀座不遠的築地明石町經營牧場和牛奶公司的;因為母親身體虛弱,龍之介從小吃牛奶長大而一輩子為此羞愧了。
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銀座磚頭街陸續出現了惠比壽啤酒堂、資生堂Parlor等冷飲店。可是,相當於歐洲咖啡廳,文人學生能聚集而高談闊論的場所還沒有。一九0五年開業的台灣吃茶店烏龍,老闆娘是一名藝妓。她本來屬於新橋的花街柳巷;0四年美國聖路易斯召開世界博覽會時,她赴美為日本茶葉合作社做推銷活動。回國後,在銀座開張充滿南國情調的台灣吃茶店,並雇傭了七八名倒茶女。
當時剛開始從歐洲回來的第一代日本留學生們非常想念巴黎的咖啡廳。於是一九一一年四月,曾留法的畫家松山省三(前進座劇團旦角河原崎國太郎之父親)出錢在銀座八丁目開辦了日本頭一家的歐州式咖啡廳。這就是Café Printemps,由自由劇場的導演小山內薰起名。
為了確保固定顧客,Café Printemps募集了維持會員,名單中都是藝術界響當當的人物,如:畫家黑田清輝、作家森鷗外、永井荷風、谷崎潤一郎、詩人北原白秋,以及本來是歌舞伎演員,後來去歐洲接觸泰西文化而翻身為話劇演員的市川左團次等。
【陸之二】銀座,總是走在東京前端
6-2:啤酒與咖啡
同一年十二月,六丁目後街開張的Café Paulista,乃作為第一批日本移民赴了巴西的水野龍,為了替巴西政府向日本市場推銷咖啡豆而設置的咖啡館。廣告道:
黑如鬼
甜如戀
熱如地獄
的咖啡
這家的價錢比Café Printemps便宜;一杯咖啡五分錢,一個甜甜圈五分錢,連大學生都付得起。有十分錢就可以坐在時髦舒服的環境裡聊上一兩個鐘頭。私立名校慶應大學所在地三田離銀座不遠;同學們一下課就走來銀座泡Cafe Paulista,成了當年流行。
後來的銀座,在一定程度上是作為慶應大學的學生區發展過來的。尤其每年春秋,跟死對手早稻田大學的棒球比賽「早慶戰」結束後,上萬學生結隊而來瞎鬧,乃多年不變的銀座景物。(至於早大學生,則以新宿為根據地。筆者是早大校友,學生時代常去新宿,卻很少踏足於銀座。後來跟慶大畢業生結婚;我也才開始把銀座看作自己的園地了。)
日本咖啡館的歷史就是從Printemps和Paulista兩家開始的。Printemps是教授級文人喝著洋酒談論西方藝術的場所。其中,當時任慶應大學文學系教授的永井荷風為代表人物;他年輕時候在歐美呆過很久,回來寫《美國物語》、《法國物語》等作品;後來根據自己在銀座的風流經驗而寫《梅雨前後》等以酒家女為主人翁的小說;也留下了極其仔細的東京街頭觀察日記《斷腸亭日乘》。
相比之下,Paulista的顧客較為年輕,以大學生為主。他們吃著甜品聊聊天的。當時對面有時事新報社;把稿件帶到報社來的年輕文人也經常順便進來坐一坐,其中有芥川龍之介、北原白秋等人。最初Paulista二樓設有女賓部;一九一一年創辦的日本頭一份女性主義文學雜誌《青鞜》的編輯部會議經常開在這裡。世界語普及會的研究會則每周在樓下占領十個位子舉行。
【柒】銀座,總是走在東京前端
7:大正摩登時代
今天,銀座的一個面貌是高級酒吧集中的地區。當初模仿巴黎咖啡館的日本café,逐漸開始以美女來吸引顧客了。跟前述兩家同年,由西餐廳精養軒在四丁目十字路口東南角開辦的Café Lion格式很高,連當年的政府部長都來吃飯,尤其美味冰淇淋非常出名。不過,同樣出名的是這家店的女夥計(當時叫做「女boy」)全在和服上邊系著西式白色裙子伺候顧客;可以說是不同於傳統藝妓的日式吧女之起源。
第二年,日本進入了短暫的大正天皇施政時期。前後只有十五年的大正時代,都市文化盛開,各種藝術運動活潑,政治上又是自由風氣彌漫的浪漫年代,「大正摩登」、「大正德謨克拉西」等詞兒,形容當年的社會氣氛。位於銀座西邊的日比谷、有樂町地區,開了帝國劇場、有樂座等近代式劇場,每晚舉行西方話劇的演出;東邊則有傳統戲劇的核心歌舞伎座。看戲前後在銀座Café約朋友聊天,成了新時代的流行風俗。
一九0三年出生的女作家森茉莉,在一篇就叫做「Café Printemps」的文章裡講述過小時侯被父親森鷗外帶到帝國劇場去看自由劇場演出的回憶。那晚的節目是易卜生作品《John Gabriel Borkman》;腳本是小山內薰托鷗外翻譯,由市川左團次飾演主角的。鷗外是曾留學德國的高級軍醫兼作家,當晚披上歐式黑色鬥篷,給小女兒則穿上了白色帽子光臨劇場。閉幕以後,大家都去Café Printemps坐一坐;小茉莉也一同去,平生第一次喝了熱咖啡。她寫:「當年的銀座夜晚很黑暗;從家家商店漏出來的燈光則是黃金色;微妙但幾乎可以說是儼然的西歐文明香氣,確實飄在商店裡、人們的服裝裡、不知誰藏在口袋裡的外國烟草烟斗裡。那時代跟後來不同,是只有神經銳敏而理解西洋的人吃西方的東西,戴上舶來物品的」。
最初作為國家陳列窗誕生的銀座磚頭街,多年來一點一點被東京人接受的結果,終於演變成具有日本特色的西式繁華區了。多數顧客跟森鷗外父女一樣屬於社會高層;往往是明治維新以後搬來東京的第一代。他們住在舊市區西北邊的台地上「山手」地區(原武士居住地);先坐人力車,後來搭電車(一九0三年開通)、公共汽車(一九年開通)來玩的。來銀座等於接觸西方文化;他們引以為榮,覺得自己高人一等。
然而,好事多磨;一九二三年九月一日發生的關東大地震造成了非常大的損害。日本房子以木造為主,一旦發生火災就難免無限延燒的。即使是耐火建築銀座磚頭街都經不起燒掉了半個東京的大火災。年表上說「一九二三年九月一日,全銀座消失」。當時念小學的池田彌三郎,跟家人傭人等共六十名一起逃火,竟逃了兩天三夜才抵達了安全的地方。他後來寫:「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的美軍空襲帶來的破壞都比不上地震火災造成的損害。」據統計,關東大地震的犧牲者總共達九萬九千三百三十一人,受傷者有十萬三千七百三十三人,失蹤者則有四萬三千四百七十六人。
【捌之一】銀座,總是走在東京前端
8-1:MOBO & MOGA 時代
日本是多地震的國土,東京的火災也歷來可多。地震後銀座商業區復興的速度相當快。兩個月以後,大街上的眾商店一齊開門,雖然全都是匆匆建好的棚屋,等恢復生意賺了點錢後,要漫漫重建正式店鋪的。作家永井荷風在十二月四日的日記裡寫:「到銀座。店鋪皆窩棚上點起電燈,把商品陳列在路旁的樣子猶如博覽會小賣部」。有一些商店大地震後不再開門或者遷止;例如,曾風靡一時,體現了大正摩登的Café Printemps則離開了銀座(搬去神樂坂後,成了日本麻將的發祥地之一)。
大地震以後,東京的風氣明顯有變化。日本社會從此進入大眾化消費時代,銀座街上出現了怪模怪樣的年輕男女,當時叫做MOBO & MOGA(Modern Boys、Modern Girls的簡稱)。男的穿上喇叭褲和二扣短上衣,戴上軟呢帽,一手抓著拐杖。女的則穿露膝蓋的短裙子,把頭髮剪成英國貴族男中學生的發型伊頓頭(Eton crop),眉毛則剃掉了以後用筆划的。他們去重開的café喝甜香酒(liqueur),到舞廳隨著爵士樂伴奏跳交際舞,也談自由戀愛,乃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歐美城市出現的flappers之日本版本。跟早些年的法國熱不同,這回大家著迷於美國流行文化了。
我姥姥當年是個MOGA。她一九一一年在千葉縣農村出生,十五歲就自己跑來東京投靠哥哥,不久考到汽車駕駛證(全東京第十三名女司機)而當上了公共汽車售票員(當時叫做bus girl);聽說,她假日穿上純白西裝套服戴上大帽子回家,嚇壞了老鄉們。
當時有個流行詞叫「銀BRA」,乃「銀座BRA-BRA」的縮短型。日文擬態詞「BRA-BRA」,翻成中文便是溜達溜達。銀座復興後出現的MOBO & MOGA們,主要在大街上來回溜達溜達,展覽自己的怪服異裝,也看別人的摸樣。其他人也學起他們,有事沒事都來銀座溜達溜達,「銀BRA」成了流行風俗。(另一種說法是,「銀BRA」本來為「銀座Brazil」的縮短型,意味著去Café Paulista喝巴西咖啡;不過,後來大家都用來當溜達溜達的意思了。)
早稻田大學的民俗學教授今和次郎,這時候熱中於一門新學問叫做考現學;就像考古學研究古代文明,考現學要研究現代文明。一九二五年五月,他帶一批學生站在銀座四丁目鐘塔下,一手拿著卡片,一手記錄了每段時間的行人數目、種類、他們的動作、服裝等。經整理發表的「東京銀座街風俗記錄」仔細得驚人。根據記錄,在男性行人中,有百分之六十七穿著西服,只有百分之三十三穿著和服。然而,在女性行人當中,穿西服的只有百分之一,其他百分之九十九還穿著和服的。可見,在那個時代環境裡,穿露膝蓋的短裙子,把頭髮剪成伊頓頭的MOGA們,顯得多麼突出。
【捌之二】銀座,總是走在東京前端
8-2:MOBO & MOGA 時代
自從這年代,銀座尤其是四丁目十字路,成了日本流行風俗的陳列窗。在村上春樹小說《發條鳥年代記》裡面,主人翁被鄰居少女帶去替假發公司調查男性行人頭髮狀態的地方,就是四丁目十字路口鐘塔下,即早七十年今和次郎等人進行了「東京銀座街風俗調查」的地方。早大校友村上在文中的這段敘述,應可說是向今教授表示敬意的。
二六年底,大正天皇去世;日本進入了急劇變動的昭和時代。大眾消費文化越來越爛熟,百貨公司陸續開門,東京第一條地鐵開通。到了二九年,銀座地區的咖啡廳、酒吧竟多到六百家了。這些地方,不再是只有藝術家、高層人士光顧的文化場所,而針對於中產階級群眾了。
池田彌三郎在《我的故鄉銀座》裡列舉他當年常去的咖啡廳:「二丁目有三共,三丁目有鐘紡的吃茶室,五丁目有不二家,六丁目有Colunban以及 Terrace Colunban,七丁目有Mon Amie,八丁目有資生堂和千疋屋,拐進去,五丁目後街有German Bakery,西五丁目有富士冰淇淋和Ruskin文庫(服部鐘錶店的少爺崇拜英國思想家John Ruskin而開的),數寄屋橋有日動畫廊吃茶室等等」。
當年美國文化流行的程度,從一九二六年創業的中餐廳銀座ASTOR看得出來。中餐館在銀座從最早期一直存在。可是,這家洋名中餐廳是標榜美式中餐的。創業老闆矢谷彥七當初做海員常到國外,後來在日本賣進口奶油發大財。他憧憬上海的第一流飯店ASTOR HOUSE HOTEL(即禮查飯店,後來的浦江飯店),於是借其名字在銀座一丁目大街上開了內部裝飾、服務等全美國式的銀座ASTOR。這家店的拿手菜是 chopsuey(雜碎)、炒面、燒賣等,很受銀BRA人士的歡迎;店裡往往爆滿,得關起門來謝絕顧客。它後來走高級路線,如今除了發祥地銀座一丁目外,在東京各地展開近四十家分號。
三0年開張的燕子(Tsubame)Grill的店名,則取自同一年在東京和大阪之間開通的超級快車燕子號;本來需要十個多小時的旅程,一下子縮短到八個小時二十分鐘(今天的新幹線則只需兩個半小時)而轟動全國的。這家餐廳本來附設在新橋火車站內,模仿歐美火車站內同樣店鋪而設計的。後來遷址到銀座一丁目,幾十年如一日地提供著充滿懷舊氣氛的老派西餐;其中漢堡肉餅(Hamburg Steak)為絕品。再說,真是不可思議,店內仍飄有火車站般的氣氛。
【九】銀座,總是走在東京前端
9:ERO, GRO, NON-SENSE時代
從二0年代末開始,整個日本社會的風氣有漫漫腐敗的趨勢。一方面有世界性的經濟蕭條;在農村很多人挨餓,不少家庭被迫把女兒賣掉。另一方面有軍國主義逐漸抬頭。一些年輕人則受蘇聯革命的影響參加左派運動而被官方取締。銀座大街上,二五年就發生過無政府主義團體成員五十名集體破壞商店陳列窗等案件。到了二八年,一千五百名共產黨員同時遭警察逮捕。
這時候,電影、流行歌曲等新式娛樂出現,受到群眾的狂熱支持。一九二九年,菊池寬在《KING》雜誌上連載的小說「東京進行曲」走紅,日活公司決定拍成電影,並請西條八十撰寫主題歌詞。西條在大正時代是寫「金絲雀」出名的童謠詩人,曾是全國文學青年的偶像;去法國留學兩年回來後,當上早稻田大學法國文學系副教授(後來做教授)。然而,時代變化,他也隨著時代而變化。
「東京進行曲」
懷念往年銀座柳/婀娜藝妓誰記得/爵士跳舞甜香酒/次晨下她眼淚雨
這首《東京進行曲》空前走紅,連唱機都沒有普及的時代,竟買了二十五萬張唱片,並成為流行歌曲描述銀座街上風俗的先驅。跟大正摩登時期的高雅氣氛正相反,昭和初期的日本流行趣味低俗的娛樂。人們跑去劇場要看的,不再是嚴肅的翻譯劇,而是年輕女孩露著大腿跳的列隊行進舞(line dance);那些女孩恐怕就是從貧窮的農村給賣過來的。
當時的媒體把時代風氣形容為:「Ero(tic), Gro(tesque), Non-sense」。經濟情況越差,國家在國際上越孤立,人們越需要散氣,越尋求刺激。社會上彌漫煽情的娛樂,導致當局嚴厲取締。社會文化頹廢的惡性循環開始了。
本來文化氣氛濃厚的銀座咖啡廳,也逐漸變成了另一種場所。人們光顧名店Café Lion、Café Tiger等的目的,不再是為了跟朋友交談,而是為了跟陪酒女郎相處。三0年,有個東京大學生跟Café Hollywood的吧女去海邊吃安眠藥企圖雙重自殺;結果,女方喪命,男方生存。他就是後來寫小說《人間失格》之太宰治;他當時也從事著共產黨的地下活動。
同一年,大阪資本家來銀座開辦第一家大規模夜總會美人座;為了宣傳,竟讓三十名女郎坐飛機來降臨東京。同樣店鋪陸續開張;從Café Printemps和Café Paulista開始的銀座咖啡廳文化徹底給破壞了。之前在這些地方工作的女夥計們不肯轉到俗氣下流的大阪式夜總會去,於是紛紛獨立而開始自己經營小酒吧了。小說家吉田健一(戰後的首相吉田茂的兒子)在一篇文章裡寫:「相對於大肆鋪張的大阪式夜總會,酒吧的女夥計據說屬於知識階層,因而文人或學生都樂意光顧酒吧。」戰後銀座的「文壇吧」就是這樣開始的。
前些時,台灣《費加洛》雜誌越洋來東京做專題,編輯問我:「如果你在東京有整整一天的自由時間的話,想去哪裡做甚麼?」雖然本人是老東京,現在又定居於斯,但是身為一男一女的母親,過去好幾年都沒有過自由時間。所以,人家提的問題,對我來說,純粹屬於假設。儘管如此,作為老東京兼職業寫作者,本想給以出人意表的新奇答復。可是,想來想去,我腦海中只浮現出一個很不新奇的地名:銀座。若真有整整一天的時間能在銀座花,那會多麼好!
1:有文化氣味的商業區
日本人常把王府井比作「北京的銀座」,意思是全城最繁榮有氣派的地段。過去一百多年,不僅在全東京,而且在全日本,銀座一貫是最有地位的繁華區。後來興起的新鬧區如六本木、新宿、澀谷、原宿、台場,從來沒凌駕過她頭上。全國最昂貴的黃金地段幾乎每年都是銀座四丁目十字路口。日本人對銀座的憧憬程度好厲害;曾在全國各地出現過借用銀座這地名的商業區多達幾百個(我小時候常被母親帶去買東西的地方就叫做「東中野銀座」。)
銀座位於日本皇宮東南方,乃南北大約一千一百米的銀座大街(中央通)為軸,東西寬度大約六百米的一個地區。這裡是日本近代商業的發祥地,老闆們重視信用,主動提供第一流商品和第一流服務的結果,全國最好喝的啤酒和全國最好穿的鞋子都能在這兒找到。形容銀座的修飾語,最常聽到的是「大人的」和「高級的」;她不曾賣俏給年輕時髦分子。
不僅如此,銀座的文化氣氛又特別濃厚。曾有一度,銀座中心四丁目的十字路口四個角落全有報館;東京第一家咖啡館則由著名文人畫家出錢開在這兒的;二十世紀後半葉的日本文壇,具體的所在地就是銀座後街的幾家酒吧。現在,畫廊仍林立於小巷裡;影片公司的試映會多在這裡舉行;音樂大學生專程來找古典樂譜;穿著絲綢和服的年輕太太們結伴來看歌舞伎;商店老闆們辦的小雜誌《銀座百點》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編輯水平超過商業刊物,曾輩出過向田邦子等名作家。
銀座夠大夠小恰到好處,相當集中而不擴散,馬路猶如棋盤格子,門牌編得很好懂,北端是一丁目南端是八丁目,所以特適合於溜達溜達的。這在「狂人做的拼湊手工般」(某西方人語)的東京特別難得。若要從頭到尾走銀座大街,也用不上半個鐘頭;銀座是不勞纍你的。最初是東京灣內獨立小島的緣故,至今南北兩邊各有一座橋(新橋和京橋),以致保持截然分開於鄰近地區的獨特氣氛。銀座真有點島嶼的感覺,或者說像,在東京這無邊無際的大海裡發亮的一顆珍珠。
【貳】銀座,總是走在東京前端
2:國家的陳列窗
銀座的歷史跟近代日本一樣長。一八七0年代,在明治維新後不久的新首都東京,日本政府雇請愛爾蘭出身的設計師Thomas James Walters建設了完全西方式的一條街:中間鋪十五米寬的馬路,兩邊則為各六米多的人行道。路旁更蓋了左右各一排的兩層樓磚頭長房子,一層有連環拱廊,乃日本人從來沒見過的喬治王朝新古典式建築,據說模仿了倫敦Regent Street。人們把這條街叫做銀座磚頭街了。
磚頭街的南端有全國第一條火車的終點站新橋;從開放港口橫濱坐火車來首都的西方人,下車以後看到的第一條街就是銀座,而且這裡離東京市內的外國人居留地築地也很近。也就是說,銀座猶如國家的陳列窗,政府非得修成國際水準不可。一八七二年,跟鐵路開通同一年發生的大火災把銀座一帶化為灰燼。政府沒錯過好機會,以建設耐火地區為藉口,驅趕原居民而蓋起了磚頭街的。然而,國家的體面和居民感受是兩回事。這裡自從十七世紀初是通往京都的重要街道東海道之一部分;有小飯莊、點心鋪、蕎麥麵館等為旅客服務,也有各行匠人生活著。忽而改建成不符合日本潮濕的氣候與傳統生活方式的洋樓,怎麼了得?
東京前身江戶的歷史追溯到一六0三年(相當於中國的明朝末年),統治全日本的德川家康將軍在此地開幕府的時候。雖然之前也有人在這裡蓋過小城堡,但是發展為大城市是德川時代的事情。政權基礎一穩定,德川將軍馬上進行了大規模的土木水利工程。江戶城堡蓋在武藏野台地的尖端,東南邊面向太平洋江戶灣(現東京灣);下面沼澤中,本來叫做前島的一帶填拓起來,划為工商界平民生活的地區「下町」了。海裡造出來的陸地,如意大利威尼斯一般;四通八達的運河為最重要的交通路線。銀座西邊有城壕,東南北三邊則有運河,乃去哪兒都要過橋的小島。城堡大手門外的日本橋定為全國街道的基准點。當時從江戶通往各地的大街道共有五條;其中通往京都(天皇居住地)的東海道為最重要。離開日本橋後一個多公里,過了第一座京橋後進入的地段,一六一二年開設了銀幣鑄造所,就是銀座這地名的起源。
兩百多年後的十九世紀中,在江戶灣忽而出現的美國「黑船」導致德川政權崩潰;經明治維新,天皇從京都搬過來,江戶城翻身為國家新首都東京了。
【叁】銀座,總是走在東京前端
3:文明開化的銀座
從一八七二年到七七年,花五年完成的銀座磚頭街,最初受老居民的冷落,開始的幾年多為空房。政府要在東京各地推行耐火建築的計劃,也只好放棄了。再說,看到磚頭街的外國人也一般表示失望;因為一點都感覺不到東方特色。儘管如此,在馬路和人行道分開的大街上,領全國之先點起的總共八十五個煤氣路燈,晚上開得亮晶晶,明顯象徵著文明開化的新時代。銀座的身價一下子提高。思想開放的新世代東京人逐漸開始理解磚頭街的商業價值了。
當初在磚頭街開羅的店鋪中,只有少數屬於老居民。例如,民俗學者池田彌三郎(著有《日本的幽靈》《我的故鄉銀座》等)的爺爺池田金太郎開的天麩羅店「天金」,江戶時代是晚上在路邊起火賣油炸海鮮蔬菜的攤子;地點在於四丁目十字路口東北角,今天三越百貨公司門前獅子銅像睥睨天下的地方。磚頭街完成後,「天金」在馬路對面開大鋪子,很快受市民的歡迎,周圍每天從一大早就聞得到燒大量麻油的味道了(老江戶喜歡用麻油炸東西)。「天金」被稱為東京頭號天麩羅店,後來連附近的電車站都叫做「銀座四丁目天金前」了,應該說金太郎老闆很有先見之明。不過,鄰居中,從外地來東京的新住民占多數。
當時「天金」隔壁有英國人布拉克(John Reddie Black)經營的日文報館「日新真事志」,乃日本頭一份的近代報紙。布拉克曾在橫濱辦過英文報紙《Japan Gazette》和照片雜誌《Far East》,一八七三年遷到東京來辦日文報紙的。銀座離新政府辦公樓和外國人居留地都很近,而且磚頭洋樓合適於設置印刷機。雖然該報不久就停刊;但是日本人開的報社紛紛跟上,銀座很快就成為日本報業的故鄉了。「日新真事志」的舊址改為「朝野新聞」;二丁目開了「東京日日新聞(後改名為「每日新聞」)」;一丁目則開了「讀賣新聞」;「東京曙新聞」搬來四丁目;七八年,日本頭一家廣告公司也開在銀座了。
【肆】銀座,總是走在東京前端
4:銀座鐘塔
磚頭街上開的店鋪逐漸多起來,所經銷的商品,很多是針對於西方人的實用品,如:眼鏡、皮包、帽子、金庫、西式傢具等。其中,在當時的日本人看來,最具有文明開化的新時代特色,因而成為磚頭街象徵的,是鐘錶。
至今說到銀座,多數日本人首先想起的,就是位於四丁目十字路口西北角的鐘塔。在東京拍攝的電影片中也往往出現這鐘塔;可以說,它不僅是銀座的象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東京。這鐘塔屬於和光,乃鐘錶商精工舍(SEIKO)之零售部門。一八八一年服部金太郎創業的服部鐘錶店,九二年開始以精工舍的品牌出售自家商品;九四年從「朝野新聞」買下中心區的社址,同時建設了鐘塔的。
這之前,銀座磚頭街已經有幾座鐘塔。最早的一座,好象是一八七六年四月小林傳次郎鐘錶店在八丁目的鋪子屋頂上設置的四角鐘;同年十二月,京屋鐘錶店也建設了鐘塔。在服部之後,九九年,在八丁目開張的博品館勸工場(顧客能夠自己選商品的新式商場)也以美麗的鐘塔出名。十九世紀,在連洋樓都還很少見時候的東京出現的好多鐘塔,由當年的人們看來非常摩登,充滿西方氣氛。
本來規格完全統一的銀座磚頭街,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很死板,但是商店老闆們加建鐘塔或巨大廣告牌後,漫漫呈現出活潑的性格來了。
銀座街上陸續開張西式商店;如基督教書籍的十字屋(一八七四年創業,後來變成樂器店)、打字機的黑澤商店(0一年創業)、文具的伊東屋(0四年創業)等,其中不少至今還在經營。
【伍】銀座,總是走在東京前端
5:木村屋和資生堂
在銀座磚頭街上領先降臨的西方文化,逐漸開始影響到廣大東京市民的生活了。日本人在衣食住各方面的西方化,幾乎全從銀座開始的。
如今在東亞各地受歡迎的日式麵包,就在這時代從磚頭街普及的。木村屋麵包店一八六九年創業,乃在銀座歷史最長的商店之一。從西方傳來的麵包跟東方傳統的點心相結合而成的豆沙麵包,特別符合日本人的口味。上面加了腌櫻花的「櫻餡包」則獻給皇家。後來也推銷果醬包等不同種類的新商品,定了日式麵包將發展的基本方向。木村屋的豆沙包至今在四丁目和光隔壁的門市部非常暢銷;有紅豆沙、白豆(菜豆)沙、綠豆(豌豆)沙、栗子包等,在這兒都是剛出爐,熱騰騰的,像小娃娃的面頰般胖嘟嘟,既好看又好吃,而且價錢很便宜。黃金地段跟平民化麵包的搭配非常有趣,也可以說,很有銀座特色。
以化妝品聞名世界的資生堂,其起源則是一八八七年在銀座創業的日本第一家西式藥房。一九0二年,效法美國的drug store而附設的蘇打水供應器(soda fountain)轟動一時,好多人特地來喝蘇打水,也嘗嘗當時全東京只有銀座兩家店出售的冰淇淋。後來,資生堂一方面逐漸擴大化妝品生意,另一方面繼續在銀座大街上經營食肆。
資生堂Parlor曾在二十世紀上半葉為東京最高級的西餐廳之一。設有樓廳的宮廷般華麗建築內,由交響樂團現場演奏背景音樂,在白桌布上用銀制盤碟供應的烤牛肉三明治、茄醬雞肉飯等老派西式料理,即使價錢比一般飯堂貴十倍也很多人要排隊去吃了。時代小說家池波正太郎終年沒忘記十多歲當股票行徒弟時候在資生堂餐廳嘗到的美味,直到晚年都在散文裡重復地講到:「真沒想到世界上竟然有這麼好吃的東西」。
資生堂Parlor至今在八丁目很槍眼的紅色大樓上層營業中,仍保持著非常高級的姿態。消費標準還比其他餐廳貴出兩倍。雖然沒有了交響樂團;盤碟刀叉還是銀子做的。我在大學的時候,曾為資生堂的宣傳雜誌《花椿》撰過稿;每次跟總編輯見面都在那裡。即使揀家裡最好的衣服穿去,都不能不覺得自己是個貧民女孩,因為周圍環境實在絢爛華麗極透了。
【陸之一】銀座,總是走在東京前端
6-1:啤酒與咖啡
一八九九年,日本第一家啤酒堂惠比壽Beer Hall開張。惠比壽(YEBISU)是日本財神爺的名字,圖象裡常用魚桿釣上有吉祥意味的紅色鯛魚。用其名字和圖象的啤酒,發祥於今天的山手線惠比壽火車站附近,自從一八九0年上市以來一直很受歡迎;後來成了札幌啤酒的高級品牌。當初在銀座八丁目的啤酒館,一九三四年翻身為七丁目宏大的德國式建築;一樓花板竟有七米高,櫃台後邊的墻上嵌著巨大的馬賽克,氣派非凡。東京少見的巨大啤酒屋二次大戰後被美國占領軍看中,接管使用到五二年日本獨立;不過,那是後來的事情了。
啤酒堂誕生以後,英文hall這個單詞忽而流行起來;不久,銀座各地開了milk hall即牛奶堂,是供應牛奶和麵包的簡便食堂。直到江戶時代,日本人受佛教影響,一般不吃葷菜也不喝牛奶。明治維新以後,這傳統一下子改變,連東京市內都有了好幾所牧場。作家芥川龍之介(一八九二年出生)的生父就是在離銀座不遠的築地明石町經營牧場和牛奶公司的;因為母親身體虛弱,龍之介從小吃牛奶長大而一輩子為此羞愧了。
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銀座磚頭街陸續出現了惠比壽啤酒堂、資生堂Parlor等冷飲店。可是,相當於歐洲咖啡廳,文人學生能聚集而高談闊論的場所還沒有。一九0五年開業的台灣吃茶店烏龍,老闆娘是一名藝妓。她本來屬於新橋的花街柳巷;0四年美國聖路易斯召開世界博覽會時,她赴美為日本茶葉合作社做推銷活動。回國後,在銀座開張充滿南國情調的台灣吃茶店,並雇傭了七八名倒茶女。
當時剛開始從歐洲回來的第一代日本留學生們非常想念巴黎的咖啡廳。於是一九一一年四月,曾留法的畫家松山省三(前進座劇團旦角河原崎國太郎之父親)出錢在銀座八丁目開辦了日本頭一家的歐州式咖啡廳。這就是Café Printemps,由自由劇場的導演小山內薰起名。
為了確保固定顧客,Café Printemps募集了維持會員,名單中都是藝術界響當當的人物,如:畫家黑田清輝、作家森鷗外、永井荷風、谷崎潤一郎、詩人北原白秋,以及本來是歌舞伎演員,後來去歐洲接觸泰西文化而翻身為話劇演員的市川左團次等。
【陸之二】銀座,總是走在東京前端
6-2:啤酒與咖啡
同一年十二月,六丁目後街開張的Café Paulista,乃作為第一批日本移民赴了巴西的水野龍,為了替巴西政府向日本市場推銷咖啡豆而設置的咖啡館。廣告道:
黑如鬼
甜如戀
熱如地獄
的咖啡
這家的價錢比Café Printemps便宜;一杯咖啡五分錢,一個甜甜圈五分錢,連大學生都付得起。有十分錢就可以坐在時髦舒服的環境裡聊上一兩個鐘頭。私立名校慶應大學所在地三田離銀座不遠;同學們一下課就走來銀座泡Cafe Paulista,成了當年流行。
後來的銀座,在一定程度上是作為慶應大學的學生區發展過來的。尤其每年春秋,跟死對手早稻田大學的棒球比賽「早慶戰」結束後,上萬學生結隊而來瞎鬧,乃多年不變的銀座景物。(至於早大學生,則以新宿為根據地。筆者是早大校友,學生時代常去新宿,卻很少踏足於銀座。後來跟慶大畢業生結婚;我也才開始把銀座看作自己的園地了。)
日本咖啡館的歷史就是從Printemps和Paulista兩家開始的。Printemps是教授級文人喝著洋酒談論西方藝術的場所。其中,當時任慶應大學文學系教授的永井荷風為代表人物;他年輕時候在歐美呆過很久,回來寫《美國物語》、《法國物語》等作品;後來根據自己在銀座的風流經驗而寫《梅雨前後》等以酒家女為主人翁的小說;也留下了極其仔細的東京街頭觀察日記《斷腸亭日乘》。
相比之下,Paulista的顧客較為年輕,以大學生為主。他們吃著甜品聊聊天的。當時對面有時事新報社;把稿件帶到報社來的年輕文人也經常順便進來坐一坐,其中有芥川龍之介、北原白秋等人。最初Paulista二樓設有女賓部;一九一一年創辦的日本頭一份女性主義文學雜誌《青鞜》的編輯部會議經常開在這裡。世界語普及會的研究會則每周在樓下占領十個位子舉行。
【柒】銀座,總是走在東京前端
7:大正摩登時代
今天,銀座的一個面貌是高級酒吧集中的地區。當初模仿巴黎咖啡館的日本café,逐漸開始以美女來吸引顧客了。跟前述兩家同年,由西餐廳精養軒在四丁目十字路口東南角開辦的Café Lion格式很高,連當年的政府部長都來吃飯,尤其美味冰淇淋非常出名。不過,同樣出名的是這家店的女夥計(當時叫做「女boy」)全在和服上邊系著西式白色裙子伺候顧客;可以說是不同於傳統藝妓的日式吧女之起源。
第二年,日本進入了短暫的大正天皇施政時期。前後只有十五年的大正時代,都市文化盛開,各種藝術運動活潑,政治上又是自由風氣彌漫的浪漫年代,「大正摩登」、「大正德謨克拉西」等詞兒,形容當年的社會氣氛。位於銀座西邊的日比谷、有樂町地區,開了帝國劇場、有樂座等近代式劇場,每晚舉行西方話劇的演出;東邊則有傳統戲劇的核心歌舞伎座。看戲前後在銀座Café約朋友聊天,成了新時代的流行風俗。
一九0三年出生的女作家森茉莉,在一篇就叫做「Café Printemps」的文章裡講述過小時侯被父親森鷗外帶到帝國劇場去看自由劇場演出的回憶。那晚的節目是易卜生作品《John Gabriel Borkman》;腳本是小山內薰托鷗外翻譯,由市川左團次飾演主角的。鷗外是曾留學德國的高級軍醫兼作家,當晚披上歐式黑色鬥篷,給小女兒則穿上了白色帽子光臨劇場。閉幕以後,大家都去Café Printemps坐一坐;小茉莉也一同去,平生第一次喝了熱咖啡。她寫:「當年的銀座夜晚很黑暗;從家家商店漏出來的燈光則是黃金色;微妙但幾乎可以說是儼然的西歐文明香氣,確實飄在商店裡、人們的服裝裡、不知誰藏在口袋裡的外國烟草烟斗裡。那時代跟後來不同,是只有神經銳敏而理解西洋的人吃西方的東西,戴上舶來物品的」。
最初作為國家陳列窗誕生的銀座磚頭街,多年來一點一點被東京人接受的結果,終於演變成具有日本特色的西式繁華區了。多數顧客跟森鷗外父女一樣屬於社會高層;往往是明治維新以後搬來東京的第一代。他們住在舊市區西北邊的台地上「山手」地區(原武士居住地);先坐人力車,後來搭電車(一九0三年開通)、公共汽車(一九年開通)來玩的。來銀座等於接觸西方文化;他們引以為榮,覺得自己高人一等。
然而,好事多磨;一九二三年九月一日發生的關東大地震造成了非常大的損害。日本房子以木造為主,一旦發生火災就難免無限延燒的。即使是耐火建築銀座磚頭街都經不起燒掉了半個東京的大火災。年表上說「一九二三年九月一日,全銀座消失」。當時念小學的池田彌三郎,跟家人傭人等共六十名一起逃火,竟逃了兩天三夜才抵達了安全的地方。他後來寫:「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的美軍空襲帶來的破壞都比不上地震火災造成的損害。」據統計,關東大地震的犧牲者總共達九萬九千三百三十一人,受傷者有十萬三千七百三十三人,失蹤者則有四萬三千四百七十六人。
【捌之一】銀座,總是走在東京前端
8-1:MOBO & MOGA 時代
日本是多地震的國土,東京的火災也歷來可多。地震後銀座商業區復興的速度相當快。兩個月以後,大街上的眾商店一齊開門,雖然全都是匆匆建好的棚屋,等恢復生意賺了點錢後,要漫漫重建正式店鋪的。作家永井荷風在十二月四日的日記裡寫:「到銀座。店鋪皆窩棚上點起電燈,把商品陳列在路旁的樣子猶如博覽會小賣部」。有一些商店大地震後不再開門或者遷止;例如,曾風靡一時,體現了大正摩登的Café Printemps則離開了銀座(搬去神樂坂後,成了日本麻將的發祥地之一)。
大地震以後,東京的風氣明顯有變化。日本社會從此進入大眾化消費時代,銀座街上出現了怪模怪樣的年輕男女,當時叫做MOBO & MOGA(Modern Boys、Modern Girls的簡稱)。男的穿上喇叭褲和二扣短上衣,戴上軟呢帽,一手抓著拐杖。女的則穿露膝蓋的短裙子,把頭髮剪成英國貴族男中學生的發型伊頓頭(Eton crop),眉毛則剃掉了以後用筆划的。他們去重開的café喝甜香酒(liqueur),到舞廳隨著爵士樂伴奏跳交際舞,也談自由戀愛,乃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歐美城市出現的flappers之日本版本。跟早些年的法國熱不同,這回大家著迷於美國流行文化了。
我姥姥當年是個MOGA。她一九一一年在千葉縣農村出生,十五歲就自己跑來東京投靠哥哥,不久考到汽車駕駛證(全東京第十三名女司機)而當上了公共汽車售票員(當時叫做bus girl);聽說,她假日穿上純白西裝套服戴上大帽子回家,嚇壞了老鄉們。
當時有個流行詞叫「銀BRA」,乃「銀座BRA-BRA」的縮短型。日文擬態詞「BRA-BRA」,翻成中文便是溜達溜達。銀座復興後出現的MOBO & MOGA們,主要在大街上來回溜達溜達,展覽自己的怪服異裝,也看別人的摸樣。其他人也學起他們,有事沒事都來銀座溜達溜達,「銀BRA」成了流行風俗。(另一種說法是,「銀BRA」本來為「銀座Brazil」的縮短型,意味著去Café Paulista喝巴西咖啡;不過,後來大家都用來當溜達溜達的意思了。)
早稻田大學的民俗學教授今和次郎,這時候熱中於一門新學問叫做考現學;就像考古學研究古代文明,考現學要研究現代文明。一九二五年五月,他帶一批學生站在銀座四丁目鐘塔下,一手拿著卡片,一手記錄了每段時間的行人數目、種類、他們的動作、服裝等。經整理發表的「東京銀座街風俗記錄」仔細得驚人。根據記錄,在男性行人中,有百分之六十七穿著西服,只有百分之三十三穿著和服。然而,在女性行人當中,穿西服的只有百分之一,其他百分之九十九還穿著和服的。可見,在那個時代環境裡,穿露膝蓋的短裙子,把頭髮剪成伊頓頭的MOGA們,顯得多麼突出。
【捌之二】銀座,總是走在東京前端
8-2:MOBO & MOGA 時代
自從這年代,銀座尤其是四丁目十字路,成了日本流行風俗的陳列窗。在村上春樹小說《發條鳥年代記》裡面,主人翁被鄰居少女帶去替假發公司調查男性行人頭髮狀態的地方,就是四丁目十字路口鐘塔下,即早七十年今和次郎等人進行了「東京銀座街風俗調查」的地方。早大校友村上在文中的這段敘述,應可說是向今教授表示敬意的。
二六年底,大正天皇去世;日本進入了急劇變動的昭和時代。大眾消費文化越來越爛熟,百貨公司陸續開門,東京第一條地鐵開通。到了二九年,銀座地區的咖啡廳、酒吧竟多到六百家了。這些地方,不再是只有藝術家、高層人士光顧的文化場所,而針對於中產階級群眾了。
池田彌三郎在《我的故鄉銀座》裡列舉他當年常去的咖啡廳:「二丁目有三共,三丁目有鐘紡的吃茶室,五丁目有不二家,六丁目有Colunban以及 Terrace Colunban,七丁目有Mon Amie,八丁目有資生堂和千疋屋,拐進去,五丁目後街有German Bakery,西五丁目有富士冰淇淋和Ruskin文庫(服部鐘錶店的少爺崇拜英國思想家John Ruskin而開的),數寄屋橋有日動畫廊吃茶室等等」。
當年美國文化流行的程度,從一九二六年創業的中餐廳銀座ASTOR看得出來。中餐館在銀座從最早期一直存在。可是,這家洋名中餐廳是標榜美式中餐的。創業老闆矢谷彥七當初做海員常到國外,後來在日本賣進口奶油發大財。他憧憬上海的第一流飯店ASTOR HOUSE HOTEL(即禮查飯店,後來的浦江飯店),於是借其名字在銀座一丁目大街上開了內部裝飾、服務等全美國式的銀座ASTOR。這家店的拿手菜是 chopsuey(雜碎)、炒面、燒賣等,很受銀BRA人士的歡迎;店裡往往爆滿,得關起門來謝絕顧客。它後來走高級路線,如今除了發祥地銀座一丁目外,在東京各地展開近四十家分號。
三0年開張的燕子(Tsubame)Grill的店名,則取自同一年在東京和大阪之間開通的超級快車燕子號;本來需要十個多小時的旅程,一下子縮短到八個小時二十分鐘(今天的新幹線則只需兩個半小時)而轟動全國的。這家餐廳本來附設在新橋火車站內,模仿歐美火車站內同樣店鋪而設計的。後來遷址到銀座一丁目,幾十年如一日地提供著充滿懷舊氣氛的老派西餐;其中漢堡肉餅(Hamburg Steak)為絕品。再說,真是不可思議,店內仍飄有火車站般的氣氛。
【九】銀座,總是走在東京前端
9:ERO, GRO, NON-SENSE時代
從二0年代末開始,整個日本社會的風氣有漫漫腐敗的趨勢。一方面有世界性的經濟蕭條;在農村很多人挨餓,不少家庭被迫把女兒賣掉。另一方面有軍國主義逐漸抬頭。一些年輕人則受蘇聯革命的影響參加左派運動而被官方取締。銀座大街上,二五年就發生過無政府主義團體成員五十名集體破壞商店陳列窗等案件。到了二八年,一千五百名共產黨員同時遭警察逮捕。
這時候,電影、流行歌曲等新式娛樂出現,受到群眾的狂熱支持。一九二九年,菊池寬在《KING》雜誌上連載的小說「東京進行曲」走紅,日活公司決定拍成電影,並請西條八十撰寫主題歌詞。西條在大正時代是寫「金絲雀」出名的童謠詩人,曾是全國文學青年的偶像;去法國留學兩年回來後,當上早稻田大學法國文學系副教授(後來做教授)。然而,時代變化,他也隨著時代而變化。
「東京進行曲」
懷念往年銀座柳/婀娜藝妓誰記得/爵士跳舞甜香酒/次晨下她眼淚雨
這首《東京進行曲》空前走紅,連唱機都沒有普及的時代,竟買了二十五萬張唱片,並成為流行歌曲描述銀座街上風俗的先驅。跟大正摩登時期的高雅氣氛正相反,昭和初期的日本流行趣味低俗的娛樂。人們跑去劇場要看的,不再是嚴肅的翻譯劇,而是年輕女孩露著大腿跳的列隊行進舞(line dance);那些女孩恐怕就是從貧窮的農村給賣過來的。
當時的媒體把時代風氣形容為:「Ero(tic), Gro(tesque), Non-sense」。經濟情況越差,國家在國際上越孤立,人們越需要散氣,越尋求刺激。社會上彌漫煽情的娛樂,導致當局嚴厲取締。社會文化頹廢的惡性循環開始了。
本來文化氣氛濃厚的銀座咖啡廳,也逐漸變成了另一種場所。人們光顧名店Café Lion、Café Tiger等的目的,不再是為了跟朋友交談,而是為了跟陪酒女郎相處。三0年,有個東京大學生跟Café Hollywood的吧女去海邊吃安眠藥企圖雙重自殺;結果,女方喪命,男方生存。他就是後來寫小說《人間失格》之太宰治;他當時也從事著共產黨的地下活動。
同一年,大阪資本家來銀座開辦第一家大規模夜總會美人座;為了宣傳,竟讓三十名女郎坐飛機來降臨東京。同樣店鋪陸續開張;從Café Printemps和Café Paulista開始的銀座咖啡廳文化徹底給破壞了。之前在這些地方工作的女夥計們不肯轉到俗氣下流的大阪式夜總會去,於是紛紛獨立而開始自己經營小酒吧了。小說家吉田健一(戰後的首相吉田茂的兒子)在一篇文章裡寫:「相對於大肆鋪張的大阪式夜總會,酒吧的女夥計據說屬於知識階層,因而文人或學生都樂意光顧酒吧。」戰後銀座的「文壇吧」就是這樣開始的。
A&F的OUTLET
Commerce, Georgia • (706) 423-9395
Hilton Head, South Carolina • (843) 836-5771
Rehoboth Beach, Delaware • (302) 227-8480
Wisconsin Dells, Wisconsin • (608) 254-4986
Hilton Head, South Carolina • (843) 836-5771
Rehoboth Beach, Delaware • (302) 227-8480
Wisconsin Dells, Wisconsin • (608) 254-4986
我想買:飛利浦第六代音波按摩冰刀
看Big Womam隋棠代言:蘆薈音波震動按摩飛利浦第六代音波按摩冰刀HP6517拔刮二合一充插兩用
★蘆薈音波震動按摩
★轉動式服貼冷凝體
★兩段式脫毛速度選擇
★可水洗,刮拔二合一替換式刀頭
★充插兩用,國際電壓(100V-240V)
飛利浦第六代音波按摩冰刀HP6517全新上市,新添加蘆薈的音波震動按摩系統,可舒緩肌膚,更有效減輕除毛時的疼痛,陶瓷夾輪新添加抗菌塗層,可防止細菌,更有效減輕肌膚過敏反應,隨溫度變色的冷凝體技術,利用冷卻原理,大幅減輕拔毛時的疼痛,可水洗, 刮拔二合一替換式刀頭,依不同部位選擇合適的除毛刀頭,除毛更徹底有效率,連0.5mm的細小毛髮,也能快速處理,還給妳光滑無瑕的肌膚,兩段式脫毛速度選擇,充插兩用,國際電壓(100V-240V)充電16小時可持續使用20分鐘以上,新增去角質手套,可去除廢棄角質層,有效防止毛髮內生,附清潔刷/刮毛刀頭保護蓋及精美收藏袋,讓妳收藏更便利,聰明女人寵愛自己,選擇更快速無痛的得體刀→『飛利浦第六代音波按摩冰刀HP6515』!
節目中介紹的產品如下:
1.記憶腿型的緊實霜:婕若琳
2.冰鎮拔毛刀:飛利浦
3.軟化角質爽足粉:品木宣言
4.腿部按摩霜:品木宣言
5.按摩不求人:PLAZA、品木宣言
6.磨砂膏:品木宣言
-------------------------------------------------------
在家做SPA
1.林葉亭老師的部分,資生堂的Tsubaki系列,各類葯粧店都有
2.李詠閑的臉部去角質佳保養,Taiwan Yes深海活妍白金系列,各類葯粧店都有
Taiwan Yes 深海白金精華安瓶$1580/6入
Taiwan Yes深海活妍白金面膜 $450/5片
成分 海洋深層水、奈米白金、肌底激活肽、玻尿酸、岩藻精華、α-熊果素
功能
●特殊木漿纖維材質,無裁刀設計,360全面服貼,提高精華吸收程度!
●迅速提升肌膚保溼度,加強修護乾燥及改善暗沉現象、撫平細紋,升級肌膚保水力
Taiwan Yes 深海白金活膚露 $980/200ml
【Taiwan Yes 深海活妍白金系列】介紹:
【DEEP OCEAN WATER】 深海水分子、礦物質 深層導入 水潤光澤
【NANO PLATINUM】 奈米微粒化白金 活化肌膚底層 防止老化【DEJ PEPTIDE】 基底激活月太 強化基底膜 緊緻彈力 提升黑色素代謝極緻。光燦零瑕玼。零 肌 齡 海洋白金無瑕肌齡四重奏導入、抗老、潤澤、白皙【導入】海洋深層水天然細緻純淨,擁有高親膚性,離子化礦物質快速滲透角質,促進天然保濕因子生成,幫助肌膚吸收活性成分,活化肌膚底層。
【抗老】奈米白金微粒液化白金能深入肌膚,增進肌膚彈性光澤,提高肌膚含水量,展現抗老能力。肌底激活月太調理肌膚肌底膜(DEJ),從肌膚底層開始緊緻,防止老化,呈現緊實光澤,再現無齡肌膚
【潤澤】玻尿酸、岩藻精華潤膚鎖水,維持肌膚水份平衡,長時間保濕不間斷,讓乾荒的角質水亮透明。
【白皙】α-熊果素抑製酪胺酸酵素活性,阻斷黑色素形成,各種膚質均可有效促進,達到深度美白肌膚,再現亮白光采。
Taiwan Yes 深海白金精華霜 30ml $1380 (鎖住臉部的水分)
3.LULU老師的腳部去角質,聖活泉蜜糖磨砂膏 400ML((售價800元))
峇里島露露身體乳475ML=售價675元((是聖活泉的系列喔,在康是美有賣唷!))
貝佳斯BORGHESE磨砂美體浴鹽以及同牌保濕乳液
LULU老師腿部保養:(LULU老師是聖活泉代言人)並介紹介紹自己愛用含精油成分的磨砂膏:
Sanctuary聖活泉礦鹽磨砂膏 $800/650m
功能 ◎去角質 ◎保濕
•去除老死角質
•潔淨並同時滋潤肌膚,令肌膚瞬間飽滿滑嫩
節目上示範產品:
聖活泉蜜糖磨砂膏$800/400ml
功能 ◎去角質 ◎光澤明亮
•幫助軟化老死角質,去除暗沉,重現肌膚柔潤光采
Sanctuary聖活泉峇里島露露身體乳 $675/475ml
功能 ◎保濕
•深入保溼及滋潤肌膚
Sanctuary聖活泉2008/5月在台重新上市屈臣氏獨立開架SPA櫃
★蘆薈音波震動按摩
★轉動式服貼冷凝體
★兩段式脫毛速度選擇
★可水洗,刮拔二合一替換式刀頭
★充插兩用,國際電壓(100V-240V)
飛利浦第六代音波按摩冰刀HP6517全新上市,新添加蘆薈的音波震動按摩系統,可舒緩肌膚,更有效減輕除毛時的疼痛,陶瓷夾輪新添加抗菌塗層,可防止細菌,更有效減輕肌膚過敏反應,隨溫度變色的冷凝體技術,利用冷卻原理,大幅減輕拔毛時的疼痛,可水洗, 刮拔二合一替換式刀頭,依不同部位選擇合適的除毛刀頭,除毛更徹底有效率,連0.5mm的細小毛髮,也能快速處理,還給妳光滑無瑕的肌膚,兩段式脫毛速度選擇,充插兩用,國際電壓(100V-240V)充電16小時可持續使用20分鐘以上,新增去角質手套,可去除廢棄角質層,有效防止毛髮內生,附清潔刷/刮毛刀頭保護蓋及精美收藏袋,讓妳收藏更便利,聰明女人寵愛自己,選擇更快速無痛的得體刀→『飛利浦第六代音波按摩冰刀HP6515』!
節目中介紹的產品如下:
1.記憶腿型的緊實霜:婕若琳
2.冰鎮拔毛刀:飛利浦
3.軟化角質爽足粉:品木宣言
4.腿部按摩霜:品木宣言
5.按摩不求人:PLAZA、品木宣言
6.磨砂膏:品木宣言
-------------------------------------------------------
在家做SPA
1.林葉亭老師的部分,資生堂的Tsubaki系列,各類葯粧店都有
2.李詠閑的臉部去角質佳保養,Taiwan Yes深海活妍白金系列,各類葯粧店都有
Taiwan Yes 深海白金精華安瓶$1580/6入
Taiwan Yes深海活妍白金面膜 $450/5片
成分 海洋深層水、奈米白金、肌底激活肽、玻尿酸、岩藻精華、α-熊果素
功能
●特殊木漿纖維材質,無裁刀設計,360全面服貼,提高精華吸收程度!
●迅速提升肌膚保溼度,加強修護乾燥及改善暗沉現象、撫平細紋,升級肌膚保水力
Taiwan Yes 深海白金活膚露 $980/200ml
【Taiwan Yes 深海活妍白金系列】介紹:
【DEEP OCEAN WATER】 深海水分子、礦物質 深層導入 水潤光澤
【NANO PLATINUM】 奈米微粒化白金 活化肌膚底層 防止老化【DEJ PEPTIDE】 基底激活月太 強化基底膜 緊緻彈力 提升黑色素代謝極緻。光燦零瑕玼。零 肌 齡 海洋白金無瑕肌齡四重奏導入、抗老、潤澤、白皙【導入】海洋深層水天然細緻純淨,擁有高親膚性,離子化礦物質快速滲透角質,促進天然保濕因子生成,幫助肌膚吸收活性成分,活化肌膚底層。
【抗老】奈米白金微粒液化白金能深入肌膚,增進肌膚彈性光澤,提高肌膚含水量,展現抗老能力。肌底激活月太調理肌膚肌底膜(DEJ),從肌膚底層開始緊緻,防止老化,呈現緊實光澤,再現無齡肌膚
【潤澤】玻尿酸、岩藻精華潤膚鎖水,維持肌膚水份平衡,長時間保濕不間斷,讓乾荒的角質水亮透明。
【白皙】α-熊果素抑製酪胺酸酵素活性,阻斷黑色素形成,各種膚質均可有效促進,達到深度美白肌膚,再現亮白光采。
Taiwan Yes 深海白金精華霜 30ml $1380 (鎖住臉部的水分)
3.LULU老師的腳部去角質,聖活泉蜜糖磨砂膏 400ML((售價800元))
峇里島露露身體乳475ML=售價675元((是聖活泉的系列喔,在康是美有賣唷!))
貝佳斯BORGHESE磨砂美體浴鹽以及同牌保濕乳液
LULU老師腿部保養:(LULU老師是聖活泉代言人)並介紹介紹自己愛用含精油成分的磨砂膏:
Sanctuary聖活泉礦鹽磨砂膏 $800/650m
功能 ◎去角質 ◎保濕
•去除老死角質
•潔淨並同時滋潤肌膚,令肌膚瞬間飽滿滑嫩
節目上示範產品:
聖活泉蜜糖磨砂膏$800/400ml
功能 ◎去角質 ◎光澤明亮
•幫助軟化老死角質,去除暗沉,重現肌膚柔潤光采
Sanctuary聖活泉峇里島露露身體乳 $675/475ml
功能 ◎保濕
•深入保溼及滋潤肌膚
Sanctuary聖活泉2008/5月在台重新上市屈臣氏獨立開架SPA櫃
Tuesday, July 01, 2008
MY LOHAS生活誌08 特別號/2008
樂活地球人
LOHAS-Life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就是在吃喝玩樂中,別忘了我們奄奄一息的地球,健康永續的生活,才是樂活。
很多英文很好的人以為LOHAS是一種電腦程式,像LOTUS或是ASUS之類的。也有很多中文很棒的人看了很多廣告,覺得LOHAS既然音譯成『樂活』,顧名思義就是快樂生活。上進一點的,讀了坊間不少打著LOHAS招牌的書籍跟雜誌,於是留下就是要愛吃素(尤其是有機蔬菜)喝純淨水又很會收納的印象。難道要LOHAS就得趕快去買房地產開發商,在高速公路交流道口廣告的『綠建築』(不是整棟塗成綠色的大樓喔)嗎?
在本書中,褚士瑩將心目中的LOHAS歸納成4R的生活態度:
Reduce-減量再減量!
減肥最好的方法就是每次吃都要提醒自己少吃一口,想想『這口我可以不吃嗎?』自然就會瘦下來,幫地球減碳也要有同樣的決心!
1.九全九美的食物 2.減碳族 3.食物旅行 4.在地就一定比較好嗎? 5.便利店
■據統計,回收一噸廢紙能生產800千克的再生紙,可以少砍17棵大樹,節約一半 以上的造紙原料,減少水污染。因此,節約用紙就是保護森林、保護環境。
■回收塑膠及金屬製品,一公斤鋁的重新利用可以避免十一公斤二氧化碳排放。儘量少消耗鋁膜包裝的利樂磚包裝,以及其他一次性用品。
■少用一次性製品:以免洗筷子為例,中國每年向日本和韓國出口約150萬立方米,需要損耗200萬平方米的森林資源。
■試驗顯示,油門踩到底比中速行駛費油2—3倍,所以在行駛中猛剎車、猛起步都是大忌,儘量做到平穩起步。
■購買本地的產品:根據環境、食品和鄉村事務部公佈的一份報告,在英國,8%從車子釋放的二氧化碳來自運送非本地產品的車輛。
■「食物里程」("Food Mile"),指的是我們嘴巴和食物原產地之間的距離。里程高,表示食物經過漫長的運送過程,一路上交通工具所消耗的汽油,和隨之而生的二氧化碳,破壞了環境。
Recycle-回收再回收!
日本的小阪町每年回收主機板跟手機裡的金子,每年竟然可以鍊出一百根三十公斤的純金條,我們能不好好對待垃圾嗎?
6.邪惡的白T恤 7.副作用 8.2/3椰子牆壁 9.回收度100% 10.垃圾銀行
■全美國的殺蟲劑有25%,都用來噴在棉花樹上,平均三公斤重的棉花,就要用掉一公斤的強力巴拉忪或Methomyl殺蟲劑。儘管棉花種植面積只佔世界耕地面積的2%,但是棉田卻使用了殺蟲劑總量的四分之一。
■ 公平貿易是一種有組織的社會運動,倡議消費者以一個『合理價格』向貧窮國家的生產者購買貼有公平貿易標籤與相關的商品。然而公平貿易的概念遠遠超出了簡單的經濟交易行為:『建立購買者與生產者之間的長期夥伴關係』是公平貿易的核心概念,目的是不依靠捐款者的援助,卻能提供農夫、工人與他們的家庭一種永續的方法來改善他們的生計。
■在台大法學院對面安靜的巷子裡,有一家『生態綠』咖啡店,不但所有的咖啡都是經過公平交易認證的產品,這裡所有的飲料與餐點都由顧客自己來定價,讓消費者自己決定『合理的價格』該支付多少!
■ 「WEEE」,就是The 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廢電機電子指令)的簡稱,WEEE指令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廢電子及電器設備中的有害物質污染環境,並促進廢電子及電器產品的再使用、回收以減少環境中的廢棄物。
■日本小阪町最重要的成就-選擇了廢物處理循環利用之路。自信當地擁有長期煉礦的技術。工廠生產用原料過去來自天然礦山,現在來自“城市礦山”,也就是廢棄的家用電器、手機和電腦為主的IT產品和汽車等。工廠每月生產純度99.9%的金條約100根(每根淨重30公斤),金的主要來源是手機和電腦。
Responsible Travel-旅行要有責任!
綠色觀光,環保旅行,公益旅行,志工旅行,情緒旅行,零碳旅行,可持續性旅遊,我們拼命玩也是責任重大!
11.東嶼坪--台灣的復活島 12.災難之後去旅行 13.黑暗之旅 14.季節限定 15.尋找海龜蛋
■環保旅行: 環保旅遊或環保旅行,是個一般性的名詞,因為已經受到廣用甚至濫用,因此定義已經模糊,作為消費者聽到強調環保旅遊時,要仔細聽清楚究竟指的是出去完不用免洗碗筷,收入捐贈地方永續發展,還只是隨口說說!
■志工旅行: 利用假期前往需要幫助的地方擔任義工。無論是天然的海灘、草原、雨林,或是貧窮的社區,偏遠學校,災難現場,都可以是志工旅行的目的地。
■公益旅行: 公益旅行的定義較廣,可以是志工旅行,也可以是透過其他方式,達到公益的目的,像是參加有些公益旅行團,團費的固定比例直接捐給當地社區,也可以稱之為公益旅行。
■無碳旅行(Carbon-Neutral Travel): 將近年的“碳抵銷”(Carbon offset) 概念應用在旅行上。
■零碳旅行(Zero-Carbon Travel): 零碳的核心宗旨是不產生二氧化碳,除非旅行靠步行或騎腳踏車,沿途所有耗電都靠太陽能或替代能源發電,否則沒有可能達成零碳旅遊。
Re-energize through SLOW LIFE-慢活好充電!
傳統的蓄電池,偶爾要全部放電,慢慢重新來過才能充得飽滿,人體內的電池也很傳統,快充只會永遠處在低能量!
16.車位出租 17.與藍山雀共食 18.131個完美的日出 19.真正的新英格蘭人 20.快快慢活
■『共食』跟『分享』,實在是社會行為甚至食物鏈進化一個很重要的環節。
■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每天清晨,非官方環保組織「CONSERVE」就雇用撿破爛維生的婦女出門收集各種彩色的廢舊塑膠袋,經過分類和清潔的工序後,再送到車間加熱塑型,熔成不同厚度、五顏六色的塑膠片,經過縫紉和剪裁,由於有國際級的設計師義務幫助設計,一件件讓紐約第五街時尚名媛高價搶購的手提包,檔案夾、鞋架、收納盒、桌墊和杯墊就完工了。
■你可以坐滿一個禮拜的禪七、坐滿21天的雲水禪,能坐滿整整131天的禪嗎?131天,郵輪環遊世界,像是旅行,更像是對韌性的終極挑戰。
■高鐵每天南下57班次,北上56班次,最近我找到一個療癒系的秘密基地,當臺北煩擾的事情太多,就偷偷搭高鐵到台中去住一晚。
■我認識一個從臺北派調到高雄去工作的長輩,每個星期五下班以後搭著高鐵回臺北跟家人度週末,星期一早晨直接搭高鐵回高雄去上班,他雖然貴為金融界的高級主管,唯一的交通工具卻是一輛自行車。
作者簡介
褚士瑩,他在台大念政治、埃及開羅念新聞傳播、美國哈佛念公共關係,從高中開始創作至今已出版了40餘本書。拍過喜餅及飲料廣告、主持電視及廣播節目、曾任日本能率協會管理顧問、美國White MountainApache Tribe印地安部落自治區危機處理顧問、美國NASDAQ上市公司 LionbridgeTechnologies之策略發展總監,以及分支機構ChinaConnect之上海首席代表。勇於冒險,勤於鍛鍊自己的他,擁有自己獨特的價值觀,也具備了最現代的前端思想,卻仍童心未泯一步步向人生挑戰。有人說他是新生代最具活力的旅遊作家、是橫跨多媒體的第一代表人,目前現任慈善團體的管理顧問,同時籌辦一個專門訓練及出版難民或移民作家作品的非營利性出版社。
編輯的話
您知道在台灣去哪裡買有機食物?怎樣的物品才是有機物品?您知道食物也有他的人生「食物里程」嗎?您知道金的主要來源是回收的手機和電腦嗎?您知道公平貿易建立『合理的價格』也是LOHAS的一環?
褚士瑩認為LOHAS(Life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就是在吃喝玩樂中,別忘了我們奄奄一息的地球,健康永續的生活,才是樂活。雖然LOHAS這個辭是外國人發明的,不代表就不是台灣人的事,所以褚士瑩希望藉由一個來自台灣的旅行者角度從【樂活地球人-褚士瑩的LOHAS世界觀點】這本書告訴大家如何用4R幫自己、也幫地球一把!
很多人對褚士瑩的印象都是永遠都在飛的年輕的旅遊作家,其實目前在NGO擔任管理顧問的他認為自己只是一個喜歡背著背包去旅行,很普通很普通的一個年輕人。累積了很多『公益旅行』經驗以後,甚至讓他離開在波士頓高科技相關產業的工作,從此為公益團體規劃執行一個又一個有意義的計畫,成了他的全職工作。也因為工作的關係,褚士瑩比一般人有更多的機會前往不同的國度,也在無形之中了解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褚士瑩還發現旅行者可以做的事情,其實比想像中要來得寬廣許多,從此就在旅行中接觸了越來越多的機會及國際義工,透過他獨有的細膩觀察與思考消化,將LOHAS相關的知識化作詼諧輕鬆的文字(從自己家裡姊姊的小故事,到台灣的東嶼坪、英國的藍山雀……)讓讀者從這些每天都會接觸到的日常生活作息中容易被忽略的小常識,或是平常沒注意到卻在我們身邊對環保默默努力的相關機構,並告訴大家連小朋友都可以輕鬆做到LOHAS的「4R的生活態度」Reduce(減量)、Recycle(回收)、 Responsible Travel(旅行責任)、Re-energize through SLOW LIFE(慢活充電)而更接近LOHAS的生活觀,進而身體力行去愛護我們所居住的地球。
LOHAS-Life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就是在吃喝玩樂中,別忘了我們奄奄一息的地球,健康永續的生活,才是樂活。
很多英文很好的人以為LOHAS是一種電腦程式,像LOTUS或是ASUS之類的。也有很多中文很棒的人看了很多廣告,覺得LOHAS既然音譯成『樂活』,顧名思義就是快樂生活。上進一點的,讀了坊間不少打著LOHAS招牌的書籍跟雜誌,於是留下就是要愛吃素(尤其是有機蔬菜)喝純淨水又很會收納的印象。難道要LOHAS就得趕快去買房地產開發商,在高速公路交流道口廣告的『綠建築』(不是整棟塗成綠色的大樓喔)嗎?
在本書中,褚士瑩將心目中的LOHAS歸納成4R的生活態度:
Reduce-減量再減量!
減肥最好的方法就是每次吃都要提醒自己少吃一口,想想『這口我可以不吃嗎?』自然就會瘦下來,幫地球減碳也要有同樣的決心!
1.九全九美的食物 2.減碳族 3.食物旅行 4.在地就一定比較好嗎? 5.便利店
■據統計,回收一噸廢紙能生產800千克的再生紙,可以少砍17棵大樹,節約一半 以上的造紙原料,減少水污染。因此,節約用紙就是保護森林、保護環境。
■回收塑膠及金屬製品,一公斤鋁的重新利用可以避免十一公斤二氧化碳排放。儘量少消耗鋁膜包裝的利樂磚包裝,以及其他一次性用品。
■少用一次性製品:以免洗筷子為例,中國每年向日本和韓國出口約150萬立方米,需要損耗200萬平方米的森林資源。
■試驗顯示,油門踩到底比中速行駛費油2—3倍,所以在行駛中猛剎車、猛起步都是大忌,儘量做到平穩起步。
■購買本地的產品:根據環境、食品和鄉村事務部公佈的一份報告,在英國,8%從車子釋放的二氧化碳來自運送非本地產品的車輛。
■「食物里程」("Food Mile"),指的是我們嘴巴和食物原產地之間的距離。里程高,表示食物經過漫長的運送過程,一路上交通工具所消耗的汽油,和隨之而生的二氧化碳,破壞了環境。
Recycle-回收再回收!
日本的小阪町每年回收主機板跟手機裡的金子,每年竟然可以鍊出一百根三十公斤的純金條,我們能不好好對待垃圾嗎?
6.邪惡的白T恤 7.副作用 8.2/3椰子牆壁 9.回收度100% 10.垃圾銀行
■全美國的殺蟲劑有25%,都用來噴在棉花樹上,平均三公斤重的棉花,就要用掉一公斤的強力巴拉忪或Methomyl殺蟲劑。儘管棉花種植面積只佔世界耕地面積的2%,但是棉田卻使用了殺蟲劑總量的四分之一。
■ 公平貿易是一種有組織的社會運動,倡議消費者以一個『合理價格』向貧窮國家的生產者購買貼有公平貿易標籤與相關的商品。然而公平貿易的概念遠遠超出了簡單的經濟交易行為:『建立購買者與生產者之間的長期夥伴關係』是公平貿易的核心概念,目的是不依靠捐款者的援助,卻能提供農夫、工人與他們的家庭一種永續的方法來改善他們的生計。
■在台大法學院對面安靜的巷子裡,有一家『生態綠』咖啡店,不但所有的咖啡都是經過公平交易認證的產品,這裡所有的飲料與餐點都由顧客自己來定價,讓消費者自己決定『合理的價格』該支付多少!
■ 「WEEE」,就是The 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廢電機電子指令)的簡稱,WEEE指令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廢電子及電器設備中的有害物質污染環境,並促進廢電子及電器產品的再使用、回收以減少環境中的廢棄物。
■日本小阪町最重要的成就-選擇了廢物處理循環利用之路。自信當地擁有長期煉礦的技術。工廠生產用原料過去來自天然礦山,現在來自“城市礦山”,也就是廢棄的家用電器、手機和電腦為主的IT產品和汽車等。工廠每月生產純度99.9%的金條約100根(每根淨重30公斤),金的主要來源是手機和電腦。
Responsible Travel-旅行要有責任!
綠色觀光,環保旅行,公益旅行,志工旅行,情緒旅行,零碳旅行,可持續性旅遊,我們拼命玩也是責任重大!
11.東嶼坪--台灣的復活島 12.災難之後去旅行 13.黑暗之旅 14.季節限定 15.尋找海龜蛋
■環保旅行: 環保旅遊或環保旅行,是個一般性的名詞,因為已經受到廣用甚至濫用,因此定義已經模糊,作為消費者聽到強調環保旅遊時,要仔細聽清楚究竟指的是出去完不用免洗碗筷,收入捐贈地方永續發展,還只是隨口說說!
■志工旅行: 利用假期前往需要幫助的地方擔任義工。無論是天然的海灘、草原、雨林,或是貧窮的社區,偏遠學校,災難現場,都可以是志工旅行的目的地。
■公益旅行: 公益旅行的定義較廣,可以是志工旅行,也可以是透過其他方式,達到公益的目的,像是參加有些公益旅行團,團費的固定比例直接捐給當地社區,也可以稱之為公益旅行。
■無碳旅行(Carbon-Neutral Travel): 將近年的“碳抵銷”(Carbon offset) 概念應用在旅行上。
■零碳旅行(Zero-Carbon Travel): 零碳的核心宗旨是不產生二氧化碳,除非旅行靠步行或騎腳踏車,沿途所有耗電都靠太陽能或替代能源發電,否則沒有可能達成零碳旅遊。
Re-energize through SLOW LIFE-慢活好充電!
傳統的蓄電池,偶爾要全部放電,慢慢重新來過才能充得飽滿,人體內的電池也很傳統,快充只會永遠處在低能量!
16.車位出租 17.與藍山雀共食 18.131個完美的日出 19.真正的新英格蘭人 20.快快慢活
■『共食』跟『分享』,實在是社會行為甚至食物鏈進化一個很重要的環節。
■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每天清晨,非官方環保組織「CONSERVE」就雇用撿破爛維生的婦女出門收集各種彩色的廢舊塑膠袋,經過分類和清潔的工序後,再送到車間加熱塑型,熔成不同厚度、五顏六色的塑膠片,經過縫紉和剪裁,由於有國際級的設計師義務幫助設計,一件件讓紐約第五街時尚名媛高價搶購的手提包,檔案夾、鞋架、收納盒、桌墊和杯墊就完工了。
■你可以坐滿一個禮拜的禪七、坐滿21天的雲水禪,能坐滿整整131天的禪嗎?131天,郵輪環遊世界,像是旅行,更像是對韌性的終極挑戰。
■高鐵每天南下57班次,北上56班次,最近我找到一個療癒系的秘密基地,當臺北煩擾的事情太多,就偷偷搭高鐵到台中去住一晚。
■我認識一個從臺北派調到高雄去工作的長輩,每個星期五下班以後搭著高鐵回臺北跟家人度週末,星期一早晨直接搭高鐵回高雄去上班,他雖然貴為金融界的高級主管,唯一的交通工具卻是一輛自行車。
作者簡介
褚士瑩,他在台大念政治、埃及開羅念新聞傳播、美國哈佛念公共關係,從高中開始創作至今已出版了40餘本書。拍過喜餅及飲料廣告、主持電視及廣播節目、曾任日本能率協會管理顧問、美國White MountainApache Tribe印地安部落自治區危機處理顧問、美國NASDAQ上市公司 LionbridgeTechnologies之策略發展總監,以及分支機構ChinaConnect之上海首席代表。勇於冒險,勤於鍛鍊自己的他,擁有自己獨特的價值觀,也具備了最現代的前端思想,卻仍童心未泯一步步向人生挑戰。有人說他是新生代最具活力的旅遊作家、是橫跨多媒體的第一代表人,目前現任慈善團體的管理顧問,同時籌辦一個專門訓練及出版難民或移民作家作品的非營利性出版社。
編輯的話
您知道在台灣去哪裡買有機食物?怎樣的物品才是有機物品?您知道食物也有他的人生「食物里程」嗎?您知道金的主要來源是回收的手機和電腦嗎?您知道公平貿易建立『合理的價格』也是LOHAS的一環?
褚士瑩認為LOHAS(Life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就是在吃喝玩樂中,別忘了我們奄奄一息的地球,健康永續的生活,才是樂活。雖然LOHAS這個辭是外國人發明的,不代表就不是台灣人的事,所以褚士瑩希望藉由一個來自台灣的旅行者角度從【樂活地球人-褚士瑩的LOHAS世界觀點】這本書告訴大家如何用4R幫自己、也幫地球一把!
很多人對褚士瑩的印象都是永遠都在飛的年輕的旅遊作家,其實目前在NGO擔任管理顧問的他認為自己只是一個喜歡背著背包去旅行,很普通很普通的一個年輕人。累積了很多『公益旅行』經驗以後,甚至讓他離開在波士頓高科技相關產業的工作,從此為公益團體規劃執行一個又一個有意義的計畫,成了他的全職工作。也因為工作的關係,褚士瑩比一般人有更多的機會前往不同的國度,也在無形之中了解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褚士瑩還發現旅行者可以做的事情,其實比想像中要來得寬廣許多,從此就在旅行中接觸了越來越多的機會及國際義工,透過他獨有的細膩觀察與思考消化,將LOHAS相關的知識化作詼諧輕鬆的文字(從自己家裡姊姊的小故事,到台灣的東嶼坪、英國的藍山雀……)讓讀者從這些每天都會接觸到的日常生活作息中容易被忽略的小常識,或是平常沒注意到卻在我們身邊對環保默默努力的相關機構,並告訴大家連小朋友都可以輕鬆做到LOHAS的「4R的生活態度」Reduce(減量)、Recycle(回收)、 Responsible Travel(旅行責任)、Re-energize through SLOW LIFE(慢活充電)而更接近LOHAS的生活觀,進而身體力行去愛護我們所居住的地球。
初夏流行4 Tape 上身搭配準則大公開
總是沒時間上街購物shopping?每個月置裝費緊縮又想穿的流行有型?上網吧!線上購物給你又新潮又便宜的時尚行頭。茫茫網海從何找起?各家商店誰最不撞衫?誰的價格最便宜?誰的評價最高?看『網購Buy+』吧!我們給你最新、最快、最值得信賴的線上購物資訊,最潮、最流行的穿搭準則,還有「明星風造型一週穿」、「開運星座穿衣術」、「名模的時尚穿衣術」、「必buy新品速報」……等。別再一成不變的穿著同樣風格的服裝去上班、約會,幫自己改頭換面一下,穿出屬於自己又兼具流行品味裝容打扮吧!跟著『網購Buy+』給你的流行資訊,就能用最經濟實惠的價格,創造屬於自己的流行造型。跟著『網購Buy +』的商品資訊,就能用最快的時間找到最適合你的商品,輕鬆瑜快的,展現屬於你個人的迷人魅力。
不在麥當勞就在星八客
星期二了~~~~~~
下午帶小B去麥當勞的遊戲區玩,小傢伙愛睏不賞臉,玩一下子就要我抱抱,餵他吃東西也是坐立難安,待了40分鐘就離開麥當勞。
怕他回家又要盧我,心想我推車散步讓他睡在推車上,果然他在我步行的途中就睡著了,於是我進去星8克買一杯Short size的拿鐵,拿出我的書來看,本來是很享受咖啡與讀書的美好時光,但小B只睡半小時就被旁人的說話聲給吵醒了,唉。
既然他醒了,我就拿出副食品餵他,還好他願意合作,慢慢吃總算吃完一盒四盎司的食物泥,吃飽了他也坐不住,我又帶他去超市買嬰兒優格,然後才回家。
其實他沒睡飽又要硬撐,我看了很受不了,陪他去房裡睡,我都睡著了,他還是要玩,既然那麼愛玩是嗎,那就抱去客廳玩個夠,偏偏這小子玩一玩又不行了,一直來盧我,餵他吃晚餐也是不安份,我終於受不了,把他放到自已的小床去睡覺,小B一直哭,我在寫BLOG的同時還在哭,已經哭了20分鐘,唉,看我跟他誰能夠堅持到最後吧。
下午帶小B去麥當勞的遊戲區玩,小傢伙愛睏不賞臉,玩一下子就要我抱抱,餵他吃東西也是坐立難安,待了40分鐘就離開麥當勞。
怕他回家又要盧我,心想我推車散步讓他睡在推車上,果然他在我步行的途中就睡著了,於是我進去星8克買一杯Short size的拿鐵,拿出我的書來看,本來是很享受咖啡與讀書的美好時光,但小B只睡半小時就被旁人的說話聲給吵醒了,唉。
既然他醒了,我就拿出副食品餵他,還好他願意合作,慢慢吃總算吃完一盒四盎司的食物泥,吃飽了他也坐不住,我又帶他去超市買嬰兒優格,然後才回家。
其實他沒睡飽又要硬撐,我看了很受不了,陪他去房裡睡,我都睡著了,他還是要玩,既然那麼愛玩是嗎,那就抱去客廳玩個夠,偏偏這小子玩一玩又不行了,一直來盧我,餵他吃晚餐也是不安份,我終於受不了,把他放到自已的小床去睡覺,小B一直哭,我在寫BLOG的同時還在哭,已經哭了20分鐘,唉,看我跟他誰能夠堅持到最後吧。
檢視寶寶哭鬧情緒
「眼淚」是人類獨有的情緒語言,據了解,沒有其他動物會因情感流淚。話雖如此,新手父母在面對還不會言語表達的寶寶,卻老是以哭鬧情緒表達,總是困擾不已!寶寶究竟為什麼哭?寶寶哭時有無簡單的檢視方法,快速判斷並找出原因。
寶寶哭鬧的N種原因
造成寶寶哭鬧的原因有很多,對新手父母而言,要學會辨別寶寶哭鬧的緣由,的確不是件簡單的事,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產後護理之家護理長蘇麗蘋如此說道。不過,蘇麗蘋護理長緊接著表示,若父母平時能多用點心思,還是能夠辨別寶寶哭鬧的緣由,進一步輕鬆安撫寶寶哭鬧情緒。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PartⅠ生理篇
寶寶.肚子餓
身為新手父母的你,一定要記得寶寶每次喝完奶的時間;一般來說,喝母乳的寶寶,若上一餐有喝飽的話,距離下一餐的餵食時間約2~3小時左右,至於,不是喝母乳的寶寶,距離下一餐的餵食時間則約3~4小時左右。
寶貝你的小寶寶
當寶寶喝完奶,約莫2~3小時後,寶寶也差不多將上一餐消化完畢,因此,這時候寶寶哭,代表寶寶可能餓了,此時,你可以這樣做—
Step1:先檢查尿布,若尿布濕時應先換尿布。
Step2:洗淨雙手,再餵食寶寶。
Note1:千萬不要在寶寶喝完奶後,馬上幫寶寶換尿布,如此,將容易造成寶寶吐奶的情況。
Note2:寶寶吃過奶之後要記得排氣,只要弓手背輕輕地拍背,即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寶寶.濕布布
蘇麗蘋護理長表示,隨著時代的進步,換尿布對父母而言,簡直是再容易不過的事,此外,有些尿布,還有些貼心設計,在尿布“外側”即可顯示,寶寶是否有尿濕的現象。
勤換尿布.遠離尿布疹
換尿布,雖然是件簡單的事,但是,「尿布疹」卻是嬰幼兒最常見的皮膚病,這是由於寶寶尿濕或大便在尿布裡,使細菌滋長分解尿液產生氨,造成皮膚刺激所致。
預防寶寶尿布疹,你可以這麼做—
Approach1:勤換尿布。
Approach2:使用吸水力佳、透氣良好的拋棄式尿布較能降低尿布疹的頻率和嚴重度。
Approach3:穿著合身的尿布。
Approach4:寶寶換新尿布前,最好先以“溫水”洗淨皮膚,再用毛巾拍乾後,才換上新尿布。
寶寶.萌牙疼痛
寶寶長牙時,牙齦會覺癢癢的,且變得喜歡咬人或咬東西;除此之外,有些寶寶在牙齒萌出牙齦的邊緣會有一圈紅紅的發炎現象,稱為「萌牙性齒齦炎」,寶寶會感覺疼痛不適,因此,容易煩躁哭鬧。
咬一咬.讓寶寶更舒服
寶寶六個月大起即邁入萌牙階段,這階段的寶寶會出現「萌牙性齒齦炎」的情況;減緩寶寶牙齦不適,你可以這麼做—
1.提供「咬牙器」讓寶寶咬,以免寶寶咬不乾淨的東西。
2.可以使用冷敷帶或冷毛巾,冷敷臉頰。
3.用乾淨的手指按摩寶寶牙齦。
寶寶長牙時機表
寶寶年齡 牙齒名稱 長牙順序
6~10個月 下排牙齒—正中門牙齒
8~12個月 上排牙齒—正中門牙齒
9~13個月 上排牙齒—側面門牙
10~16個月 下排牙齒—側面門牙
13~19個月 上排牙齒—第一大臼齒
14~18個月 下排牙齒—第一大臼齒
16~22個月 上排牙齒—犬齒
17~23個月 下排牙齒—犬齒
23~31個月 下排牙齒—第二大臼齒
25~33個月 上排牙齒—第二大臼齒
溫度變化
氣候變化也會讓寶寶出現不舒服的情況,寶寶衣服穿的過多、過少,都容易引起感冒的危機。
穿對衣服.寶寶好舒服
欲分辨寶寶穿著是否保暖適中,你可經由幾個小地方來判斷:
1.手:觀察寶寶是否太冷、太熱的第一步,不妨從寶寶的「小手」開始,若是寶寶穿得過少,手掌摸起來會冷冷的;穿太多時,身體各部位會出現流汗的現象,這時家長們不妨依照實際的情況,幫寶寶增減衣物即可。
2.臉:若寶寶出現可愛的蘋果臉,別以為這樣很可愛唷,這可表示寶寶穿得太多了,應適時適量的幫寶寶減少一些衣物!
PartⅡ疾病篇
腸道問題
在嬰兒未滿四個月之前,其腸壁的神經發育不成熟,所以造成腸道蠕動不規則,容易蠕動過快,糾結一起而導致痙攣疼痛。據統計有8%~45%的嬰兒都曾有得過嬰兒腸絞痛。其發作時間有二個高峰,約是傍晚四時至八時,以及半夜零時前後。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緩解腸絞痛
腹部按摩:腸絞痛的發作,寶寶常以「高分貝」的哭聲及握拳踢腿的肢體動作表達,父母可以先用「薄荷油」塗抹腹部進行按摩,使其排氣;也可「輕揉」寶寶的腹部,緩和腸痙攣的情形,或利用「潤滑過的肛溫表」反覆刺激寶寶肛門也會幫助寶寶排氣。
哺餵母乳:此外,在嬰兒飲食上,建議喝母奶。據研究統計,喝母奶的寶寶較不易有腸絞痛,因為牛奶蛋白可能會促使寶寶腸道不適應而加重症狀,當然哺餵母奶的母親也應注意不要攝取刺激性或易過敏性食物,如含咖啡因之飲料、牛奶及堅果類食物。若已經無法哺餵母乳,可能需要使用特殊嬰兒配方奶粉,此時可找兒科醫師幫忙診斷是否為牛奶蛋白過敏或是乳糖不耐症,來決定換適當的配方奶粉。
發燒
當寶寶肛溫超過38℃或口溫超過37.5℃或腋溫超過37℃,就表示寶寶發燒了。造成寶寶發燒的原因很多,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肺炎、免疫系統疾病等都有可能。
寶寶發燒處理
Step1:減少穿厚重衣服、減少蓋被讓體熱易於蒸發。
Step2:給寶寶多喝水。
Step3:泡溫水澡,約20~30分鐘。
Note1:倘若寶寶出現寒顫、發抖的情況,則應予穿著適度的衣服,添加被蓋,並留意體溫的變化。
PartⅢ心理篇
寶寶想跟父母撒嬌時或情緒不安時,也會出現哭鬧的情緒喔!這時看似天真無邪的寶寶,其實是非常厲害的談判高手。因此,當寶寶哭鬧時,父母親的態度就很重要。倘若一直滿足寶寶的需求,寶寶將會所求無度,那麼累壞的可是身為父母親的你;如果能讓寶寶知道這樣哭是沒有用的,那麼寶寶則學會自我妥協。所以當你發現寶寶哭鬧時,且確認寶寶沒有身體上的不舒服,有時候是可以忽略寶寶的哭聲。
此外,蘇麗蘋護理長表示,「哭」是寶寶的活動之一,偶爾讓寶寶哭,對寶寶的身體是有益的,還可以增加寶寶的肺活量喔。當然也不能讓寶寶哭超過3~5分鐘以上。
寶寶哭聲對不對?聽聲辨人!
如果寶寶出現以下的哭聲,可能代表寶寶身體出現不適的問題,而非單純的尿布濕、肚子餓等生理需求。
1.尖銳的哭聲,甚至出現哀嚎的哭聲。
2.微弱、呻吟等哭聲。
3.持續哭不停。
舒緩寶寶哭鬧情緒Step by Step
Step1:尿布是否濕了。
Step2:餵奶時間是否到了。
Step3:量體溫,看看寶寶是否有發燒的現象。
Step4:褪去寶寶衣物,檢視寶寶是否有被蚊蟲咬傷的情況。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2008年6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檢視寶寶哭鬧情緒
寶寶哭鬧的N種原因
造成寶寶哭鬧的原因有很多,對新手父母而言,要學會辨別寶寶哭鬧的緣由,的確不是件簡單的事,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產後護理之家護理長蘇麗蘋如此說道。不過,蘇麗蘋護理長緊接著表示,若父母平時能多用點心思,還是能夠辨別寶寶哭鬧的緣由,進一步輕鬆安撫寶寶哭鬧情緒。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PartⅠ生理篇
寶寶.肚子餓
身為新手父母的你,一定要記得寶寶每次喝完奶的時間;一般來說,喝母乳的寶寶,若上一餐有喝飽的話,距離下一餐的餵食時間約2~3小時左右,至於,不是喝母乳的寶寶,距離下一餐的餵食時間則約3~4小時左右。
寶貝你的小寶寶
當寶寶喝完奶,約莫2~3小時後,寶寶也差不多將上一餐消化完畢,因此,這時候寶寶哭,代表寶寶可能餓了,此時,你可以這樣做—
Step1:先檢查尿布,若尿布濕時應先換尿布。
Step2:洗淨雙手,再餵食寶寶。
Note1:千萬不要在寶寶喝完奶後,馬上幫寶寶換尿布,如此,將容易造成寶寶吐奶的情況。
Note2:寶寶吃過奶之後要記得排氣,只要弓手背輕輕地拍背,即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寶寶.濕布布
蘇麗蘋護理長表示,隨著時代的進步,換尿布對父母而言,簡直是再容易不過的事,此外,有些尿布,還有些貼心設計,在尿布“外側”即可顯示,寶寶是否有尿濕的現象。
勤換尿布.遠離尿布疹
換尿布,雖然是件簡單的事,但是,「尿布疹」卻是嬰幼兒最常見的皮膚病,這是由於寶寶尿濕或大便在尿布裡,使細菌滋長分解尿液產生氨,造成皮膚刺激所致。
預防寶寶尿布疹,你可以這麼做—
Approach1:勤換尿布。
Approach2:使用吸水力佳、透氣良好的拋棄式尿布較能降低尿布疹的頻率和嚴重度。
Approach3:穿著合身的尿布。
Approach4:寶寶換新尿布前,最好先以“溫水”洗淨皮膚,再用毛巾拍乾後,才換上新尿布。
寶寶.萌牙疼痛
寶寶長牙時,牙齦會覺癢癢的,且變得喜歡咬人或咬東西;除此之外,有些寶寶在牙齒萌出牙齦的邊緣會有一圈紅紅的發炎現象,稱為「萌牙性齒齦炎」,寶寶會感覺疼痛不適,因此,容易煩躁哭鬧。
咬一咬.讓寶寶更舒服
寶寶六個月大起即邁入萌牙階段,這階段的寶寶會出現「萌牙性齒齦炎」的情況;減緩寶寶牙齦不適,你可以這麼做—
1.提供「咬牙器」讓寶寶咬,以免寶寶咬不乾淨的東西。
2.可以使用冷敷帶或冷毛巾,冷敷臉頰。
3.用乾淨的手指按摩寶寶牙齦。
寶寶長牙時機表
寶寶年齡 牙齒名稱 長牙順序
6~10個月 下排牙齒—正中門牙齒
8~12個月 上排牙齒—正中門牙齒
9~13個月 上排牙齒—側面門牙
10~16個月 下排牙齒—側面門牙
13~19個月 上排牙齒—第一大臼齒
14~18個月 下排牙齒—第一大臼齒
16~22個月 上排牙齒—犬齒
17~23個月 下排牙齒—犬齒
23~31個月 下排牙齒—第二大臼齒
25~33個月 上排牙齒—第二大臼齒
溫度變化
氣候變化也會讓寶寶出現不舒服的情況,寶寶衣服穿的過多、過少,都容易引起感冒的危機。
穿對衣服.寶寶好舒服
欲分辨寶寶穿著是否保暖適中,你可經由幾個小地方來判斷:
1.手:觀察寶寶是否太冷、太熱的第一步,不妨從寶寶的「小手」開始,若是寶寶穿得過少,手掌摸起來會冷冷的;穿太多時,身體各部位會出現流汗的現象,這時家長們不妨依照實際的情況,幫寶寶增減衣物即可。
2.臉:若寶寶出現可愛的蘋果臉,別以為這樣很可愛唷,這可表示寶寶穿得太多了,應適時適量的幫寶寶減少一些衣物!
PartⅡ疾病篇
腸道問題
在嬰兒未滿四個月之前,其腸壁的神經發育不成熟,所以造成腸道蠕動不規則,容易蠕動過快,糾結一起而導致痙攣疼痛。據統計有8%~45%的嬰兒都曾有得過嬰兒腸絞痛。其發作時間有二個高峰,約是傍晚四時至八時,以及半夜零時前後。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緩解腸絞痛
腹部按摩:腸絞痛的發作,寶寶常以「高分貝」的哭聲及握拳踢腿的肢體動作表達,父母可以先用「薄荷油」塗抹腹部進行按摩,使其排氣;也可「輕揉」寶寶的腹部,緩和腸痙攣的情形,或利用「潤滑過的肛溫表」反覆刺激寶寶肛門也會幫助寶寶排氣。
哺餵母乳:此外,在嬰兒飲食上,建議喝母奶。據研究統計,喝母奶的寶寶較不易有腸絞痛,因為牛奶蛋白可能會促使寶寶腸道不適應而加重症狀,當然哺餵母奶的母親也應注意不要攝取刺激性或易過敏性食物,如含咖啡因之飲料、牛奶及堅果類食物。若已經無法哺餵母乳,可能需要使用特殊嬰兒配方奶粉,此時可找兒科醫師幫忙診斷是否為牛奶蛋白過敏或是乳糖不耐症,來決定換適當的配方奶粉。
發燒
當寶寶肛溫超過38℃或口溫超過37.5℃或腋溫超過37℃,就表示寶寶發燒了。造成寶寶發燒的原因很多,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肺炎、免疫系統疾病等都有可能。
寶寶發燒處理
Step1:減少穿厚重衣服、減少蓋被讓體熱易於蒸發。
Step2:給寶寶多喝水。
Step3:泡溫水澡,約20~30分鐘。
Note1:倘若寶寶出現寒顫、發抖的情況,則應予穿著適度的衣服,添加被蓋,並留意體溫的變化。
PartⅢ心理篇
寶寶想跟父母撒嬌時或情緒不安時,也會出現哭鬧的情緒喔!這時看似天真無邪的寶寶,其實是非常厲害的談判高手。因此,當寶寶哭鬧時,父母親的態度就很重要。倘若一直滿足寶寶的需求,寶寶將會所求無度,那麼累壞的可是身為父母親的你;如果能讓寶寶知道這樣哭是沒有用的,那麼寶寶則學會自我妥協。所以當你發現寶寶哭鬧時,且確認寶寶沒有身體上的不舒服,有時候是可以忽略寶寶的哭聲。
此外,蘇麗蘋護理長表示,「哭」是寶寶的活動之一,偶爾讓寶寶哭,對寶寶的身體是有益的,還可以增加寶寶的肺活量喔。當然也不能讓寶寶哭超過3~5分鐘以上。
寶寶哭聲對不對?聽聲辨人!
如果寶寶出現以下的哭聲,可能代表寶寶身體出現不適的問題,而非單純的尿布濕、肚子餓等生理需求。
1.尖銳的哭聲,甚至出現哀嚎的哭聲。
2.微弱、呻吟等哭聲。
3.持續哭不停。
舒緩寶寶哭鬧情緒Step by Step
Step1:尿布是否濕了。
Step2:餵奶時間是否到了。
Step3:量體溫,看看寶寶是否有發燒的現象。
Step4:褪去寶寶衣物,檢視寶寶是否有被蚊蟲咬傷的情況。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2008年6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檢視寶寶哭鬧情緒
Subscribe to:
Posts (Atom)